陳瑋婷 李彤 張宇涵
摘要: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具有重要的社會地位,二者與社會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本文分析了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面臨的挑戰,剖析出合流的理論基礎是現代社會治理理論,并提出合流實踐的措施,如以培育優秀公民為導向、發展社會組織的社會工作、參與社會政策,在此基礎上,希望二者的合流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使社會呈現積極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社會工作 公益慈善 合流
0
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同時,二者具有相互滲透的關系,公益慈善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慈善體系,社會工作已經朝著公益慈善的方向不斷發展。在二者相互作用的情況下,二者間應得到有效的合流,使社會具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一、分流的危機和各自面臨的挑戰
(一)社會工作挑戰
隨著社會工作的不斷發展,它與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具有包含的關系,在中國社會局勢不斷動蕩的情況下,社會工作與全球的經濟體系具有深遠的聯系。首先,中國不僅與社會經濟具有巨大的關聯度,而且中國社會也處在深遠的變化發展之中,在經濟具有巨大驅動力的情況下,原有的市場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迅速變化發展的趨勢,社會處于強烈的轉型之中。其次,對于一名社會工作者而言,一部分人是社會工作轉型中的弱勢人士,社會工作者不具有改革發展的思想,不能使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而需要公益慈善的輔助,才能使社會工作具有顯著的變化。最后,社會工作缺乏重要的群眾性力量,在匱乏的人員模式下,社會工作不具有獨當一面的力量,僅是一種輔助社會發展的力量,社會工作具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安全隱患,如社會危機。
(二)公益慈善挑戰
公益慈善與社會工作具有顯著的區別,慈善組織中缺乏專業的人才,人力資源處于匱乏的發展模式中,公益慈善呈現消極的發展趨勢,同時,公益慈善組織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各種學科知識的廣泛支持來促進組織的合理性發展。然而對于中國如今的環境趨勢來說,專業性的人才不喜歡到慈善組織中進行工作,認為慈善組織未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今高校的學生在學校接受訓練的過程中,對慈善機構中的政策與發展機制未具有良好的了解,并不能滿足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要求。在此種情況不斷出現的時候,工藝慈善組織人才匱乏的局面會逐漸加重,處于消極的發展模式中,此外,慈善組織中的人應具有一定的愛心,對社會工作具有廣泛的關心度,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具有合理的關心,現今在自私心理的影響下,大多數人都以自身的利益為重,未對他人的事情具有較大的關心度。在此種心理不斷作用的情況下,慈善工作的發展機制會受到損害,不能促進慈善機構的良性發展。
(三)社會工作與慈善組織合流的必要性
社會工作與慈善組織都面臨著危機,如果在二者不斷進行合流的情況下,能減少二者危機局面的逐漸蔓延,促進二者的不斷發展。公益慈善組織會具有多元性的發展元素,當社會工作者到慈善組織中進行工作的時候,會對社會學等知識具有廣泛的了解度。而對于社會工作而言,它將會具有更多的群眾基礎,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具有廣闊的發展動力,并為慈善組織提供一定的服務。因此,如果二者進行合理的合流,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合流的理論基礎:現代社會治理理論
社會工作與慈善組織的合流將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成分,使社會具有嶄新的發展前景,促進社會的不斷轉型,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進行變革的情況下,社會中暴力事件發生的概率處于逐漸增多的發展趨勢中。同時,容易滋生腐敗問題,出現集群化現象,社會建設與民生發展具有不合理的傾向,未能滿足人民群眾所關心發展的利益,在此種趨勢不斷加重的情況下,民眾對社會工作會具有不滿的情緒,形成社會發展中的消極因素,而現代社會治理理論能為二者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性建議,加速二者快速融合的步伐。
此種理論指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市場、慈善組織具有深入的聯系,在三者進行有效合作的情況下,會促進公益慈善與社會工作的合流,加速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它是一種自由開放的理論,在不受國家管制的情況下,社會組織可以爭取自己發展過程中的目標,并將各方利益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各種組織間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均衡,并且其中會有志愿者組織,加速社會快速發展與進步的步伐。
三、合流的實踐
(一)以培育優秀公民為導向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將二者進行合理的合流,會具有積極的意義,它以培育優秀公民為導向,社會發展工作中的重點與民眾的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對民眾的基本生活規范進行合理的闡述,當民眾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合流的方法能為民眾提供創新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在此基礎上,社區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場所,人們能夠進行良好的交流,感情得到升溫,并具有屬地性特征。在對利益因素進行考慮的情況下,也會具有合理的情感連接,公益活動會與社區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社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組織會舉行捐贈活動,使民眾對慈善事業具有良好的認識。在公民認識到自身職責的情況下,會具有團體性的行為,并與社區的活動進行合理的聯系,民眾會具又一種包容的態度,愿意積極的融入進社會的工作中,具有不斷學習與交流的思想,對社會工作具有合理的理解度。如在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民眾間會具有眾志成城的心理,對災區人民具有一定的關心,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民眾能夠轉危為安。
(二)發展社會組織的社會工作
在運用現代社會治理理論的情況下,它強調公益活動與社區間的利益進行合理的融合,加速社會的不斷轉型,使各種制度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在對過往的慈善組織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慈善組織在國家進行主導的情況下,會處于缺乏創新性的發展局面中,未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社會組織不斷進行創新改革的過程中,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公益文化與民眾具有極大的關聯,民眾能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中會具有較多的創新性活動。在未來,二者間的合作力度會逐漸增強,發展更多的合作,在不斷運用公益創新的方法的情況下,加速社會工作的快速發展步伐。同時,在對公益工作進行了解的情況下,對社會工作具有較大的輔助作用,社會工作人員在不斷工作的過程中,會運用網絡等手段開展工作,并為政府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力量,使組織模式具有新的創新性,拓寬工作者的思維方式,為社會工作提供積極的發展前景。
(三)參與社會政策
在社會政策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社會會有深遠的發展前景,對慈善組織中的體制進行深入的創新,能使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并使群眾利益受到損害的幾率逐漸降低,群眾的滿意度逐漸提升。同時,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對二者的發展具有幫扶的效果,使社會組織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動力,并使政策環境出現改變,在對社會實踐進行不斷創新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此外,運用網絡媒體手段對社會中的事宜進行宣傳,各界會對社會中的政策進行深入的思考,并對政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提出規劃性的參考意見。并且政府在不斷采納意見的情況下,會對社會中的具體政策進行合理的調整,并出臺新的政策,獲得人民群眾的不斷支持。如在對貧困地區學校中學生的用餐情況進行改善的時候,民眾的滿意程度會不斷提高,公民在對政策進行不斷解讀的過程中,會對體制創新具有合理的了解,積極的參與進社會活動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應進行正確的合流,促進經濟的轉型發展。此種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國家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尋求一條最佳的改革發展道路,它能成為促進社會改革發展的動力,加速和諧社會的產生,從而使人民處于安穩的生活狀態中。
參考文獻:
[1]襲蕾.公益創投項目的社會工作督導研究[D].山東大學,2017.
[2]趙環,徐選國.“回歸”抑或“超越”: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的歷史-當代關系辨析[J].學海,2017,(02).
[3]朱健剛.論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的合流[J].社會科學輯刊,2016,(04).
[4]馬斌.國家與社會之間:民辦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生存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5]蔡玉梅.對公益慈善中社會工作者角色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6.
[6]盧成仁.社會工作的源起與基督教公益慈善——以方法和視角的形成為中心[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