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亞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武警部隊的建設蒸蒸日上,調動起武警軍校生的血性精神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所關注的焦點,血性是一個軍人的標志。本文主要就軍校學員血性精神的提升進行論述,從多個角度對血性的本質以及特性等進行探究,找出軍校學院血性精神提升的制約因素,依據其影響因素,制定出高效的提升軍校學員血性精神的方案,培養學生們的戰斗精神,讓血性精神可以融入到學生們的內心,外化于形。為我國日后的軍隊建設提供助力,使得我國的軍隊建設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軍校學院 血性精神 提升措施
0
武警官兵們的任務就有繁雜的特性,需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時還要擁有大無畏的精神,敢于拼搏,不怕犧牲。培養學員們面對生死考驗時的血性精神,建立健全的精神培養機制,強化軍校學員們的敢于奉獻的意識,使得學員們都可以在自身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一、“血性”心理學概述
以心理層面為主,對血性精神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血性是軍人自身一種特殊的個性品質,其具有一定的高級性,其會將“知、情、意”完整的結合在一起,會在一定層面上彰顯出軍人的信念以及意志,會影響到軍人的自身行為。
二、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精神的重要性
武警軍校生是我國未來的一批重要的骨干軍官,其更是在部隊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效用,所以,培養軍校學員的血性精神尤為關鍵,在培養軍校學員血性時,必須要不斷的強化其自身的血性精神,不畏懼艱險,不怕犧牲。首先,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精神可以幫助我國快速的實現強軍的建設目標,武警軍校生是我國武警部隊基層的核心力量,因此,其需要時刻謹記強軍目標以及任務,鍛煉自身,強化自身的本領;其次,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精神可以滿足我國軍事軟實力建設的客觀需求,軍人向來就是為了戰爭而生,軍隊想要贏得戰爭的勝利,看到勝利的曙光,就要懂得使用先進的戰略技術以及裝備等,這些新型的武器以及戰術都需要軍人血性精神的支撐;最后,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精神是青少年學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武警軍校生必須要具備血性精神,其才會認識到任務的重要性,懂得履行自身的職責,憑借著這股子激情以及血性,去扛起紅旗。
三、影響“血性”形成的制約因素
(一)生物遺傳
生物遺傳主要表現在氣質類型的層面上,在血性特質中,其和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息息相關,由于每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活動類型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的血性特質氣質類型也不盡相同。一些人會天生果敢,這類人的血性培養流程較為簡單,培養的難度也比較小,還有一些人天生謹小慎微,對這類人開展血性培養工作的難度比較大。
(二)后天培養
首先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的教育環境以及父母的教養理念以及模式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其自身的價值觀念以及后天行為方式;其次是學校教育的影響,學校是培養學生人格的重要場所,軍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是未來的指揮官,當面對艱難險阻時,必須要身先士卒,敢于承擔起自身的職責;最后是部隊鍛煉的影響,部隊鍛煉的模式以及學員們參與任務的次數等都會對其血性精神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提升軍校學員血性精神的措施
想要提升軍校學員的血性精神,就必須要在日常的鍛煉流程中,關注學員們自身的發展狀況,了解其需求,注重血性精神的養成過程。2014年10月,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其中有血性就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在現階段,武警官兵執勤站崗、處突維穩、搶險救災任務繁重,時刻面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必須下大力砥礪血性,保持軍人特有的正氣、虎氣和銳氣,才能為執行各類急難險重任務,保持戰斗力提供強大支撐。軍人的血性是由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為所構成的一種心理特質,表現在戰時,培養在平時,關鍵在養成。把每一次訓練、任務、演習和作戰行動作為培養血性的重要時機,全力以赴聚焦打贏,立足本職愛軍精武。
(一)政治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構建在主體的心理狀態上,只有這樣,其才會被主體所承認,進而深入的融入到主體的認知深層當中。所以,在開展理想信念的教育時,需要了解接受者的心理訴求,挖掘其心理實際的發展狀況,豐富其教育方式,潛移默化的轉變其原本的政治信念。相關的教育人員,要懂得利用歷史事件等,挖掘其教育資源,開展相關的血性政治信念的培養活動,使得官兵們可以繼承其血性的基因,重溫經典,在這些經典的事例中體會血性精神的重要性。構建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環境,不斷的改變軍營文化,讓其文化可以影響到軍校學員們的思想以及價值觀念。可以在一些訓練場,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進行血性價值觀念資料的張貼,也可以在官兵的身份牌上注明軍人價值觀的要點內容。學習國外軍隊的先進經驗,加大對營區文化環境建設的力度。選出軍校學員們身邊的榜樣,傳播正能量,讓其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楷模,同時還要不斷的完善其血性精神的建設目標,提升其自身的修養。
(二)喚醒積極情緒
激發出軍校學員的血性方式比較多,我國古代調動士氣的方式主要有四種,首先,用德來激發出士氣,用法令去管理,讓人可以真正的為了正義奉獻出生命;其次,采用獎懲機制來激發士氣,凡軍隊,無不重賞罰。孫子認為,“賞罰孰明”是直接關系到“氣”的形成與保持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不逾時,罰不遷列;賞不私親近,罰不諱強大;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尤其要重視賞,要賞的合情合理;再次,以“厚卒”激氣。即通過關心體貼部屬來激勵將士。孫子主張“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孫子·地形篇》)。戚家軍能始終保持高昂的士氣,戰斗的血性,屢敗倭寇,威震海疆,與戚繼光關心愛護士卒,故始士卒勇于沖鋒陷陣是分不開的;最后,以“用將”激氣。將帥以身作則,戰場之上,將帥能夠“先之以身,后之于人,則士無不勇矣。”(《將苑·勵士》)。意思是指揮作戰的將領,必須用本身的表率作用來激勵士卒,這樣才能使士卒聽從指揮。正因為如此,在《吳子兵法·料敵第二》就提出要把三軍中那些有用的人才,選拔出來成為將領,分別使用,發揮個人的長處,用于作戰,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整體的戰斗精神。
(三)心理訓練
首先,要進行心理超限的訓練。對其極端的情況進行構建,通過該心理超限的訓練方式,不斷的提升軍校學員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軍校學員快速的完成其戰斗的任務。比如說,國外的一個軍校中,其所開展的新生訓練活動較為嚴苛,教官會直接告訴學生們,在這個訓練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當成人,這些學生要在這三個月內進行沒有休息的訓練,其無論是睡眠還是飲食等都會保持在最低的水平。在這種折磨下,會嚴重的打擊一些嬌生慣養的學生,擊垮這些個人主義者們的心理防線,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軍校學員們自身的心理抗挫能力,幫助學員們重新塑造自身的人格;其次,要開展傷亡體驗的訓練活動,該活動開展的理論依據是西方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其涵蓋了死亡的哲學以及死亡與生存的意義等,通過對其內容的思考,點燃智慧的花火,從而讓軍校學員們感受到死亡,帶學員進入目的,盡可能的消除學員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感,戰勝其自身的恐懼心理,讓學員們可以自行的控制恐懼心理,利用好軍校內部的心理咨詢室等;最后,要開展戰斗承壓的訓練活動,戰斗承壓訓練活動所包含的內容層面比較廣,不僅要對其生理的承壓能力進行分析,還要確定出心理戰斗的承壓性能,多設立一些險局、危局等,用來培養學生們的思維反應能力,真正在近似實戰的情境中鍛煉軍人。
五、結語
血性精神是一個軍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以,軍人必須要將血性精神作為自身的標志,大力發展該精神,不能隨意的丟棄血性精神,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還可以將自身的理想追求和血性精神結合在一起,并不斷的提升二者之間的連接程度,通過訓練等方式,讓其可以和我國的軍隊建設事業結合在一起。在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精神時,不能急于求成,要選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步的進行誘導,開展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教育以及引導工作,抓住培養軍校學員血性的時機。
參考文獻:
[1]付津.著力培養“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軍人[J].政工學刊,2015,(01).
[2]李繼兵.用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堅定國防生的理想信念[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9).
[3]“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主題教育活動授課輔導第三課有血性是強軍進程中官兵必備的精神特質[J].政治指導員,2015,(06).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武警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