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羅成輝
摘要:團的基層組織是團的全部戰斗力和基礎,高校基層團組織作為高校黨群系統的重要子細胞,其承擔著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本文根據筆者對理工科學院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結合理工類團員的實證調研,以兩個實例為例,形成了關于項目化管理視角下基層團組織建設新路徑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項目化管理 理工類 基層團組織 實證研究
0
一、項目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所謂項目化管理,指在項目活動中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項目能夠在有限資源限定條件下,實現或超過設定的需求和期望的過程。在項目化管理中,科研管理在具體運用中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流程體系,具體包括:項目申請、立項論證、組織實施、檢查評估、驗收鑒定、成果申報、科技推廣、檔案入卷等。科研項目歷經反復嘗試與修改,在歷代改革創新中面臨資源分配不均、有顯示度科研成果有限、科研工作者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在高校共青團改革的大背景下,這些問題和困境同樣亟待我們每一個團學工作者反思并謀求破解,如何增強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影響力和號召力,特別是增強團組織工作的實效性便成為基層團務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理工類團員在基層團組織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困境——以武漢四高校調研數據為基礎
通過對武漢5所高校理工類團員圍繞基層團組織建設認知、態度、情感和參與等多維度進行調研分析發現,理工類團員對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整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在具體化的呈現中也存在著一些共性且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團的理論學習不積極。調研中,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的理工類團員,對于自身的專業認同感和專業學習上均具有較強的興趣并投入較多的時間,但是諸如政治團課、團小組理論學習和主題團日活動等團的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參與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通過調研更多地表現為兩方面維度,一是學習的形式單一,難以吸引理工類團員的興趣和注意力,二是理工類團員自身對與團的理論學習。
(二)團員政治認知不完整。調查中不難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理工類團員對于團的理論認識和學習不完整,這也影響其在認知層面存在以偏概全和不完整等現象的出現,這一方面與他們的知識構成單一和社會實踐經歷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與整個社會日趨功利化的大環境有關。
(三)團的活動參與具有盲目性。調查顯示的理工類團員團的參與盲目性一方面體現在參與意識的不清晰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參與行為的責任感不強上,這也導致不少理工類團員對團組織缺乏理性的認識,對團的活動隨波逐流。比如,在對待“理性愛國”、“反腐”、“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上雖主體意識較強烈,但主動學習參與的行為表現較薄弱。
三、項目化管理模式推進高校理工科學院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以兩案例為例
(一)團支部建設巡禮。一是實施基層團建“以點帶面”項目。學院分團委通過設立試點團支部,樹立基層團建典型。采取“申報試點--下撥經費--簽訂任務書--中期檢查--集中驗收—經驗分享”的流程,有重點和試點鋪開團支部建設。具體實施中,學院團委面向學院行政班級、實驗室、團員社團和宿舍開展“基層團支部建設排查”,確保基層團支部惠及學院全體團員。排查后對現有團支部進行公開招標,以“經費扶持試點”的形式動員各團支部申報試點團支部。二是實施“基層團支部建設巡禮”項目。結合“三會兩制一課”要求,確定主題,以項目外包形式開展理論性學習的主題團會和偏向于實踐性的團日活動,最終進行評比和成果展示。
(二)“百時百崗”奉獻服務項目。“百時”即通過團員志愿服務管理平臺,落實團員黨員志愿服務學時要求;“百崗”即:建立“百生講壇”理論宣講崗、“青年先鋒”學習指導崗、“四進四信”督查自育崗和社會實踐崗四個黨員示范實踐崗。一方面,通過修訂團員黨員管理辦法,將志愿服務學時納入團員黨員發展過程以及團員黨員評優評先的必要條件,培養具有黨員身份的優秀團員奉獻和服務意識;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傳幫帶作用,將幫扶明細融于特殊團員理論學習、專業學習、自我管理和社會實踐過程。
四、項目化管理模式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問題及困境
在全團上下深入推進共青團改革的大背景下,項目化模式同樣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如:改變現有的展示評比的激勵模式,而且將獎勵細化至項目開始前經費劃撥、項目實施中期檢查評估和項目考核經費后補助的模式,將激勵貫穿于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工作開展過程始終。經過相關調研分析和兩個案例的具體實踐探索,關于項目化推進基層團建的問題和困境同樣不少,本文圍繞項目申報遴選、過程管理、經費管理和成果管理等內容進行展開。
(一)項目申報缺乏科學合理的標準作指導。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往往是根據基層團干部的工作態度來選樹試點和典型,選樹標準也缺乏科學化和合理化的考量,選樹過程存在盲目性、主觀性、自由性和單一性。
(二)過程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嚴明。項目過程管理多流于形式,特別是具體實踐中能否按照任務書的目標及相關內容付諸實施,項目過程考核能否具有約束力和實效性,項目結題管理能否嚴格把關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困境及問題。
(三)經費管理亟待相關制度和配套措施保障。和科研管理一樣,基層團建項目經費管理需要有相關的制度保障,經費下撥規范及時,經費使用科學合理,經費預決算符合要求等均需要系統化的進行研究。
(四)成果管理需要強化目標導向和績效考核。一方面,項目的成果難以量化、實物化且少有代表性,成果導向意識和績效管理意識需要在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概念性和具體化詮釋,目標導向思維需要聚力核心維度推進項目的實施面向支部團員、服務支部團員,進而惠利支部團員。
(五)檔案管理呼喚統一模式進行匯總完善。基層團組織建設的相關檔案管理亟待配套的諸如科研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個性化的網絡系統做支撐,特別是基于高校團員從事團務工作具有人員流動性大且結構不穩定這一顯著特征,需要固化模式指導其按照“三會兩制一課”要求做好痕跡管理,以便于相關資料的歸檔整理,形成規范嚴明、科學合理的基層團務工作方式方法。
五、項目化管理模式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四全”育人格局的實現路徑探索
(一)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堅持“全過程”管理理念。項目化管理改變以往的事后激勵模式,將相關工作中心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層團干部的工作思維和模式,也客觀上要求基層團干部將項目化管理思維貫穿于基層團建工作的始終,匯聚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于基層團組織建設過程的始終。
(二)完善“一體兩翼”模式,推進“全媒體”運營機制。所謂基層團建“一體兩翼”是在堅持基層團組織建設項目化這一主體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這兩只手的主觀能動性,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線下的手”也將“有形的手”需要通過規范嚴格的項目化管理模式來推進,在此基礎上,需要更加關注“線上的手”這只“無形的手”。通過團員們現在更加關注的APP直播、網絡共享平臺、新媒體社交軟件等網絡平臺將基層團建朝著縱深深化拓展向前推移。
(三)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助力“全團員”共享格局。基層團建以“三會兩制一課”相關規定為出發點,其落腳點便是實現工作落實“全團員”覆蓋,如何將相關制度和全體團員二元結構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成為基層團建管理與服務的中心工作。傳統的一味追求“自上而下”的模式經過實踐和反饋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特別是以95后為主體的團員的要求,探索“基層團組織主導、團干指導、團員參與”的模式,實現“上下聯動”,真正讓團組織“自育”、團干部“掌舵”、團員“共享”才是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出路和歸宿。
(四)創新“四位一體”形式,實現“全方位”協同發展。所謂的“四位一體”即通過協同黨組織、工會、NGO和社區實現基層團組織建設項目化這一主體目標。其中,黨組織發揮領導職能,把握政治方向;工會組織發揮協同職能,活躍高校校園文化氛圍;NGO組織發揮指導職能,推動基層團組織建設自由而全面發展;社區發揮合作職能,助力基層團組織“走出去”,滿足高校“服務社會”職能要求。
本文以項目化管理模式為視角,通過相關實踐調研數據分析和兩案例支撐,系統闡述了該模式的理論依據、實踐基礎、客觀要求、問題困境和解決路徑,為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提供了可參考、可借鑒、可實現和可探索的路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除了呼吁更多資源和注意力集中到基層團組織建設項目化的工作上來,還需要讓團干聯系團支部工作落到實處,真正讓基層團支部在起步階段系好自我發展的“第一顆扣子”。
參考文獻:
[1]付紅玲,陳澤明.共青團工作項目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8.
[2]李佳.整合社會資源是共青團組織的重要能力[J].中國青年研究,2006,(12).
[3]余培雄.關于高校共青團工作項目化管理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09).
[4]陳遠,寇繼虹,代君著.項目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1]周杰,中共黨員,湖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學院分團委書記,講師,全球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生涯咨詢師,全球職業生涯教練,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心理咨詢師,二級創業咨詢師;[2]羅成輝,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