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國的制造業越來越需要高技術、高素質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國制造業第一生產線上的專業人才比例相當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除此之外,我國國內藝術設計類的教育計劃也不能夠適應現代化的需求,所以,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下文針對于提升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對其教育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職 藝術設計類 學徒制 授業模式
0
作為我國生產力的一部分,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包裝設計等一直是我國各行業中發展最為領先的、蓬勃的工作,是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藝術專業類學生畢業之后主要從事的領域。但是由于藝術設計的主觀性很強,發揮空間很大,沉淀周期長,所以,造成了某一類人因為急于求成,而進行設計很多粗俗、浮夸的作品,以此特立獨行,博人眼球。這不僅僅毫無藝術氣息,而且給人一種錯覺:藝術就是粗俗的、市儈的,嚴重玷污了藝術的魅力。所以,就該現象而言,完善當今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計劃十分必要。此時,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難題,并逐漸在高職院校中推廣。
一、學徒制模式的發展狀況
實際上學徒制模式早已在我國推行,并在先秦時代發展的最為活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了適應現代化的進程,現代化的學徒制模式已經大不同于先秦。但是,現如今的學徒制模式在我國開展的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順利,究其原因還是由于人才培養不到位,現代化的基礎理論缺乏、沒有相應的正確指導等,因此,導致我國藝術設計類在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都遠遠達不到實現現代化學徒制的最低要求。盡管實現不了現代化的學徒制模式,但是我們依舊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工作與學習兼并、在具體的項目中鍛煉自己等措施來培養高職藝術設計人才,但可惜的是:學校與企業合作不夠深入,相關措施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夠得到確切的實施,從而導致我國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相當落后。
現代化的學徒制與先秦時期的最大差別在于:現代化的學徒制模式是以我國的學徒制為基礎,借以外國的學徒制為輔,之后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來的適合我國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的一種教育模式。該模式不僅能夠促進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還可以提升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技術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更上一層樓。
二、培養模式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過高
隨著國家對藝術設計類領域越來越重視,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同時在市場中的份額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種得天獨厚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興建,大力培養藝術設計相關技術人才,并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全能人才,但是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導致學生非但沒有培養成為全能人才,甚至于學生畢業之后發現自己什么都沒學會。由于培養方向出現錯誤,學生們并不能精通專業技術,熟練度運用專業知識,造成資源的浪費、培養的失敗。
(二)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格格不入
在學校中學習的專業知識大多是根據向其他學校借鑒,或是根據以往經驗編寫而來的。不僅如此,有些學校僅僅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而不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對藝術設計類這種時效性強、市場需求多變、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專業來說,如若不通過對市場的深入分析研究,不能夠掌握社會變化的話,那么將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完全不能夠勝任其專業工作。
(三)實踐教學不足
不僅僅學生在校學習時的實踐環節比較少,同時大多數的高職院校也是在近十年建成的,其師資來源大多是高校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等,這些人員雖然學歷很高,但是由于在校期間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煉,本身就沒有相關藝術設計的經驗。所以,在學校內的教學大多是以理論為主,很少進行相關實踐教學從而導致現如今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缺乏實踐動手能力,不能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造成他們畢業之后專業技術能力的不足,很難適應現代化的藝術設計工作。
(四)教學模式固化、不合理
除了以上兩個問題外,影響現如今學徒制模式發展的問題還有高職院校針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太過固化,缺乏活力,不能隨著社會的變遷與發展隨時更新。自從高職院校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之后,其教學培養模式基本上就沒有過太大的變動。其次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束縛著高職院校只會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泛泛而談,或者在淺層次上進行相關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沒有將理論與時間完整的結合在一塊,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得不到真正完整的培養,造成了嚴重的教學失誤。所以,現代化的學徒制模式應該是變通靈活的模式、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模式、不斷創新實踐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職院校有技術、有能力來培養出專業技術能力強的藝術設計類人才。
三、對現代學徒制的探索
(一)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要以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力度,全面完善工作與學習兼顧措施,落實指導老師在相關項目中起到的指導作用為教學理念,切實保證學生能夠對藝術設計有全面正確的認識與理解,結合自身學習與導師的指導來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專業素質,鍛煉專業技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
依據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能夠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入合作,學校按照企業的要求來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職業技能;企業為學校提供經驗豐富的一線技工來輔助教學,共享培訓設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培養更加出色,更加專業的技術人才,共同促進藝術設計發展的目的。現代學徒制下,學生可以通過向有理論知識的導師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向有經驗的師傅來進行實踐操作,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與專業素養,以便于畢業之后能夠勝任相關技術設計工作。與此同時,有經驗的師傅還可以帶給學生市場信息,保證學生對社會需求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在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中,實現對人才最優的培養。
(三)課程設置
按照現代學徒制的標準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調整高職院校的課程。實際上高職院校應該是以培養出有技術、有能力、有道德、有素養的人才為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因此,學校不僅僅要培養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課程開設方面就可以按照培養目標來進行調整:減少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加實踐動手課程。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對藝術設計專業有基礎的理論認識,并可以能夠得到足夠的動手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專業技術能力以及專業素質。
(四)授業模式
針對于現代化的學徒制度,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合適的授業模式,以此來培養出其要求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往的傳統授業模式大多是以教師為重點的演講式教學,其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學徒制的要求,必須調整為以學生為重點的互動式教學。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學生自生能力對學生制定出合適的培養方式,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適應能力。
(五)素質提升
盡管專業水平再高,技術能力再好,一旦沒有專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那將嚴重影響畢業之后的出路,培養出來的也不是一個合格的人才。所以對學生不僅要培養其技術能力,更要注重提升其專業素養。在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中導師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素養的提升;除此之外,在進行項目工作時,組員間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都在影響著他們職業素養的養成。學校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集中的素質培養,可以通過請知名專家或者設計師來學校講課、對指導教師進行有關培訓等措施直接的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
四、結語
在現代化學徒制度培養下,學生可以提前了解自己未來的具體工作,以便做好充分的準備,并通過該制度的培養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術能力以及專業素養,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由于企業與學校的深入合作,使得企業對學校畢業生的技術能力、專業素養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保證學生畢業后可以很快的找到合適的工作,刺激學校加大培養力度。由于具備過硬的技術能力以及專業素養,企業也會對其逐漸認可,從而不斷促進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由此形成企業與學校之間的良性循環。最后,現代化的學徒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中的優質資源,以此來促進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發展。所以,在現代化社會中,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技能的需求不斷增大,在現代化學徒制度的要求下,建立健全相關教學模式,調整教學計劃,充分利用當今社會的資源,以此來實現對高職學生技術能力、專業素養的培養。現代化的學徒制度模式是一種非常高效、合理的培養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還可以為國家經濟、生產力建設提供技術全面,高素質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群英.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3.
[2]廖瑜.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以湘繡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J].藝術教育,2015,(09).
[3]汪安,褚榮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具體實施[J].中外企業家,2016,(13).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JGB2016096;作者簡介:張麗,碩士研究生,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藝美術師,主要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