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寶
摘要:隨著地方博物館的快速發展,博物館展陳設計的需求越來越高,博物館展陳設計的現狀分析對指導地方博物館更好地提供社會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方博物館 展陳設計
近年來,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地方博物館的建設,打造一個綜合性地方博物館,梳理一個城市從古至今的脈絡,展現一個地域獨具特色的文化,很有意義。隨著各級對博物館事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地方博物館的自身建設水平和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如何利用巧思的展陳來增強受眾的參觀趣味和加深他們的參觀體驗,成為地方博物館爭相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地方博物館分類及對應展陳設計分析
隨著對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和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不斷重視,博物館的外延概念在不斷發生變化。一個地級市通常擁有一處反映這一地區歷史進程的綜合性國有博物館,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和歷史文脈發展,有些地市同時建有數個專題的遺址博物館,再加上林林總總的民辦博物館、行業博物館以及很多地方正在推行的鄉村歷史文化展示工程,一個普通的地級市擁有幾十個大小、規模、主題不經相同的博物館,在全國上下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些地方博物館分類并不刻板,從體制上分,可以分為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從主題上分,可以分為綜合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從文物保護上分,可以分為館藏博物館和遺址博物館,等等。一般來說,國有的地級市博物館為綜合性博物館,是一個地方規模最大、文物最集中、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博物館,它基本具有一個博物館該有的收藏、研究、展示、宣傳、教育等功能。非國有博物館下可以分民辦博物館、行業博物館、企業館等,收藏和展示的內容較為具體,通常是一個行業或企業的發展史。專題博物館中的國有博物館一般是某場戰爭的博物館、紅色博物館,比如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紅嫂紀念館等;專題博物館中的民辦博物館數量最大,種類繁雜,小而精,很有特點,一般都是私人贊助建成,比如木文化博物館、相機博物館、自行車博物館、油燈博物館等。遺址博物館一般為國有博物館,其特點是以特定的遺址為資源依勢而建的博物館,比如山東省舊址紀念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等。
這些地方博物館依據不同的分類,其定位、功能、受眾等都有不同的側重面,因此,在展陳設計中也要采取不同的設計理念和形式。從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共性分析而言,展陳設計的目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魅力,從參觀博物館中有所收獲。從不同類型的不同側重分析,首先要從博物館主題分析,綜合博物館要采用綜合的展陳設計手段,主題博物館更重要的是側重展陳理念的設計,比如紅色博物館,色彩而言一般以鮮紅色為基調,再以戰爭年代的物品為載體,其主要功能是教育感染,讓走進博物館的人能夠感受到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和革命先輩們艱苦卓絕的奮斗,以及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博物館展陳設計的依據重點是館藏文物的特點,一般意義上來說,館藏文物可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顧名思義,就是出土的或者流傳下來的各類器具,不可移動文物一般指遺址、古墓、壁畫、大型雕塑等。在結束不久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各地上報的可移動文物數量超出預計范圍,散落在中國這片古老大地上的文物是歷史和文明的見證,意義非凡。在展陳設計中要根據文物的特點來整體設計,這會直接影響受眾在參觀博物館時的視覺震撼和參觀體驗。
為了確保博物館呈現最佳的展示效果,離不開最佳的展陳設計,由此衍生的博物館展陳設計鏈條逐漸發展完善,專業的博物館展陳設計公司應運而生,博物館展陳設計師的整體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將對博物館最終的呈現效果產生重要影響,這就要求博物館展陳設計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素養,同時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趨向。在國外,展陳設計師被列為“金領”一族,就是因為其職業要求較高,對設計師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要求較高。從事博物館展陳的專業設計師隊伍發展迅速,博物館展陳設計公司也向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較為著名的有美國的RAA和Gallergher Associats。這些設計公司專業性極強,規模也很大,聚集了一大批專業的高素質展陳設計團隊。而在中國,展陳設計行業剛剛起步,博物館展陳設計更是缺少高精尖的專業團隊。因此,雖然博物館行業發展迅速,但是出現了“千館一面”的現象,真正有特色的的博物館,能在展陳方面彰顯文化遺產魅力的精品展陳少之又少。有的地方博物館片面追求高科技帶來的視覺震撼,沒有從整體上博物展陳設計的理念、主題和形式,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地方博物館展陳設計要素分析
“陳列”最早出現在我國春秋時期,當時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在邯鄲等較大城市出現了金鋪、珠寶鋪、綢緞鋪等商業店鋪,這些店鋪為了方便客人選購物品,專門把店里的精品陳列展示在貨架上,出現了最早的“陳列”藝術。而“展陳設計”一詞,最早源于歐洲,當前世界上最頂尖的展陳設計藝術也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展陳設計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包括藝術感、時尚感等諸多因素,而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更是包括了歷史感、空間再現等內容。展陳設計對地方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和功能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展陳設計的呈現效果是決定一個博物館宣傳展示教育功能發揮的關鍵所在。把文物展示給受眾,更要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給受眾,通過展陳內容、博物館環境、整體風格等諸多因素的綜合設計,結合展陳的主題、形式和功能,融入整體的設計理念,運用美學、建筑學等專業學科來完成一個展陳設計方案。不僅要準確表達展館的主題和內容,還要考慮時代和大眾審美趨向和展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總體而言,形式應該服從內容,但是設計理念不能被展品框死,要讓受眾愿意走進博物館,感受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恒久魅力。
(一)博物館展陳設計原則
地方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可以參考以下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博物館展陳設計要注重整體性,包括博物館建筑風格、展廳風格、展品風格、色彩燈光整體效果等,從展陳實際規劃論證到展陳大綱,再到監督施工,每一個環節都要講求風格的整體性。這一原則的把握有助于幫助設計師在基本了解和掌握展品學術價值的基礎上,進行展陳理念的定位和整體構思的形成,為博物館展陳打好基礎。二是互補性原則。很多遺址博物館是以遺址為基礎順勢而建的,在建設設計之初,到場館建成后的展陳設計,都要講求展陳與原有空間的前后呼應,以展陳設計彌補遺址的某些不完整的表達。很多遺址博物館的展陳自身已經具備巧奪天工的震撼感,這種時候要盡量以展陳為輔助,考慮受眾的整體視覺感受,結合原有的空間架構,以互補為基礎,以順勢為理念,呈現最好的展陳效果。三是變與不變原則。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很多高科技的手段進入博物館展陳設計的視野,這些變化有的是有益的,呈現給受眾更加震撼的視覺體驗,從而加深印象。甚至可以3D還原歷史場景,是枯燥的歷史事件變得活靈活現,更逼真的展現。但是要掌握變與不變的關系,過猶不及,唯一不變的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的是文明的延續和自然的偉大,過去是用來感受的,是不能改變的。
(二)設計理念
國際博物館委員會于2007年在第22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條例中,對博物館給出了最權威的功能定位:“博物館是一種非盈利的、永久性的服務于社會及其發展的機構,它面向公眾開放,基于教育、學習和樂趣而獲取、保存、研究、傳達以及展示人類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環境。”基于此,筆者認為,博物館展陳設計的理念是突出教育性、學習性和樂趣性。由此延伸出的是在展陳設計中要考慮如何表現展品的教育功能,通過參觀地方博物館的展覽,了解和掌握家鄉的歷史,這是教育的初級功能,更要以史為鑒,對城市的未來發展產生影響。學習性是地方博物館在設計中的重要一環,走進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經常能遇到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博物館進行校外教學,在展陳設計中要事先考慮到學習性需求。趣味性是吸引觀眾走進博物館的第一要素,在展陳設計中要把握趣味性的互動體驗內容,寓教于樂。
(三)設計形式
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形式要服從內容,但要綜合、靈活的運用新的形式手段,來全方位的展示展品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美學價值和教育價值,把科學研究的嚴謹性與鑒賞美學的藝術性融合起來。很多地方博物館大多采用場景設計來完成博物館中的大部分展陳,隨著科技的進步,場景設計的形式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掌握這些技術的團隊就是博物館展陳設計公司。通過他們對展陳形式的更新,將不同的場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使參觀更加具有層次感,讓受眾身臨其境,更加真實的感受展陳要表達的內容。上世紀,受展陳理念和科技手段的限制,大多數地方博物館采取易地再建,很多珍貴的遺址被拋棄。如今,遺址博物館的展陳形式越來越受到重視,一般而言,在考古中發現的遺址,基本上采取就地申請建造博物館,提高了博物館的展陳水平。
(四)空間布局
空間是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最重要考量事項之一,在展陳設計之初,就要對博物館展廳的整個空間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分配。空間布局講求的是整體性,重點從點、線、面、立體來分層考量空間感。好的空間布局對于提升博物館的整體視覺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點是重點,要把鎮館之寶集中到點上。線是時間格局,要以時間線帶動空間線,符合觀眾的一般性參觀需求。面是以點帶動,展現展廳的整體特色,體現一定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水準。尤其要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點上,以此帶動整個參觀路線和格局的部署。空間布局中要講求多樣統一、主次分明、層層遞進、主與輔相映生輝。高科技的設計點擺在哪里最能給觀眾帶來視覺震撼,怎樣把普通的展品通過巧思的設計帶來新穎的感受,這些都是空間布局中必須一一思考的。此外,要考慮到空間的延伸,有的民辦博物館,空間有限,不能容納整個空間布局的想法,這時需要巧妙設計,體現空間的多樣應用,增加空間的延伸,通過順勢而為,放大展品信息量,拓展出意想不到的空間。主要還是要清晰把握展覽主線,不可一味追求新技術、新手段,影響了觀眾的參觀感受,適得其反。
(五)光的應用
光的應用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非常重要。其一,光的科學應用對于文物的保護和保存至關重要,根據展品本身材質的特點,比如陶器、銅器、木器、帛、紙等不同材質的文物,在光的應用上都有不同,要充分考慮化學依據,采取不同的光照。其二,光的應用對展廳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目前來講,大多數博物館展廳都采取低光源的設計,光線以暗為基調,既有利于文物展品的保存,有能夠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尤其適用于遺址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其三,光的應用對于應道參觀路線至關重要,很多博物館展廳,尤其是墓葬博物館,基本沒有高光照明,選擇適當的光線指示,方便觀眾參觀顯得尤為重要。光的綜合運用氛圍基本照明、間接照明、展示照明、演示照明和空間照度。光的設計,在文物展品的保護上采取間接照明與基本照明相結合,有時運用到光線演示,協助做好場景再現,在展陳設計的功能性與氣氛性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色彩應用
有研究表明,色彩通過人的視覺體系對影響人的心理、精神和情感產生不可名狀的感染力。馬克思認為“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本文多次提到審美趨向,在色彩的應用來說,是關系參觀者最基本的形式。博物館展陳設計的色彩應用,關系到整體展廳的基調,色彩廣泛用于展廳的每一個角落,可以說除了展品本身,其余所有的視覺能夠達到的地方都要有色彩的應用,包括地面、墻面、展陳架等,做好色彩的應用,是一個展廳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也是一個展陳中區別于其他同類展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博物館展陳中,色彩決定了參觀者的第一印象,這種第一印象來自視覺的最直觀感受,它將持續到整個參觀體驗結束,甚至持續影響參觀者走出博物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的感受。色彩應用和形式一樣,要服從博物館展陳內容,符合整體的基調,以色彩突出展廳的主題和展品的展出效果。很多細節上的色彩應用要在主題范圍內進行色彩的巧妙搭配,起到錦上添花的渲染作用,切不可喧賓奪主,破壞了展品的主體性。
周士琦先生在《中國博物館陳列藝術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一文中提到:博物館的陳列是需要將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才行,陳列不是寫在本子上的文章,更不是畫在紙上的圖畫,是需要擺出來讓大家觀賞的。這段話指出了博物館展陳設計的本質意義,再好的科技手段、再貴的包裝材料,都要服務于整體展陳的主題,為文物更好地呈現服務,讓觀眾在博物館得到最好的參觀體驗。
參考文獻:
[1]郭文乾.博物館展陳特色簡論[J].價值工程,2015,(20).
[2]劉斯琦.郵政郵票博物館建筑設計中展陳空間布局及設計[J].大眾文藝,2017,(09).
[3]娜仁花.淺析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對色彩的運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5,(42).
[4]王曉亮.博物館展陳設計的系統要素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5]丁俊.美國博物館展陳設計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03).
(作者單位:王羲之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