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近些年教學改革實驗以來,重點關注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應用和理解。但由于數學學科系屬理科學科,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和變相思維。對個體差異明顯的學生存在著困難和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法。應用于數學學科,將學生的能力、智力、理解力進行細化分層,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教學體制的改革增添新力量。
關鍵詞:農村中學數學 信息化教學 問題現狀 破解策略
0
在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中,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越發明顯,造成班級成績兩極分化嚴重,阻礙了教學進度的加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將這一情況扭轉,基于現實情況下,教師依照信息化教學理念模式進行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學效率。在信息化教學應用在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水平,從而推動數學教學事業發展。
一、農村中學數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學數學在近些年來一直被教學改革作為重點培養的對象,其原因在于數學能夠起到鍛煉思維能力、開發智力水平等好處。相比基礎性強的小學數學,農村中學數學課程在基礎知識的添加上,應用了難度系數高的變換技巧。這對于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接受能力尚未發育完全的初中生,有著一定的難度和阻礙。對此,農村中學數學的教授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目前在農村中學數學課堂上,教學模式仍處于單一化、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對于個性存在差異的初中學生來說,完成課堂保質保量的硬性標準,并非易事。在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前提下,知識體系會出現不完整和缺漏等問題。這對于農村中學數學的發展前景有著不樂觀的可能,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也會出現不利的因素。在課程講解方面,數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死記硬背不適于這一學科的學習。在課堂中存在著針對某一定律的講解反復多次,卻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刻板的教學中產生厭學的心理,喪失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在信息化運用教學中,農村中學信息化條件薄弱——信息化基礎建設不完備,信息化教學資源貧乏,信息化應用不深刻,阻礙了農村中學數學信息化發展。
二、農村中學數學應當重視信息化教學的應用
(一)將信息化教學靈活的運用到課程改革
數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在基礎運用上要求程度高,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來掌握數學知識。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對基本知識的要求過高,基本知識在傳統單一的課堂上,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在一些數學原本基礎薄弱的學生對于現下的農村中學數學課程,會出現一定的困難,在課程進度中不知不覺會拉開相應的差距。這樣的差異性在班級會造成一些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對數學產生厭煩和恐懼。只有將信息化教學靈活的運用在課程中,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多元化和適應個體差異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把農村中學數學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分成不同難度,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教授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二)運用信息化教學深化教學
目前教學仍處于流于表面的淺表式教學,在傳統單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在上課統一的教課方式,學生無法完全做到知識的吸收,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深入教學幫助學生完全知識的掌握度。只有深入的用信息化教學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知識漏洞和易錯點進行二次講解、改正。信息化教學在教學改革深化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原有教學資源中進行細化,將每一個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做到物盡其用。對于農村中學數學這樣有著難度和理解抽象的學科,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厭學和喪失自信等問題。只有將信息化教學應用在農村中學數學科目上,才能將學生充分融合在課堂的氛圍中,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完成學業,達到自身理想的效果。
三、信息化教學在農村中學數學中的規劃
(一)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教學
對于信息化教學在農村中學數學中的主要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化教學進行不同層次的細化劃分。主要體現在將學生的應變程度劃分為不同等級,在課本基礎知識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劃分。在基礎原本比較薄弱的學生中,進行簡單多次的講解,以基礎知識為主,做到基礎知識牢固。在基礎知識扎實,但應變能力稍弱的學生中,以激發應變量為主,鞏固基礎為輔的教學操作。在層次較高的優等學生中,則注重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培養,在原本的基礎上,將學業水平進一步提升,拓寬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打開學生的應變思維。在教學中教師依托信息化教學,將原有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在教學事業發展得到堅實的推動性作用。不僅如此,基于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下,要充分落實完善現有設施設備,挖掘自身有限的技術水平,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開展教育信息化實踐。在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上進行創新,讓教育信息化回歸教育本身。
(二)在教學考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
傳統的農村中學數學模式對學生的能力考核,通過單一的試卷進行考核。導致一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在不理想的成績中,喪失原本的自信心和熱情,對農村中學數學學習產生厭學心理,嚴重還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考核進行信息化教學,將原來卷子的難度分布改變,照顧考慮到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緩解班級兩極分化。將原本忽視到的關鍵基礎知識在卷面分布加大,將學生的基本知識做到扎實牢固。應用變形的題目在卷面分布中比例適中,在考驗學生的應變和思考能力上做到提升。在教學考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教學考核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達到知識體系完整度。
(三)在教學評價中應用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應用在教學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對教學考核的深化延展,在教學評價上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多元化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將學生的自身學習狀況為基礎,將課上和課下進行分層,從學生的吸收、掌握、應用等方面進行操控和監管。在思考能力方面進行激發和培養,在接受能力方面進行訓練和強化。初中學習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管和檢查,在教學中,教師將不同學生的情況差異總結出來,制定出一系列針對不同學生自身發展的方案。學生監護人結合教師提出的方案,配合教師對學生按照方案合理的進行。學生在合理的管制下,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在農村中學數學課程的完成上,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結語
信息化教學是適應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產物,在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像班級成績兩極分化、學生喪失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等問題,在應用信息化教學方法都得到緩解和改善。只有深入探討信息化教學在農村中學數學中的應用方法,將其更好的呈現,才能實現教育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提升,教師的能力進步,跟進國家號召的教育信息化步伐,大力推動改革事業,向農村中學信息化春天邁進。
參考文獻:
[1]譚潔.基于信息化教學的高職數學考核方式多樣性的探討[J].才智,2017,(12).
[2]翟晶晶.農村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現狀及改進對策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1).
[3]譚潔.微課教學在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9).
[4]黃振.基于空間的高職數學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7,(21).
[5]劉俊生,張文蘭.信息化學科工具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4).
[6]郭志強.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問題與措施[J].學周刊,2016,(24).
(作者簡介:曾鵬凱,本科,漣源市金石鎮中心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