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李宏揚
摘 要:在創新驅動戰略的背景下,依據行業特點與鉆石模型構建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并將其應用于黑龍江省與其他省市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比較分析中,研究發現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創新能力、需求條件與產業協同方面存在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優化產業環境的建議。研究結果有利于該類企業競爭優勢建立,也為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環境要素分析提供借鑒。
關鍵詞: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產業環境;影響要素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3 — 0005 — 04
引言
黑龍江省是老工業基地,擁有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良好基礎。在當今“一帶一路”、高端裝備制造“走出去”、“新一輪東北振興”等政策,以及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指示的共同扶持下,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迎來了新契機。然而近幾年,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面臨成長緩慢,競爭力較弱等問題。從產業環境角度分析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影響要素,發現存在問題,將有助于優化產業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的發展。
國內外學者對高端裝備制造或相近企業的產業環境做了較為廣泛的研究。BN Hwang(2015)〔1〕通過構建因果關系模型,發現“政府支持”和“企業戰略、結構、同業競爭”兩因素對產業環境影響最大;梁威等(2015)〔2〕通過對江西省航空制造等十大新興產業的競爭環境現狀分析,從規模、盈利、外貿三個角度發現了產業環境存在的問題;許光建等(2016)〔3〕探討了政策作為影響因素如何通過創新和市場兩大因素來提升新興產業競爭力,并以北京市新興企業為例進行了產業環境分析;王維等(2016)〔4〕以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例,從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關聯性視角分析了新興產業的環境影響因素。
綜上,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或相近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進行分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部分學者將創新要素納入到產業環境研究中,但系統性不強,缺少相關支持產業的深入分析。為此,本文以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構建其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并將其應用于黑龍江省與國內其他省市的比較分析中,旨在解決產業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也為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環境要素分析提供借鑒。
一、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構建
波特(1990)〔5〕指出,任何企業都會受到產業環境中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和結構及同業競爭、政府、機遇這六大要素的影響。時代的變遷,并沒有改變需求條件、政府與機遇這三大要素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影響作用。但在當今傳統產業升級與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戰略背景下,傳統要素驅動已難以支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產業競爭力的增強應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發展模式,創新要素正逐步代替生產要素的關鍵地位。
對于“相關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和結構及同業競爭”要素,也有必要體現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特點。一方面,高端裝備制造業是由傳統裝備制造業發展而來,其產業鏈、價值鏈、資金鏈等緊密相關。王維等(2016)〔4〕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以黑龍江省為例測量出高端裝備制造業相關程度最高的是傳統裝備制造業;另一方面,高端裝備制造業屬于新興產業,發展更多遵循國家整體戰略規劃,企業組織結構改進空間也較小,而同業競爭才是產業競爭力形成的有效途徑。
綜上分析,本文分別以“創新要素”、“傳統關聯產業”、“產業競爭”代替原鉆石模型中“生產要素”、“相關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和結構及同業競爭”要素,從而確定影響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如表2-1所示。
二、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分析
以Wind數據庫概念板塊中154家高端裝備制造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根據所在省市對樣本進行地域劃分,將表2-1中具體環境要素指標應用于黑龍江省與國內其他省市上市公司的產業環境比較分析中,以便發現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存在問題。
(一)創新要素分析
由前文可知,創新要素來源于研發人員占比、研發強度和發明型專利申請量三個方面,根據Wind數據庫統計:2015年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研發人員占比為15.6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7.02%,這主要是經濟不發達導致人才外流的結果;黑龍江省研發強度為2.99%,遠低于平均值5.20%;黑龍江省發明型專利平均申請量為3.5,與全國水平相差近6倍。綜合三個指標,可以看出黑龍江省在研發人員占比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產出低,導致整體創新能力與全國存在較大差距。
(二)需求條件分析
根據Wind數據庫對表2-1需求條件要素中投資需求和市場需求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如下:
從投資需求角度,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平均投資凈收益在2011年到2015年期間從-163.75萬元增加至773.25萬元,增長態勢良好。但2015年全國平均水平為20883.78萬元,高于黑龍江省近27倍,而同期北京與上海平均投資凈收益更是達到30167.1萬元與151802.31萬元。2015年黑龍江省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投資擴張率分別為14.31%和12.8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7.44%與17.67%),且從增速看,黑龍江省仍以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為主。由此看出,黑龍江省投資效益和投資規模較低,發展資金受到限制。
從市場需求角度,2011年至2015年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公司總體的工業增加值從96829.12萬元上升至272973.14萬元,占全國上市公司總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0.39%增加至0.73%,相比之下2015年北京、上海、廣東占全國總工業增加值比例分別為10.68%、27.37%、20.79%。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整體的工業增加值占比較低,說明其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并無優勢。
(三)傳統關聯產業現狀分析
高端裝備制造與傳統裝備制造公司2015年對比情況如表3-2,市場拉動維度中,黑龍江省傳統裝備制造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38.61億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銷售凈利率卻為-18.35%,整體處于嚴重虧損狀態。投資拉動維度中,黑龍江省傳統裝備制造公司的平均投資凈收益為1587.49萬元,約占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投入資本回報率為0.26%,而全國的平均水平為7.67%,說明投資的有效數量和綜合效益都較差。創新驅動維度中,黑龍江省傳統裝備制造公司的研發人員占比高于平均水平1.15%,但研發強度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均低于全國水平。對比黑龍江省高端與傳統裝備制造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統計結果顯示傳統裝備制造的數量遠遠高于高端裝備制造。說明傳統裝備制造的創新成果對外溢出不足,與高端裝備制造沒有形成較好的創新資源共享。
(四)產業競爭分析
根據Wind數據庫統計,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總體規模自2011年至2015年不斷增長,從135.4億元增長至616.97億元,擴張近4.5倍。且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占全國總體規模比例從0.52%至1.27%,規模增長速度較快。但橫向對比發現與北京、上海、廣東依然較大差距,以2015年為例,黑龍江省總體規模占全國比例為1.27%,而北京、上海、廣東的全國規模占比分別為13.88%、20.38%、14.75%,可見產業隱性競爭處于劣勢地位。
Wind數據庫統計結果(如圖3-1)還顯示,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從19.27億元增加至42.39億元,但五年的平均營收僅約占全國平均一半。橫向對比發現北京、上海與廣東三省市銷售凈利率基本在10%附近保持平穩態勢,但黑龍江省銷售凈利率卻持續下降,形成2011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較多,到2015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大幅落差,在2015年達到低點-0.73%。
(五)政府要素和機遇要素分析
政府要素主要包括政府實施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引導活動。黑龍江省政府頒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了六大新興產業,并提出了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型農機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裝備制造三個重點發展方向。但新興產業分類的統計口徑與全國不統一,相關財稅配套制度存在滯后性,都導致政府在“十三五”規劃期間無法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更好的指導。
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正面臨重大的歷史機遇。從國內發展格局看,國家頒布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釋放紅利,助推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快速發展。從省內發展實際看,隨著“一帶一路”和高端裝備制造“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并依托黑龍江省對俄良好區位優勢,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目標。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本文在中國創新驅動戰略的背景下,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進行分析,構建了創新要素、需求條件、傳統關聯產業、產業競爭、政府、機遇六大要素為核心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為分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提供了系統框架。
2.將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影響要素體系應用于黑龍江省與其他省市的比較分析中,發現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資源共享不充分,以及人才流失的現象,導致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第二,發展資金受到限制,企業在投資需求和市場需求方面均無優勢。第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未與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發揮良好的協同作用,二者市場、創新、投資方面的協同性較弱。
(二)建議
根據黑龍江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環境現狀、問題,提出增強企業競爭力,優化產業環境的相關建議如下:
1.建立協同創新體系,健全配套創新制度
建立以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首先,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并集中省內研究院所、高校的科研力量與企業共享創新資源和科研成果,不斷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其次,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瞄準市場需求與應用,對接高校、科研所、重點企業的創新成果,推動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等高新區企業孵化器建立,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和產業化;最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待遇水平,避免高精尖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引進相關領域高端緊缺人才,為高端裝備制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2.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構建良好市場環境
改進政府資金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支持方式,構建科學有效的資金支持體系。一是利用黑龍江省工業投資基金,結合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實施股權支持;二是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債務擔保支持;三是把握國家金融領域改革機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構建良好市場環境,需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開展“三去一降一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同時發揮各級投訴部門作用,規范行政行為,清理涉企收費,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良好市場環境。
3.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傳統裝備制造與高端裝備制造的協同作用,通過建立市場信息共享機制、技術創新交流平臺、增加有效投資數量等手段,實現傳統裝備制造企業與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市場、創新、投資方面的協同與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在政策引領下,依托高等院校的研發優勢與重點企業的先進技術,打造優勢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例如依托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哈爾濱博實自動化公司,強化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攻關,形成機器人產業集群;發揮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院所的成果優勢,加快海洋探測傳感、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等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形成船舶動力及海工裝備制造的產業集群。
〔參 考 文 獻〕
〔1〕Hwang B N,Lin G T R,Hsieh P S,et al.De velopment of a Cause-and-Effect Model for Analyz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J〕.Laryngoscope,2015,125,(05):1102–1106.
〔2〕梁威,廖進球.江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3):73-83.
〔3〕許光建,吳巖.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探究——基于鉆石模型的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6,36,(04):55-59.
〔4〕王維,柳琳琳,喬朋華.戰略性新興產業驅動要素測量工具開發——傳統產業關聯作用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14):75-80.
〔5〕(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6〕樊茗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21):121-123.
〔7〕劉愛雄,朱斌.產業集群競爭力及其評價〔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01):144-146.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