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摘 要: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內容豐富,特征明顯。政治信仰、理論信仰、人民信仰為核心的信仰體系是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主要內容;革命實踐的發展歷程、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和領導集體的思想解放是其信仰體系的形成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是信仰體系對當代的重要啟示。
關鍵詞:毛澤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3 — 0046 — 03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信仰體系,這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當前拜金主義、信仰缺失現象嚴重,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為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政治信仰
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黨員干部的廉潔性問題,大力倡導反腐倡廉。1949年3月人民解放軍離開西柏坡進入北平,毛澤東想起明朝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因居功自傲,最終導致失敗,于是他反復告誡大家要以此為鑒,果斷地提出了著名的“進京趕考”論斷,要求黨員同志要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急劇增加,出現一些不求上進、貪圖享樂、利用職權之便私自占有國家財產的落后分子,貪污腐敗現象愈演愈烈。因此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整風整黨及三反五反運動,這有利于掃除舊社會的官僚主義風氣,培養清正廉潔的黨員干部,對領導干部樹立政治信仰有重要的作用。總之,歷經革命和建設的中國第一代領導同志,始終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堅信共產主義終將取得勝利。
(二)理論信仰
早期馬克思主義是由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傳入中國,之后毛澤東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多次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意識到我們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必須從自己做起,通過淺顯易懂的話語,列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例子,如嘗梨子的滋味,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毛澤東同志還主張把理論宣傳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把古代先哲的儒道墨思想放在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下,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同時,毛澤東同志不機械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主張不照搬、不教條,在了解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后,把不符合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不符合我國具體國情黨情的,堅決摒棄。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發揚繼承。信仰一個組織,一定會信仰它的理論體系。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堅定地信仰中國共產黨、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相信正確的理論對實踐的引領作用。
(三)人民信仰體系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讓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與曙光,并堅持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回報人民。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明確提出“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同時,毛澤東提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路線,主張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人民的需求和難題,切切實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問題,而不是流于形式。明確人民的概念,對樹立人民信仰更為關鍵。眾所周知,我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民的概念有所不同。如社會主義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毛澤東還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加強人民民主建設,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真正讓人民當家作主。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始終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為人民謀利益。
二、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形成原因
(一)革命實踐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形成和中國革命實踐的發展歷程密切相關。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中國尚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大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抗戰時期,國內經濟發展緩慢,軍事落后,國民政府圍剿紅軍,毛澤東等領導人審時度勢,長達14年的抗戰最終取得勝利,并在中共七大上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我黨的指導思想;新中國建立后,中國面臨著大力發展工農業水平、解決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問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嚴格區分和處理國內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我黨第一代領導人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動搖,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二)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
從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段時間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歐美革命風暴的掀起以及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迫切需要有一個世界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組織,對各國革命斗爭進行協調和指導,共產國際應運而生,同時中國先進分子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建立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法西斯國家加緊對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抗戰時期,英、法、美等國出于自身的利益,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打著“中立”和“不干涉”的旗號,對日本和中國均采取兩面政策,最終,全世界所有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和國家,結成廣泛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取得了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冷靜分析國際局勢,為人民爭取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維護人民的利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三)領導集體的思想解放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歷史背景,我國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不拘泥于過去,更不照搬書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和周恩來同志作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人員,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艱難與光榮。他們愛好讀書,敢于接受新思想,善于思考國家形勢問題,具有相似的學習經歷,所以他們有機會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同樣,他們出生于普通家庭,了解人民的疾苦,痛恨三座大山的壓迫,想要改變中國被欺凌掠奪的命運,所以他們參照俄國經驗,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希望建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他們不光了解國內外局勢,更通曉歷史,了解中國古代歷代統治者的功過,他們能以史為鑒,更好地制定國家政策和法律;他們在工作之余,生活簡樸,對人和善,摒棄傳統的官僚思想,無論是對待下屬還是同事,亦或是普通人民群眾,都能一視同仁。所以,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形成最根本的還是領導集體自身的黨性修養。
三、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信仰體系的形成對當代的啟示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人在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中,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美麗中國。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在隨著國家日益快速的發展變化中,逐漸完善。我們應該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正確引導,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怕失敗和困難,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努力前行。
(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曾在接受電視臺專訪時談到自己的執政理念: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忠心耿耿為蘭考人民辛苦工作,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好干部焦裕祿;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無私奉獻以身殉職的好書記孔繁森;破案數起,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好局長任長霞,以及還有很多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不光需要先進事跡的感性熏陶,以及領導講話的理性學習,更需要剛性的法律制度來保障實施。人民的利益和干部的利益相掛鉤,人民參與到對干部的考核中,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考核制度相結合,通過制度措施來強制并且監督干部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杜絕出現懶政不作為的官員。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這既重申了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又道出了新形勢下共產黨人必須永葆的政治情懷。
(三)永葆清正廉明和黨的純潔性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權利神圣不可侵犯。任何黨政領導干部不允許以任何理由侵犯或私自占有人民的利益,更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謀求生活工作的方便。中國共產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該始終保持清正廉明。我們國家需要的是一批清正廉明,能帶領人民奔小康的好干部。共產黨需要的是愛崗敬業,能時時刻刻想著人民的好黨員。為了進一步增強當代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更為了永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要加強對共產黨員的廉政教育,從思想層面上警示他們,并從制度法律上規范他們,禁止領導干部中出現游走在法律邊緣的行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之從嚴治黨,他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更好地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總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信仰體系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對我們當前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繼續改革開放,實現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寓以啟示和引導作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應當全力以赴,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早日實現中國夢。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3.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0-385.
〔3〕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39.
〔4〕關海庭,黃敬理.中國共產黨的信仰體系及實現途徑〔J〕.北京:中共黨史研究,2015(10):19-28.
〔5〕戴立興.毛澤東人民觀主要內容及其啟示意義〔J〕.上海: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09):62-6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