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丹
摘 要:在現代化技術當中新媒體是一個比較鮮明的特征,也是被運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新媒體很好的體現了當今的時代氣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因為新媒體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傳播,現在很多高校也有了在新媒體環境下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趨勢,這究竟會給高校思想政治的發展帶來怎樣的一些實效性,這是教師和學生都較為關注的問題,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帶來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3 — 0059 — 03
引言
目前,互聯網、手機和數字電視等新媒體都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對于信息傳播來說這也是一個極大的變革,隨之而來的輿論環境也越來越錯綜復雜,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關鍵點在于高校怎樣去進行把握。如果高校能夠積極主動的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傳播,這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就是極為有利的,但如果只是放任這些錯綜復雜的輿論環境于不顧,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發展來說就會是一個極大的弊病,所以關鍵點在于高校怎樣去把握新媒體的運用,提高新媒體環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的實效性,把挑戰變成機遇。
1.新媒體的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新媒體題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它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出來的詞匯,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相較于傳統的媒體來說,新媒體所涉及到的技術和設備都更加的多樣,其中包括博客、微博和4G網絡等,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過程發生了改變,使其更具有交互性和及時性。從教學方面來說的話,新媒體能夠豐富教學的資源,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共享,促進知識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從而使得學生學習生活更加有趣。
新媒體環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可以使得新興的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到一起,達到跨時空、跨地域的信息傳播,人們都在網絡去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了解,不用像以前一樣需要依靠于寫信,然后寄出這樣緩慢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播,或者是想要查找什么指示都只能依賴于一本本的去翻閱書籍,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來說而是一個極大的便利,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打破以往課堂上諸多的限制,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的來進行信息的查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當中一直是一個被重視的問題,面對新的環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一成不變,高雄啊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能被學生所接受,更加符合學生身心的發展,使得學生能夠在社會大環境當中依然做到建筑自我,不會被一些東西蒙蔽了雙眼,走向錯誤的道路。
2.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技術有它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其帶來的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了解一下新媒體技術所帶來的一些弊端。
2.1使得學生認知發生偏差
在高校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會受到新媒體一些特征的影響,它在為學生提供方便的信息途徑獲取的同時也架起那個了學生在信息的傳播與接受過程當中的主題地位,這樣就會很容易形成學生錯誤的認知。對于才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才從高中繁忙的課業當中松懈下來,其心志的發展是不成熟的,在辨別是非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總之就是他們對社會的了解和認知還不夠,很容易受到網絡虛擬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他們在認知方面出現問題。學生長期的在新媒體的匿名環境當中,很容易讓學生沉醉在虛擬的空間當中無法自拔,甚至出現一些逃避現實的情況,降低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應為這些虛擬的不現實的東西而變得淡漠,這對于學生心理成長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新媒體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運用,對于學生來說這就是一把無形之中殺死他們的利器沒,在網絡環境下過于的沉迷,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一味的遠離現實,很容易造成學生性格的扭曲,嚴重的還會形成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最終促使部分學生走向一條違法犯罪的道路。沉迷在虛擬環境下,與人的交流都是在網絡虛擬環境當中去進行的,也很容易造成學生道德意識責任薄弱,甚至出現誠信危機等問題。這樣看來,新媒體環境對于高校學生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選擇,如果在新媒體環境下使得認識發生了偏差,面對高校學生的將是一場不可估量的災難。
2.2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新媒體并不是一種簡單的信息傳播工具,同時它還具有觀念構建和思想塑造的功能。因為新媒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控制的特點,也就是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無屏障特征,這讓各類的政治文化實力及不同意識形態領域都在爭相的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在這種時刻新媒體進入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當紅,可想而知的,學生會被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和意識所覆蓋,在眾多的信息當中,部分判斷能力較差的學生或者是思想觀念形成還不完全的學生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在一些不良信息面前迷失自我。在這些翻天覆地的信息長期的影響之下,部分學生就會造成信仰的迷失,不明白自己在大學學習當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加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大學不再是他們進行自我提升的地方,而成為了他們自我沉淪的地方,這對于學生和學校來說都是不想看見的一種局面,在這樣的局面下如果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讓他們擁有健康積極的思想,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具有很大難度的,也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極大的一個挑戰。
2.3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是多元化的,這也就導致對于信息源頭的控制很難,新媒體所椽筆的北榮也就具有了不確定性,在積極向上的文化進行傳播的同時也還會有一些消極有害的文化進行傳播,例如色情暴利、賭博和邪教宣傳等信息,部分人片面的未來只求經濟效益,利用這些信息來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一次次挑戰學生道德的底線,如果高校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一些信息接收當當中,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例如精神焦慮、情感也已或是自閉等,這也是近幾年來我國高校學生自殺率上升一個較為主要的原因。面對著這些不良信息,學習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是如果不能認真嚴謹的加以辨別。對學生實行有效的引導的話就很容易讓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受到嚴重的影響,從而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怎樣充分的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價值在媒體當中的主導地位,用正確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最為迫切的要求所在。
3.新媒體環境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方法
在新媒體環境下怎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這是所有人都很關注的到問題,因為這是關乎眾多高校學生發展的一個問題,也是本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3.1利用新媒體來建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的靈活,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發展篇章,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要注重對于新媒體的運用,但是也不能忘記傳統媒體的作用,二者之間可以相互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利用新媒體來建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善用新媒體平臺,以此來強化互動交流。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各類的新媒體平臺,例如微博、貼吧等來對最近發生的大事或者主要的新聞進行話題的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去看待問題,如果學生在這之中出現了認知的誤區的話教師就要及時的來進行引導,使得新媒體平臺成為學生正確價值觀樹立的地方,實現學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然后是依托于新媒體和傳統媒介來一起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把思想政治教材的內容融入到媒體當中去,實現傳統媒介與新媒體共同的傳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手機、電腦、電視、雜志等優勢共同發揮,在各類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然后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去,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處不在的效果,時刻提醒和教育著高校學生。具體的方法可以是在運用廣播這一傳統媒介進行思想政治宣傳的同時也加以新媒體的運用,例如建設專題網站,利用輿論的引導讓更多的學生在這兒專題網站是哪個來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和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格品質。
最后是善于運用新媒體來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校園文化建設是極為重要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當中手打熏陶,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新媒體來完成,運用新媒體技術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例如準備新聞評論會、熱點話題討論或者是專家講座等,讓學校處在一個樂觀、積極、學術氛圍濃重的氛圍當中,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3.2強調新媒體的互動交流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充分的發揮出其交互性的特征,實現多項的交流互動,讓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主導地位,積極參與到互動交流當中去。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積極的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借助,盡可能的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關心的話題點,這樣才能在開展互動交流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了解學生,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頓,然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保證學生思想與心理的正確發展方向,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新媒體網絡的虛擬特征來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情景模擬,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對于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進行情景模擬,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到這個環節當中去,處理人際交往方面會遇到的一些問題,然后在模擬之后教師在來進行相應的總結,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3加強監督機制的建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內容是極為復雜的,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要加強對于新媒體下信息傳播的內容和方式監管,保證高校學生可以盡可能少的接觸到新媒體環境下一些不好的信息。當然想要加強新媒體監督機制單單是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的是社會、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配合,把各個方面的力量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新媒體監督網絡,從而達到優化新媒體環境的作用。對于高校來說,可以建立起網絡發言人機制,建立相關的網絡監管部門,以此來保障學生信息環境的健康,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結語
高校是一個專業化人才培養的地方,這些人才以后都會到社會的各個崗位當中去工作,去撐起國家未來的發展,所以說高校學生所肩負的責任是相當重大的,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有更高的覺悟來面對以后的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出更多與時俱進的時代創新人才,真正發揮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來,而不是讓高校學生在假大空的思想政治理論當中毫無所獲,這不是我們所樂于見到的局面。
〔參 考 文 獻〕
〔1〕方季紅.自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6).
〔2〕蒙良秋.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變革研究〔J〕.教育評論,2016,(02).
〔3〕網絡傳播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特點及樣態〔J〕.封莎,郭勇.思想教育研究,2016,(01).
〔4〕何淼.網絡語言傳播政治理論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5〕王雙群.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6〕王駿飛,楊葉平,任平.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價值工程,2016,(03).
〔7〕淺談新時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及改進方法〔J〕.李元元,孫躍,李鑫.赤子(上中旬). 2015,(10).〔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