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蓮
摘 要: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黨和政府提出的更加宏偉的經濟戰略思想,既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也彰顯了我國經濟已經開始走向更加寬廣的國際舞臺。從本質上看,“一帶一路”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一帶一路”倡議從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把國內發展和世界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強調的發展是互利共贏的,因而能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對的時代意義,并結合當前高校教學實際探究如何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一帶一路”;戰略思想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3 — 0128 — 03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高等教育在培養大學生中,也應當重視國際視野的培養。高校應當把“一帶一路”倡議當作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重要課程資源。大學生只有具備更強的國際視野,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為自身發展和國家經濟進步做好前瞻性思維儲備。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的時代意義
“一帶一路”倡導合作包容共贏,不同于西方國家提出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主要是維護少數國家利益。如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簡稱TPP),所有成員都是美國的盟國,對其他非盟國的加入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TPP本質上是美國企圖繼續鞏固自身小團體經濟利益,維護美國霸權主義地位的體現。“一帶一路”倡議是當前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合作互利發展新格局快速實現的需要。“一帶一路”倡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前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對以往我國經濟發展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截至目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穩步推進。2015年我國已經對“一帶一路”沿線近50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度達170億美元。2017年,我國政府承諾未來五年將會直接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2200億美元以上的貨物。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承諾不添加任何附帶政治條件,熱烈歡迎沿線國家搭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可以預見,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思想的不斷推進,未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融合力度將會更大。
二、“一帶一路”倡議納入高校大學生教育的重要性
“一帶一路”倡議納入高校大學生素養培訓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一是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高遠的世界眼光,讓大學生樹立更加崇高的職業理想,具備未來參與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前瞻性思維。二是讓大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掌握馬克思教育理論的最新成果,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歸屬管,讓他們能夠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為改造世界奠定思想基礎。三是可以提升在校大學生職業素養發展空間。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學習和實踐,可以讓大學生未來具備更強的職業素養發展空間,為他們參與更加寬廣的職業市場競爭提供幫助。四是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大學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學習實踐,能夠提升他們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他們未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生產生活實踐奠定基礎。從一帶一路倡議落實看,把一帶一路倡議納入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培養他們國際視野,可以讓他們更加深入細致地理解我國這一最新的國家戰略,為他們未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盡快達成。因此,“一帶一路”倡議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國際眼光,為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提供高端人才儲備。
2.當前高校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缺乏系統完善的“一帶一路”倡議課程教育資源
高校要想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首先必須要有科學完善的課程資源。但是,當前相關課程教育資源并不系統完善科學。分析原因:一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間并不長,自身處于不斷的實踐摸索之中;二是匯集整合“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需要高校教育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團隊合作開發各種專門校本課程等,這對高校一線教育者是一種挑戰等。以山東大學為例,2016年該校幾名教師搜集整理相關“一帶一路”倡議資源素材,打算開發一門相關校本課程。但是,各種文本資源的搜集、整理、匯總,有效文本資源的選取等就耗費了他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新型“一帶一路”倡議不斷閃現,需要不斷對原有搜集的文本材料進行補充完善等。由此可知,開發系統完善的相關校本課程體系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
2.2缺乏高效有序的“一帶一路”倡議教育教育平臺
高校要想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需要建立高效有序地教育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大的理論體系,并處于不斷豐富發展之中。當前高校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承載如此宏大的課程資源教育工作。采用傳統的課堂教育平臺開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教育,學生缺乏形象直觀的認知,會讓相關教育效果大大折扣。2016年,河南大學設立“一帶一路”專項課程,但是傳統課程教育平臺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本課程開辦一學期,問卷調研顯示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該校設立的“一帶一路”課程上課模式單一,傳統的說教方式不能激發自己學習興趣,甚至還不如自己通過閱讀網絡相關報道。因此,缺乏高效有序的“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平臺,是當前在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3不能為大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實踐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不但是一種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理念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指導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實踐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要想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開展當代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除了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理論知識教育外,還需要為他們提供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實踐平臺,讓他們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能真正培養他們扎實的世界眼光,為他們未來參與“一帶一路”偉大實踐提供幫助。但是,當前我國高校受限于自身教育體制等限制,不能為大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的實踐平臺。浙江溫州某高校把“一帶一路”引入高校學生課程體系,并與當地數家國際貿易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讓這些公司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實習平臺,用自己所學幫助上述公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但是,這一做法并不是很成功,因為上述公司并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踐實習崗位,更缺乏專業的實踐實習指導師資力量。
2.4缺乏“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落實管理評價機制
要想把“一帶一路”倡議真正轉變為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的教育動力,必須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評價機制。但是,當前部分開設相關課程的高校普遍缺乏“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落實管理評價機制。從大學生角度看,大學生參與相關課程到底賦予多少學分、學習效果如何評估,學習過程如何管理,尤其是如何評價相關課程對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的實際效果等,很多高校并沒有制定詳細的文本規定。上海大學2015年在全市高校中最早開展“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實踐工作,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科學完善的管理評價機制,很多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不高。不少大學生認為參與這類課程并不能獲得常規課程的學分,對自己未來就業也并不能帶來直接幫助。盡管他們也認識到這些課程對提升自己國際視野有明顯地推動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讓“一帶一路”倡議教育推動學生國際視野的提升,必須要制定科學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評價機制。
除了上述問題,高校在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中,還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平臺,如一些高校在課程資源搜集整理中缺乏統一規范,各自為政,研究范圍、研究重點不明確等,這些都與溝通交流平臺不暢通有關系。
3.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做好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的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應當納入高校大學生教育之中,這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塑造學生更高職業理想等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上述高校“一帶一路”倡議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開發“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為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提供課程儲備
要想真正發揮“一帶一路”倡議對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的積極作用,首先需要開發構建科學完善的“一帶一路”倡議課程體系。只有不斷開發“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建立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為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提供課程資源儲備。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高校應當建立專業課程研究團隊,搜集整理相關課程資源。二是選擇富有經驗的一線教師負責相關資源的匯總提煉等工作,開發相關校本課程。三是要樹立動態性課程理念,能夠根據“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落實發展,對建立的課程體系內容進行大膽的創新完善等。當然,開發“一帶一路”倡議課程資源,建立相關課程體系,單靠一所高校的力量難免有所不足,可以建立高校合作渠道,匯集更多高校課程研發力量共同開展這一工作。
3.2設立“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平臺,為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提供硬件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的教育落實,需要扎實有效的教育平臺。這樣才能為培養大學生國際視野提供硬件基礎。具體做法:一是繼續重視傳統課堂教育平臺,但是要創新課堂教育手段、教育方式,要能夠吸引學生借助課堂參與相關課程學習的興趣;二是要構建在線教育平臺,通過設立遠程網絡課堂方式,讓學生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學習相關課程知識,也能借助網絡平臺開展相關學習的在線調研等;三是建立更加寬泛的校外教育平臺,如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借助地方產業資源,開展“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的現場教學等,讓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對當地經濟產業發展的影響,這也可以為他們國際視野培養提供一些啟示。
3.3為大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實踐平臺,提升大學生宏觀職業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他們未來職業選擇、職業生涯等提供前瞻性思維。因此,高校應當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實踐平臺,提升大學生宏觀職業實踐思維和實踐能力。高校應當與當地的企事業單位開展積極的合作,讓相關單位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職業實踐機會。有鑒于很多合作單位只是為大學生提供時間崗位,自身缺乏足夠實踐師資力量的現狀,高校可以選派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直接帶領學生參與實踐,也可以為上述單位培養一些實踐師資力量等。同時,高校也可以在校內設立一些模擬實踐教育平臺,如通過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模擬推進實驗室等方式,為大學生提供一些校內實踐機會。總之,為大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實踐平臺,不但能提升大學生國際視野,還可以提升他們宏觀職業實踐能力,獲取更寬廣的職業生涯空間。
3.4創新“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評價機制,提升大學生對倡議落實的使命感
建立“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評價機制,才能為大學生國際視野培訓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應當結合“一帶一路”倡議課程體系,制定相對完善可行的管理評價體系。具體做法:明確相關課程體系的地位,為相關課程設定恰當的學分,建立有效地學習實效的考核方式等。同時,要把相關評價與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未來職業規劃等進行有效對接。這樣才能進一步刺激學生參與相關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夠提升大學生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使命感。未來大學生一定會走入工作崗位,具備較強國際視野和使命感的大學生才能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4.結論
“一帶一路”倡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結合中國實際提出的重要倡議。高校在大學生教育中,應當積極引入“一帶一路”倡議教育資源,建立相關課程教育體系和評價機制。這可以明顯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國際視野,為他們未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積極幫助。
〔參 考 文 獻〕
〔1〕劉武根.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初探〔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6,(01):78-85.
〔2〕黃鳳琳.應加強“一帶一路”的基礎理論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6,(10):48.
〔3〕孔難難,楊敏,鄭曉梅.生涯規劃視域下大學生國際視野教育新體系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7,(07):145-14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