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 苗成雙
摘要:數據庫技術隨著現代信息化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數據庫課程設計是“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重要后續實踐性課程,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實現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升華非常關鍵。本文分析了應用型大學計算機專業數據庫課程設計目前教學模式的不足,并運用項目驅動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目的是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庫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數據庫;課程設計;項目驅動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進入信息大爆炸的階段,各類信息極度豐富,數據庫技術已成為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技術,企業對于應用型數據庫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作為四川省首批三所人才培養整體轉型高校之一,我校一直積極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現已步入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的隊列。數據庫課程設計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后續實踐課程,但目前數據庫課程設計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針對現有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結合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特點,運用項目驅動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二、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目標不明確。數據庫課程設計是為我院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學時為16學時。目前僅僅將該課程設計當作一般的設計性實驗對待,沒有形成統一的教學標準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安排的不合理,導致學生對于課程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影響了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鞏固數據庫課程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2.教學內容不合理。目前我院的數據庫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圍繞“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這門理論課程展開的。課程設計的知識點跟實際問題聯系不緊密,在課程中缺少對于現在軟件公司里用到的新的工程設計工具和方法的引入,不能讓學生接觸到實際工作中用到的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缺少對數據庫技術的總體認識。使得雖然學生完成了課程設計,也獲得了相應的學分,但是在總體設計一個合理、完備、優化的數據庫方面還差的很多。
3.考核方式有待改進。數據庫課程設計目前的考核方式是依據學生平時的出勤、最終作品、報告等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評價。這些評價不能全面反應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的協作能力、工程能力、創新能力、文檔寫作能力和代碼質量。作為應用型大學,實際考查的是學生的應用能力,綜合素質能力,應從多個方面全面考查學生對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合理給出考核成績。
三、教學改革
近年來,為響應“教發[2015]7號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和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加強應用型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四川省首批向應用型轉型的高校,我院在應用型課程建設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績。筆者也運用項目驅動的方法對數據庫課程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
項目驅動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通過模擬真實項目的開發環境與開發過程,運用“教學做合一”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有很好的鍛煉作用。符合培養應用技術型創新性人才的需求。
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教學改革,首要的是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先前已學的數據庫理論和技術進行鞏固,然后與實際項目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理論到實踐的知識升級。在課程設計的教學中,從軟件公司引入他們目前用到的新的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通過模擬一個完整的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的全過程,積累系統開發的經驗。通過分工和合作完成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2.組織豐富的教學內容。數據庫課程設計是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實踐,需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此課程開設在大二,學生普遍是沒有項目開發和團隊協作方面的基本訓練和工作經驗,因此將軟件工程開發的階段,開發方法等基本理論融入到一個真實案例“教務管理系統”來進行講解,從實際項目中去學習知識,鞏固知識。
3.完善教學資源,引導自主學習。自我院引入超星爾雅平臺后,教師在平臺創建了數據庫課程,并將該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資源、課件、實驗、作業等都做了發布,學生隨時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查看。在平臺還可以隨時進行在線小測試,在討論區向教師進行提問等。此外,教師還為學生推薦其他優秀的MOOC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網,網易云課堂等等,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增加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熱情及參與程度。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團隊協作能力。數據庫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必須將平時訓練和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結合起來,既要考查學生對數據庫必知必會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重點考核學生將數據庫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特別是大中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需要考查他們在數據庫設計和應用系統開發中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協作能力。
因此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是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一起進行考核,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教師會首先提供多個方向供學生選擇,比如教務管理系統、12306購票系統、企業進銷存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等,當然學生也可自行擬定題目。學生自己組建3-5人的團隊,每組推薦一名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組長需要負責本組的任務分配,檢查組員的實踐記錄,并及時與教師溝通項目進展,遇到的問題,組織撰寫報告等。教師根據每組完成的情況和分工為學生進行打分。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總結
數據庫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型極強的課程,針對應用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們弱化了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案例式教學法,在期末考核中設置以小組為單位的課程設計,幫助提升學生數據庫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主動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周愛武,汪海威,肖云.數據庫課程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劉建峰,呂佳.基于項目驅動法“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6):98-99.
[3]吳曉剛.基于項目驅動的數據庫課程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2.2:81-87.
[4]李志梅,何金花.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本科數據庫管理系統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