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礦井下環境比較惡劣,空氣中的煤塵、巖塵等含量較大,而液壓系統的運行要求比較嚴密,井下的環境對液壓系統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據相關數據顯示,比較常見的是液壓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管理不當。為了促進液壓系統的有效運作,我們需要保持其運作的最佳狀態,從而促進系統應用精度的提升,進行相關故障的有效排除,促進系統的綜合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煤礦;液壓系統;相關故障;有效運作
污染物混入液壓系統后會加速液壓零件的磨損、研損、燒傷甚至破壞或者引起閥的動作失靈或者引起噪聲。污染物會堵塞液壓元件的節流孔或節流縫隙,改變液壓系統的工作性能,引起動作失調甚至完全失靈,產生誤動作造成事故。灰塵顆粒在液壓缸內會加速密封件的損壞,缸筒內表面的拉傷,使泄漏增大,推力不足或者動作不穩定、爬行、速度下降,產生異常的聲響與振動。還可能引起濾網堵塞,液壓泵吸油困難,回油不暢而產生氣蝕、振動和噪聲,堵塞嚴重時會因阻力過大而將濾網擊穿,完全喪失過濾作用,造成液壓系統的惡性循環。
根據要求:液壓站要求一年一換油,半年一過濾,要做到液壓站、管路、閘閥、閘頭等全系統同時全面清洗。清洗不能采用諸如抹布之類能產生二次污染的方法。因此在清洗液壓系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液壓元件、零件的清洗
新的液壓件組裝前,舊的液壓件受到污染后都必須經過清洗方可使用,清洗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液壓件拆裝、清洗應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凈化室中進行。
(二)液壓件清洗應在專用清洗臺上進行,若受條件限制,也要確保臨時工作臺的清潔度。
(三)清洗液允許使用煤油、汽油以及和液壓系統工作用油牌號相同的液壓油。
(四)清洗后的零件不準用棉、麻、絲和化纖織品擦拭,防止脫落的纖維污染系統。
(五)清洗后的零件不準直接放在土地、水泥地、地板、鉗工臺和裝配工作臺上,而應該放入帶蓋子的容器內,并注入液壓油。
(六)已清洗過但暫不裝配的零件應放入防銹油中保存,潮濕的地區和季節尤其要注意防銹。
二、液壓件裝配中的污染控制
(一)液壓件裝配應采用“干裝配”法,即清洗后的零件,為了不使清洗液留在零件表面而影響裝配質量,應在零件表面干燥后再進行裝配。
(二)液壓件裝配時,如需打擊,禁止使用鐵制頭敲打,可以使用木錘、橡皮錘、銅錘和銅棒。
(三)裝配時不準帶手套,不準用纖維織品擦拭安裝面,防止纖維類臟物侵入閥內。
(四)已裝配完的液壓元件、組件暫不進行組裝時,應將它們的所有油口用塑料塞子堵住。
三、液壓系統總裝的污染控制
管道安裝前要清理出內部大的顆粒雜質、絕對禁止管內留有石塊,破布等雜物。管道安裝過程中若有較長時間的中斷,須及時封好管口防止雜物侵入。為防止焊渣、氧化鐵皮侵入系統,建議管道焊接采用氣體保護焊如氬弧焊。
四、油箱加油
油箱注油前必須檢查其內部的清潔度,不合格的要進行清理;油液加入前要檢驗它的清潔度;注油時必須經過過濾,不允許將油直接注入油箱。
油箱的內表面清洗按如下要求進行:
(一)用壓縮空氣將油箱內部的灰塵顆粒等雜物吹凈。對于一些難以吹除的邊角可以用吸塵器吸出。
(二)用低顆粒脫落的長纖維織物醮清潔的煤油擦洗油箱內表面,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里到外的原則清洗干凈。
(三)用干凈的抗磨液壓油中浸泡過的面團按照上述清潔油箱順序的原則逐一粘貼表面各焊縫、孔道、角落等部位反復操作至面團上無雜質微小灰塵和顆粒。
五、生產中液壓系統的清洗
在清洗前應將系統恢復到實際運轉狀態,清洗介質可用液壓油,清洗時間一般為2-4小時,特殊情況下也不超過10小時,清洗效果以回路濾網上無雜質為標準。
清洗時注意事項:
(一)一般液壓系統清洗時,多采用工作用的液壓油或試車油。不能用煤油、汽油、酒精、蒸氣或其它液體,防止液壓元件、管路、油箱和密封件等受腐蝕。
(二)清洗過程中,液壓泵運轉和清洗介質加熱同時進行。清洗油液的溫度為(50-80)℃時,系統內的橡膠渣是容易除掉的。
(三)清洗過程中,可用非金屬錘棒敲擊油管,可連續地敲擊,也可不連續地敲擊,以利清除管路內的附著物。
(四)液壓泵間歇運轉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間歇時間一般為(10-30)min。
(五)在清洗油路的回路上,應裝過濾器或濾網。剛開始清洗時,因雜質較多,可采用80目濾網,清洗后期改用150目以上的濾網。
(六)清洗時間要根據系統的復雜程度、過濾精度要求和污染程度等因素決定。
(七)為了防止外界濕氣引起銹蝕,清洗結束時,液壓泵還要連續運轉,直到溫度恢復正常為止。
(八)清洗后要將回路內的清洗油排除干凈。
六、總結
現場維修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多方面來努力,首先,要做好平時的日常點檢工作, 其次, 維護和保養也是至關重要。液壓系統污染控制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要求操作者每一步都要考慮到保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系統污染,確保施工后的液壓系統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
作者簡介:郭輝(1982.11—),男,漢族;本科;畢業于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