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人的圖騰是龍,而龍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生物,它只是一個象征,象征著什么呢?答案是權力!
3月14日,臺北地檢署聲稱馬英九“犯罪事證明確”將他起訴,也讓馬英九成為繼李登輝和陳水扁之后,臺灣地區(qū)第三位被起訴的卸任領導人。
而臺灣自實行民主選舉后,卸任的也就這三位領導人。
無獨有偶,前香港特首曾蔭權也被起訴,并且已經判刑。
要知道這些領導人都是群眾們選上去的呀,他們曾經那么的崇拜和瘋狂,如今怎么就翻臉不認人了呢?
人民群眾這種對權力頂禮膜拜與橫眉冷對的矛盾態(tài)度,其實一直貫穿在中國的歷史之中。
一、中國人崇拜權力
孔子說:“君權神授”。這樣的思想,被統(tǒng)治者所利用,并不斷強化、極化。使得人們像崇拜神一樣崇拜權力,于是形成了地球上一個無比奇葩的存在——中國皇帝。
歷史學家張宏杰在他的著作《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中寫到:“古往今來,沒有比中國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這種動物也不過一人來高,百十來斤,但是它卻比其他千百萬人的總和還要有分量。它稍稍動一動手指頭,半個地球都地動山搖。
在中華帝國的中央,人們窮盡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子組成的宮殿供它居住。 最迷人的數千名處女,被精心挑選出來,囚禁在帝王之城中,供它一個人享用。 數萬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成為不男不女的怪物,以服侍它的吃喝拉撒睡。”
中國皇帝制度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貫穿著這樣一個核心理念:把每一種享受都推向極端,竭盡一切想象力去繁復、夸張和浪費,直至無以復加、毫無必要、令人厭倦。
雖然傳統(tǒng)時代交通非常落后,臣民出行極為困難,但是皇帝們的手指每一次在地圖上指出一個新的目的地,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帝國版圖上就會出現(xiàn)一條數百或者數千公里的嶄新大道。這條大道寬達十米,盡量筆直,碾壓得“如同打谷場一般光滑”。這條道路僅為皇帝一個人通行,“不準任何人經過”。皇帝出行時,這條道上灑上凈水,一塵不染。
為了防止皇帝回去的路上因為重復的風景而感到厭煩,“歸途還必須另修一條道路”。
不但生前極盡奢華,死了還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修建陵寢,以無數的奇珍異寶作為陪葬品,甚至還要人殉葬。
而上至士大夫,下至百姓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甚至以為皇帝盡忠為榮。皇帝要殺你,叫“賜死”,你還得領旨謝恩!
皇帝只是權力的極端代表,下面的臣子們稍有權力也要將其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臣子們跪在皇帝面前瑟瑟發(fā)抖,而父母官們則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王朝更替最多,最頻繁的國家。
二、中國人對權力的挑戰(zhàn)
從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中國歷史上歷經了無數次的“揭竿而起”,最終留給后人四個字——成王敗寇。
反觀英國,他們的安格魯撒克遜王室血統(tǒng)從1066至今就沒有斷過。
為什么我們對權力的崇拜和挑戰(zhàn)都極端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步呢?
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我們的文化中就存在著對權力極其矛盾的態(tài)度。
雖然孔子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了后來的大儒朱熹等人也力推“三綱五常”,凡事“忠君”為先。
但是亞圣孟子卻不同,周游各國,時時處處激情澎湃,無所顧忌,說盡狠話,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復之不聽則易位”;“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后來朱元璋看到孟子的話,勃然大怒:“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乎?”(這老東西活到今天,非剁了他)
當然最牛的還是墨子,他說:“故選天下之賢者,立以為天子.......又選天下之賢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又選擇其國之賢者,置立之以為正長。”
這在兩千年前就公然要搞大選!
而這種“激烈言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屢見不鮮。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說:“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
《水滸傳》里的李逵也整天嚷嚷:“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讓俺宋江哥哥坐一坐!”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說:“馬克思原理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
在我們的文化里,無論是對權力的崇拜,還是挑戰(zhàn),都如此的極端。
承襲中華文化,孔孟之道的日本、韓國亦如是。
近20多年的時間,日本首相里除了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很少能干滿兩年的,甚至很多人就干了幾個月,屁股還沒坐熱就下臺了。
當然,最慘的還是韓國。韓國歷任總統(tǒng)的故事,就是一部血淚史。而韓國對面的朝鮮,他們領導人的故事,就是一部“英雄贊歌”!
此外,更直接的原因是,對權力的極端崇拜導致了權力的極度膨脹而不受約束,這樣的權力必然滋生極端的腐敗。我們看到歷朝歷代的末期,都是腐朽不堪,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上演。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當人們無立錐之地,走投無路之時,自然會“揭竿而起”。
因此對權力的極度崇拜必然導致極端的挑戰(zhàn)。
然而,對權力的挑戰(zhàn)又能如何呢?
每一次興兵造反,都會死傷無數,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內戰(zhàn)——太平天國運動,直接導致中國人口減少了一個億!
就算造反成了,最后也只是換了個人當皇帝,繼續(xù)走上敬崇拜—腐敗—挑戰(zhàn)—崇拜的惡性循環(huán)。
然而,可悲的是,無論是對權力的極度崇拜,還是肆無忌憚的挑戰(zhàn),最終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們如果不能破除對權力的這種極端的心態(tài),百姓就會一直苦下去。
都說中國人的圖騰是龍,而龍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生物,它只是一個象征,象征著什么呢?答案是權力!
我們要破除對這條龍的崇拜。首先就是要把它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不能再隨心所欲的呼風喚雨,大顯神通。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還要把它從中國人的心理,拉下神壇。
我想,有一天,我們真的能夠放下對權力的崇拜,客觀,理性的看待它,我們才能有真正的民主。
作者簡介:陳政錦,男,漢族,1991年7月出生,江蘇鹽城人,現(xiàn)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