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立足重慶市某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試圖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以下簡稱水平評估)導向下,調查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建設的進程及存在的問題。論文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重慶市某民辦高校C(2013年通過評估)為重點調研考察對象,通過對高校C評估前后師資結構、師資來源、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職業素養及穩定性等方面問題進行深度調研,對應各個評估指標進行整合研究,分析水平評估對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推動引導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對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建設進行理性思考,以期為民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平評估;師資隊伍建設;民辦高職院校
前言
本論文以重慶市某民辦高校C為依托,該高校在2013年通過水平評估,2014年評估整改,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義。為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建設提供了研究依據,保證了論文開展的實踐環境。
根據水平評估師資建設相關標準。通過學校調研、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等方法,對民辦高校C評估整改后教師數量、師資結構、師資來源、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綜合素質及穩定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一、學校政策支持與措施
近幾年,根據教發〔2004〕2號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中的辦學指標要求,學院開始從規模發展轉向內涵建設:
1.成立師資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對師資隊伍進行主動調整,裁員或轉崗部分教學滿意率低、業務素質不達標的教師;并大力引進高職稱教師和企業具有豐富經驗的能工巧匠。因此,學院師資隊伍在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結構等方面日趨優化。
2.學院制定了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文件,要求二級學院及職能部門每期撰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計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教師職業素養。
3.完善了教師培訓相關政策文件,不斷為教職工提供掛職鍛煉、國培、國外培訓(加拿大培訓)等學習機會,提高了教師業務素質。
4.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了職業教育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學院榮獲2017年重慶市第二屆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成果二等獎。并建立了開放式實訓體驗館,實行教師實訓輪崗制、導師制等,提升了教師的業務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數量、師資結構數據整合研究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該院校高級職務教師逐年增加,特別是2013年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研究生學位教師所占比例也是逐年遞增。這說明了水平評估對民辦高校C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推動作用,這無疑是為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些提高教育教學的舉措與評估的促進作用是分不開的。通過將水平評估對學校教學質量影響量化成具體數據來表述,為民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
三、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綜合素質調研
根據學生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和訪談調查(學情調查),學生認為專業教師具備行業企業經歷的占60%,學識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的占73%,工程實踐技能掌握能力強的占56%,專業教師教學水平高的占80%,基礎課教師教學水平高的僅占30%。根據以上數據來看,學生對專業教師的滿意度較高,對基礎課程如高數、應用文寫作等基礎課程,滿堂灌的課程教師不認可;對理實一體化課程興趣濃厚、學習性強,對純理論課程學習接受能力普遍降低。建議高等職業院校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四、教師穩定性調研
教師穩定性仍然較差,流失數量巨大,評定副高級職稱后,多跳往公辦校,學校也積極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養老保險金,提高工資待遇,提供福利住房,提供校企合作項目請在校教職工入股等措施積極挽留人才,但收效甚微。因此,希望國家能有針對性的對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給予有力扶持,減小公辦與民辦院校之間的待遇差異,從根源上解決高級人才流失等問題。
五、結論
通過水平評估,民辦高校C各項數據指標均明顯上升,學校領導的頂層設計更加重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服務區域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作為民辦高校,仍有短板,就是人才穩定性差、社會認同率低,希望國家能夠推出有力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民辦高校整體辦學質量,為社會提供更符合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國民素質,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鄒小南,女,碩士,助理研究員,1982年9月出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