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英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事業成功的先導,是學好數學的源泉和動力。注重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走進數學,親近數學,研究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只有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使孩子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關鍵詞:興趣;激發;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時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各項數學活動中來,在活動中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對于大多數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初中數學相對小學數學而言知識容量急速擴張,解題的難度、廣度、深度大大增加,五花八門的方法,技巧撲面而來。如果再加上幾次不理想的考試成績,頓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智力,認為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和一些優秀的同學沒法比,從懼怕到厭惡至放棄學習數學。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現狀
據我的調查了解和在中學從教近十年的體會,我深感學生們數學學習狀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
(一)基礎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入。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
1.理解停留在字面上。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
2.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嘗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例如,同類項的解答時,一旦用字母表示字母指數時就不會解答了,不知道那個指數位置的字母是什么了。
3.恍恍惚惚,是是而非。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例如,各個立方體的體積公式,不識記是不會解答此類題目的。
(二)就提論題,缺乏歸納總結,難以舉一反三。
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這些問題如果在七年級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又隨著以后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也越來越多,又尤其是初中這個學生時代的關鍵期,它承上啟下,如果初中數學學習不好,會直接影響到物理和化學(從思維上),如此這般看來,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至關重要了。而提高學習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開發學生的智力即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有良好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會全神貫注的去學習數學,就能投入到數學的懷抱中去。反之,不感興趣的同學就會談數色變,視數學課堂如服一種苦刑戰役,學習的效果就會很不好,更別說翱翔在數學的天空之中了。可見,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內驅力和原動力。因此,培養初中數學學習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了。
二、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對某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可能逐漸由興趣轉變為愛好,甚至達到酷愛該門學科的程度。一旦這樣了,即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會自覺主動地去鉆研,勇敢的去探求,設法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同時也會用頑強的毅力去排除不利于學習的干擾困難。由此可見,人的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換句話說就是,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當興趣這東西存在于某事物時,人們才會主動去接觸它,認識它,探索它。所以我們必須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讓他們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三、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如果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太痛苦的話,他遲早會放棄該任務。所以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在初中各學科中,數學相對較難,許多同學害怕學習數學,甚至談數色變,根據就談不上愛好數學了。故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學好數學,就很值得我們思考了。下面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談談我的看法。
(一)幫助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的導入上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前提條件。上課鈴響以后,學生盡管已經坐在教室里,但心情難以一下子平靜下來,注意力也就難以集中,一時還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此時,教師如果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就能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新教材中也安排了許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數學家丟番圖的“墓志銘”等等,都可以用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由潛伏期轉入活躍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在操作、演示的實踐中,自主體會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問題導入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但光有這一點還是不夠。有些知識內容,即便是老師做了詳細的講解,學生也不能真正理解,短時間記住了,過段時間還是會遺忘。數學中的很多定義、定理在老師看來很簡單,學生往往理解起來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切實抓好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親自操作、演示,經歷知識獲得過程。
總之,興趣是學好數學的源泉和動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關鍵;注意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走進數學、親近數學、研究數學,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從所謂的枯燥無味中解放出來,進入到其樂無窮的數學境地之中。讓學生主動地積極的態度去學習,以保持數學學習的持久性。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