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
摘要:本文對于剛從小學畢業,步入七年級的新生來說,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個新的環境與他們過去的環境不同,課程種類的驟然增多,知識結構的的巨大變化,以及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要求提高,學習環境的改變。這些都使得大多學生措手不及,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從上課—啟發—講練—引導—能力培養五個方面引導七年級學生入門,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
關鍵詞:七年級;數學;入門教學
前言:教學是一種相長并具有藝術的工程,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必須認真研究初中數學的各種規律,掌握學生動態,并加以有機結合,形成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一如既往的反反復復的教學使我們忘卻了好多自己在這一歷程中自我回眸,如今已到一學期的結束,忙碌的心身也得暫且的釋放,伏案在桌靜心回首16年的教學之路,隨筆記錄心存從教16年來的教學經驗與思考,淺談如何搞好七年級數學入門教學的體會和做法:
一、上好第一節課,取得學生的信任
七年級學生會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產生害怕的心態,認為進入初中后數學的知識將會變的非常復雜,從而產生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而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態。而七年級的新生的興趣很大程度受老師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課的機會,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心理上真正認為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憑借教師優異的教學素質,變單調乏味的數學學習為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去關注學生的情感,用敏銳的數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將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意識
由于七年級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先是負數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數域的建立,然后又從具體的數過渡到以字母代表數,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其特點是概念多,基礎性強,與小學相比內容較為抽象,方法更為靈活。所以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問題,形成“立體思維”意識,拓寬思維的廣度。基于上述原因,數學入門階段教學,重要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完成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習上的依賴性向主動性和獨立性轉變;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向抽象的邏輯思維轉變。例如:在引入“相反數”這個概念,向學生列舉兩個小動物從某地反向行走3米,要求學生用正、負數表示,接著啟發學生用加法計算,取數中絕對值,將各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將結果對比,讓學生通過自由辯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看法,教師在課堂中只要適時的調控,疑點自會越辯越明,最后歸納總結發現“相反數”的特點。如果學生能適應這一轉變,取得學習的主動權,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內容適當,精煉多講
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教學時間這樣的不良傾向。這種做法使得知識發生過程遭到壓縮,學生的思維活動被教師的灌輸所替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應有的培養,知識的階段復習受到削減,結果是基礎不實, 理解不透徹,導致作業無從下手,錯誤率高,測驗得不到好成績,這給學生增加了失敗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進度要適當放慢,使學生能夠鞏固做學知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練習的時間,精選一些中下學生“跳一跳,能摘得著”的例題進行訓練,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四、因勢利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初中的數學,此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顯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預習知識,提出章節內容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其圍繞目標預習教學內容,弄清例題,并完成簡單的一些題目,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在書中注明。其次,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讓學生手動、眼動、腦動,重點記錄的內容要板書在黑板上提示學生,書上的內容要讓學生注明;然后指導學生作業,作業中,哪些須獨立完成,哪些可討論完成,哪些是在老師提示下討論完成,應分不同層次要求學生,同時對評改的作業要督促學生及時修改。最后,指導學生復習,要求學生及時復習所學過的知識。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于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多給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不要輕易下結論。
五、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他們想獲得這些知識,好奇又心強,但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更強,很要面子。所以經常表現出一種膽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問的不恰當挨老師的批評,也怕被同學取笑。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首先教師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對于提問有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要批評或諷刺、挖苦,要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另外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問競賽活動,一組提出問題另一組回答,組內可以補充回答,這樣學生將在競爭的氣氛中消除思想顧慮,就可以大膽的質疑和提問。在教學中要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極采用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正確提問,在提問中受益,在提問中得到知識。
總之,隨著學生認知的變化,課堂組織的模式也在不斷的更新,要使七年級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后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初中學好數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數學教學與策略》教育網 2006.05.11 作者 王昆
[2]《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教育出版社 2003.06
[3]《甘肅教育》 甘肅教育社主辦 2013
[4]《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 甘肅教育2012 作者 汪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