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英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標志是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是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征。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結構不協調,第三產業相對落后,產業轉型升級比較困難。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轉移,協調區域發展,優化產業升級路徑,發展第三產業等等,促進新常態背景下的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傳統的高速但粗放的發展模式即將結束,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向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升級,推動產業升級,才能保證經濟平穩過渡。
一、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
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不斷發展,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其增量不斷超過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增速放緩,當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工業產業的增長速度趨于穩定,結構也更加合理。(邵光學,欒淳鈺.新常態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5):94-97.)
就業形式整體平穩,并有向好的趨勢。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推進簡政放權,簡化行政審批事項,釋放改革紅利,更多人參與到改革浪潮中來。
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推動更加顯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新常態背景下,消費的推動力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創新的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不斷增大。
區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新常態背景下,我國東部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已經穩定,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還沒有完成調整,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7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交通設施建設,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政策指導,消除區域協調發展的障礙,通過創新驅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二、新常態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新常態的突出特點是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新常態背景下面臨許多的難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供給能力大于市場需求,導致現有生產能力無法充分利用的狀態。產能過剩會導致資源浪費,產業發展不平衡,利潤下降,增加虧損,加大經濟發展與資源的矛盾,影響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中國長期以來以投資拉動經濟,隨著經濟放緩,產能很難消化,行業開始虧損,競爭激烈,產業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
產業技術結構不合理。中國經濟長期以來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長期以來的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給我國帶來了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重工業占產值比重增加并始終處于高速增長,多數地區將重工業作為重點產業。(李世剛,李曉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一一2016《中國工業經濟》青年學者論壇觀點綜述[J].中國工業經濟,2016(11).)國家在去落后產能,體征產業結構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重工業在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區域結構發展不協調。因為我國各區域的經濟發展底蘊、資源、人才、交通等方面的差距,我國經濟在各區域內的發展并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產業升級轉型快,東西部地區因為環境和交通等問題發展起步晚,發展速度慢,東北老工業區衰落,轉型困難。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利用當地資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轉移東部沿海地區產業,逐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產業轉型升級整體戰略。在以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區域發展不協調,區域間惡性競爭頻發,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破壞,使得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時出現了許多問題。
產業結構發展不協調,第三產業發展落后。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產值不斷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但第三產業產值所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仍然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現代化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金融、科技、信息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對第三產業自身的發展不利,也不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
三、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措施
新常態背景下,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信息化在工業化中所占比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去落后產能。要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就要適應新常態下以消費拉動增長,以消費為導向,符合消費的多樣性,持續去落后產能,提高產能的集中化。新常態下,傳統產業實現飽和,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金融、信息產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拓寬投資導向,建立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快培育對外出口的新優勢,加強國際合作,化解國內過剩產能。在金融、信息等第三產業,建立嚴格的準入機制,加強監管,制定統一標準,協調發展。(馮斌星.新常態下加快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7(6):66-71.)
優化產業技術結構,推動創新驅動力。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市場競爭,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宏觀調控政策,完善經濟政策和規范,通過對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的完善和實施,增加落后產能的成本,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準入標準,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增加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通過創新加大對環保技術的研究,促進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和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合理優化區域產業結構,以區域內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將產業向優勢區域轉移,實現產業的升級發展。增加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將第三產業作為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加大金融、醫療、信息、咨詢和房地產等第二產業的發展,滿足人們的日益多樣的服務需求,以消費驅動,促進經濟增長,提振經濟增速。
現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新常態背景下產業轉移升級已經成為共識。要做到產業轉型升級,就要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實現區域產業轉移,實現經濟增速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