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對學生來說,過分的情緒壓抑、緊張的師生關系、單調的學習過程,都會導致他們自我表現能矢和興趣愛好的抑制,情緒低下,在消極無奈中聯系,甚至發展為恐懼。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總是最大限度地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最大限制地組織學生平等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翁悅的氣氛中,首先使學生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從而樹立了自信心,形成學習興趣,更好地進行學習。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妙。因此,教育者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不斷增強學生成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是決定課堂和教育中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強化自身建設,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頭腦,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中國歷來有兩條人師的標準,一條是“學高”,一條是“身正”。古代人師歷來講求“學高,認為”一事不如,君子之恥“,也講究”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皓首窮經“就是他們追求終身教育、繼續教育的證明。江澤民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對教育者提出了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學專業知識、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政治知識、實踐知識,以不斷豐富和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水平。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無論古代還是當代對教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我們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能力有很多方面的,如抽象概括、思維轉換、邏輯思維、空間想象、數學操作等。所以更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修養,使自己的學識更加廣博,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要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挑選最重要的來講。”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這里都透辟地說明了教師不斷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更新自己,開闊視野,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拘一家,博采眾長,有所發明和創造。所以我們數學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教學,讓全體學生都有很高的興趣去學好數學。
二、充分了解學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的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么回事呢?以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我從中體會到,要上好課既要研究教材,又必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要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不僅要從靜態上來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的變化,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愿望。關注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塑造;不僅促進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較全面的發展,而且促進每個學生相對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發展。著名人才學家王通訊認為:“我們過去強調共性較多,強調個性較少,對個性凸顯者往往缺乏寬容。這就有一個轉變觀念的問題,我們應有一顆愛心去保護孩子個性,而不能用統一模式來評價孩子個性的發展。”
三、加強學生對數學興趣的培養
興趣愛好是可以培養的。家庭的影響,環境的熏陶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因為“好奇心”是一種自發的求知欲,它既反映了對自己知識結構的正確估計,又包含著一種準備靠自己的努力去搞清楚所好奇的內容的動機。因此,在學生學習初中數學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在科技領域的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并舉出實例,通過紀錄片向學生說明,來讓學生了解數學,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愛學數學,從而產生了持久的學習興趣。
四、課堂教學有新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原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因循守舊,不敢大膽地進行改革,放不開手腳,教學沒有個性,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強調知識,忽視能力的培養;學生被嚴密控制在教師自身掌握的智能結構之內D隨著課程改革不但深入,我們數學教師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不斷改變教學觀念,注重課堂的實效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最活躍;反之,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很難產生創造思維。我在教學中始終保持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感想、敢說、敢于質疑問題敢于大膽創新,樂于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