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
本論文通過對中職學校的專業開設、就業教學實踐運用的思考,探討中職學校就業必須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的重要性。
一、中職學校就業必須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
現階段中職學校教學工作,學生的就業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隨著市場化改革以及近年來高等院校招生大規模擴張,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處于相對劣勢的就業弱勢群體的中職畢業生,在就業方面表現為盲目性、隨意性、迷茫性等問題。不少中職生對工作的待遇期望值過高,又缺乏吃苦耐勞,不能適應社會以致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中等職業學校普遍面臨較大的學生就業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中等職業教育必須尋求適應國家和地方的就業形勢,就業的政策法規、用人制度、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的中職就業教育新的出路,才能找到中職學校在社會生存的基礎。本論文在學校相關的就業指導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中職學校學生專業的開設、就業教育教學實踐運用,探討中職就業教育怎樣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尋找中職學校就業教育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的有效性。
二、根據國家和地方的就業形勢,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適應中職生
專業開設。我校是一所公辦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為更好地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人才,讓學生就業好,學校與國內外許多著名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安置搭建了良好平臺。
為適應市場就業的需要,我們學校2015年在原有的專業上開設了以下新專業:高鐵動車乘務員方向、地鐵服務與管理、工業機器人美的訂單班、汽車運用與維修徨朝冠名班、物業管理輔警班、文秘高速公路收費員方向。
這些專業的開設。學校的就業工作緊緊圍著市場轉、跟著市場走。企業根據需求確定用工計劃和人才標準。學校依據企業標準,制定教學計劃;學生在校學習兩年,然后到企業實習,企業利用先進的設備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從而較快地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三、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形成中職學生就業教育教學實踐
確定中職就業教育教學課程《生涯規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確立以常規課程《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就業面試教育、就業工作規范化教育、就業規劃發展教育。重點在根據就業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通過對中職學校就業教育教學課程優化,形成了中職學校就業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運用。重點在對2015級新開設專業的學生,一年級的新生先到各實驗室和實習工廠參觀考察,了解與本專業相關企業、產業、行業的情況,增強就業,創業的意識。學校在教學中對專業科進行“一體化”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實驗室中動手動腦。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廣西區、全國的職業技能比賽,強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技能的培養,不斷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精神和創業精神。
根據就業的內容,有針對性讓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書”。通過學生的“生涯規劃書”,掌握學生在就業方面的意向,了解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正面引導學生的職業意識。學生通過制訂自己的生涯規劃書,確定就業目標和職業規劃和措施,從而讓學生對將來的就業有方向,有目標。
在教學中,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思考在將來就業的挫折方面應如何面對,針對當前中職生就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就業心理健康輔導。每個學期我們都與學校就業辦共同邀請人才交流中心或各行業專家為學生做就業教育心理方面的專題報告。開展個體生涯心理咨詢;為滿足學生在生涯規劃學習中的不同需要,對學生個體施予幫助,如澄清問題、培養決策能力、增強適應能力等,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自助能力,促進生涯發展。通過專題講座和座談,不定時地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咨詢,了解學生對實習和就業的期望。
校外實踐活動。重點在學生外出頂崗實習一年中,學校在做好就業工作的同時,加大了就業跟蹤服務的力度,派出專業課教師進行實習指導。和就業辦的老師開展畢業生跟蹤服務及就業信息反饋,建立優秀畢業生人才庫和優秀就業基地資料庫,從而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不斷更新學生校外實踐運用。能夠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激烈的競爭,學生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效益。開拓了學生就業的新途徑,也為企業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資源。
實踐證明,中職學校就業教育必須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才能適應社會的生存。在新開設專業和改革教學實踐運用方面,我們學校密切關注人才市場的需求,轉變了就業教育的觀念,實現了培養、培訓、就業一體化。不僅順勢時代的就業需求,提高了教學質量,節約了教育資源,而且有利于學生提前接觸社會,為學生就業提供了保證,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從而開拓了新的就業模式,在就業和招生方面收到了較好的就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