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琳 許藝



在全國倡導創新文化,尊重知識產權的大環境下,本文通過對針對腺樣體肥大診治相關的專利進行分析,指出目前該領域在專利保護方面的薄弱環節,給出意見建議;同時也介紹了一種從專利角度分享和了解醫療相關技術信息的渠道。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常見病,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等問題的出現,兒童患病的發病率據悉為9.9%-29.9%,針對這一病癥,中西醫皆有相關研究。然而,大多數的社會公眾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一般通過網頁搜索獲取信息,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容易對公眾造成誤導,導致延誤病情或者過度治療。本文在了解本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的情況下,進一步對該領域專利技術進行分析,不僅給出對該領域專利保護的意見建議,而且也為公眾了解醫療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1 病情簡介
腺樣體又稱咽扁桃體,其為呼吸道第一道防線,容易在兒童時期因各種病因導致病理性增生,從而引起鼻塞、打鼾、面部發育不良等各類癥狀,稱為腺樣體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目前中西醫采用不同的診斷治療方法來治療該病癥。通常西醫采用鼻咽鏡等方式檢查后,根據病情采用外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中醫則辨癥分型后,根據不同病癥采用不同湯藥治療。在筆者實際經歷中,各大醫院往往以西醫治療為主。
2 專利情況分析
筆者在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中檢索腺樣體肥大及咽扁桃體咽(檢索數據截止2018年5月23日)相關專利文獻,僅得到相關中國專利申請75件。下圖展示了腺樣體肥大相關的中國專利申請歷年變化趨勢。
可見,該病癥相關的專利申請量一直非常少。而筆者僅以“腺樣體肥大”關鍵詞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進行簡單檢索即發現了2393條命中結果,可見關于該病癥的研究不在少數,只是大多數研究者僅發表學術論文,未將成果進行專利保護。
重要申請人分析。下面分析該類申請有哪些重要專利申請人。通過統計,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及其專利申請量如下:
研究發現,申請人劉鳳鳴在2006年左右以《含有(某成分)的口含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為主題批量申請了一系列專利,排名第二的北京億利高科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申請其發明人也是劉鳳鳴,可見這是治療咽扁桃體炎藥物領域的重要發明人。排名第三的江蘇先聲藥物研究有限公司和第四的王鶴堯、鄭文婕同樣是有關聯的申請人,其申請了如《治療腺樣體肥大的甲苯咪唑新劑型》等系列藥物,而除此之外,都是個人申請人的零星申請,而且以本國申請人為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除上述兩家制藥公司外,在領域研發人員申請專利意識還比較薄弱。
專利申請的類型。下圖是相關專利申請中涉及的不同類型的分析:
在有限的專利申請中,我們看到西藥比例占到68%,其次是各類中藥配方,占27%,還有少量的腺樣體肥大手術需要用到的治療裝置等。這一類型分布情況給本領域的專利申請提供了參考思路。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授予專利權,但并不意味著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內容都無法申請專利,藥物配方、醫療器械在國內外專利很多,可供本領域研
友人貝參考。
專利有效性分析。下圖是相關專利有效性的分析:
在有限的專利申請中,我們看到76%的專利都已經失效,可見這些專利實際起到保護作用的并不多,筆者認為這也是該領域專利申請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專利信息本身比較少,其中有用的更少。
但仔細分析目前有效的幾項專利,發現其中五項是中藥配方,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幾位個人申請人,其中一項專利是2007年的申請,已經有11年。由于專利申請年費按年度呈現遞增態勢,這些專利多年維持有效,可以作為其療效的一個佐證,因此專利信息也可以成為尋找到合適的醫療資源的一個渠道。相比網絡上良莠不齊的醫療信息,由于授權的發明專利經過了嚴格的實審,其技術信息可信度往往較高。
3 總結和建議
通過上述信息看到,當前腺樣體肥大診療領域雖然有相關專利,但還存在如下問題
專利數量偏少:研究者傾向于發表學術論文,未將成果進行專利保護,申請人也較為分散;
專利質量不夠:體現為有效專利極少。
基于此,筆者給出如下建議:我國醫療戰線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專利意識,明確關于藥物和醫療器械可申請專利獲得保護;專利信息是社會公眾獲取醫療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從授權后穩定的專利中獲得較為可信的技術信息,從而找到對應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