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供稿 編輯/明 月


問: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您就開始研究虛擬現實技術。這一技術發展至今,取得了哪些進展?
答:成本差異很大。199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使用的虛擬現實技術1.0版本,在很多方面與現在的技術、質量大致相同,但一臺計算機卻要花費50萬美元。由于成本大幅下降,現在的技術、質量迅速提高。目前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群體投入或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包括投資者、技術發燒友、藝術家、博物館等。
前段時間,在硅谷和上海均設有辦公室的虛擬現實技術公司Pimax,在1小時13分的時間里,為一項開發新一代虛擬現實裝置的項目融到2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這款虛擬現實設備的解析度,據稱將比市面上的產品高出四倍。這也表明很多人都在關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
問:虛擬現實技術當下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答:下一輪挑戰,就是越過當下的炒作風潮。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炒作是我在職業生涯里看到的最夸張的現象。我認為,這樣做弊大于利。期望過高而最終名不副實,不如設定一個實際目標,并超額完成任務。這也是對人們觀念上的挑戰。
虛擬現實技術發展亟待解決的另一大問題是“模擬器眩暈癥”。每個人對虛擬現實設備視覺呈現的接受度不同。因此,每推一項產品,就必須確保方方面面是最完美的。
問: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答:目前業界的普遍看法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將從技術層面結合,成為一體。Facebook有人預測,大概需要五年時間。這五年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將齊頭并進,在游戲、電影、虛擬旅游、醫療及教育領域有所發展。
我們的互動媒體藝術專業也在為推動、關注虛擬現實技術發展的科技愛好者和藝術家等提供支持。相信這群年輕人的科技創新能力,能讓蘋果、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嘆為觀止。
米迦勒·奈馬克(Michael Naimark),曾任美國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虛擬現實技術(VR)與新媒體藝術領域的制作人、發明者、學者。參與投影成像、虛擬旅游、實時全球視頻和文化保護相關的研究工作;作品曾在全世界范圍的300多個藝術展、電影節和科技展上亮相;獲得過16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