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圩州 編輯/青 鳥

邵圩州女,上海市東方醫院體檢與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生,從事多年的體檢與健康管理工作。擅長常見病(如甲狀腺、乳腺疾病、肝膽疾病等)及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管理。
又到體檢季,大多數人懷著忐忑的心情拿到體檢報告,但看著報告上一堆數據總是很茫然,若是結果還伴隨著一些異常,不少人直接就愣住了,轉而擔憂不已。其實,某些看起來恐怖的“異常”,可以不用太緊張。
肺紋理增粗紊亂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不同的醫生對不同的患者缺少統一客觀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很多沒有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人,也會被“發現”肺紋理增粗紊亂。
所以當拿到這樣的檢查報告時,先不要驚慌,可以做三件事情。
①拿原始的影像材料,找另外一個更專業的影 像科醫生閱讀。
②做另外一種影像學檢查印證,比如之前是胸部X光片檢查,這次就做CT;之前是CT,這次就做胸部X光片檢查等。
③請呼吸和心血管方面的專科醫生總體評估,結合吸煙史、心肺體格檢查等情況綜合評價臨床意義。

隨著肥胖率和高脂血癥者的增加,查體發現脂肪肝的人也越來越多,主要是通過腹部超聲發現的,表現為肝臟的密度增高。
超聲診斷脂肪肝有兩個問題:①診斷脂肪肝的金標準是脂肪穿刺,在顯微鏡下發現肝細胞內脂肪增多,但超聲下的表現究竟和顯微鏡觀察有多少的吻合度還未可知;②即便確定了脂肪肝,很多人也屬于預后良好的單純性脂肪肝,大多不會惡化為肝硬化。
與其過度關注超聲下肝臟的密度,不如關心體重和腹圍,以及血脂是否超標。
肝臟內的鈣化影、囊腫、血管瘤(5cm以上體積較大、存在壓迫癥狀和破裂風險的除外),大多是病因不明確、沒有癥狀、不會發展也不需要治療的純影像學發現。
膽囊壁厚大多也屬于這樣的表現,除非有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否則連復查隨訪都沒必要。
當前胃鏡對胃炎的診斷非常寬泛,做這個檢查的人幾乎不可能得到正常乃至大致正常的診斷,完全正常也會是“淺表性胃炎”。當然,在報告書中還會輔以“黏膜粗亂”或“充血水腫”的描述。
前面幾種情況在評估時,需要結合患者的癥狀,但在評估胃炎時,即便有胃病癥狀,胃鏡所診斷的“胃炎”也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理論上來說,腫瘤標記物僅在腫瘤細胞上高度表達,如果升高就提示體內有腫瘤的可能。
現實情況是,經常見到正常人腫瘤標記物輕度升高,趕緊做了全面系統檢查,追蹤幾年也不見發生腫瘤的情況。有些非腫瘤性疾病,比如炎癥、腹水等,腫瘤標記物也會增高。雖然明顯增高的情況意義較大,但高到多少才有意義,現在還沒有定論。保守估計,在正常最高值2倍以內的增高大多沒什么意義。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出現的一個或多個結構異常團塊。不少人在得知自己甲狀腺有結節后,壓力非常大,以為得了癌癥。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根據一些臨床調查報告結果顯示,95%被發現的甲狀腺結節(直徑小于1cm)都為良性病變。
所以,如果體檢報告中有甲狀腺結節,請不要過于擔心,也許是因為心情不好、過于勞累、壓力大等導致的。
但是,如果體檢報告出現這樣的字樣,就要注意了,如微鈣化、沙粒樣、實性低回聲、邊界不規則、向周圍浸潤、同側淋巴結異常等,這意味著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會增高,請及時就醫。
臨床上,95%的乳腺增生為單純性增生,是不會癌變的。隨著年齡增長到絕經后,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越來越低,乳腺組織退化,增生也會慢慢好轉。
總之,疾病的診斷和身體健康需要專業人士整體系統的評價,看到體檢報告上的數據有些異常,先不要焦慮,過度焦慮不對。其實,焦慮無濟于事,但是過于放松也不應該。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注意積累醫學常識,提高醫學素養,尊重專業知識,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