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瑜涵 姚屹瑾 周劍平(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編輯/一 帆

朱瑜涵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呼吸重癥監護室護師、病區通訊員,瑞金醫院“護理天使之星”獲得者。擅長呼吸危重癥護理。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成為了當下城市人的口頭禪,旅行也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就在節假日成為了旅游高峰之時,有些疾病也借機悄悄地向游人伸出了魔爪……
前不久,呂小姐就攤上了這樣一件事。正逢節假日,小夫妻倆準備去外省游玩,但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那么順利——合適時間的動車票都賣完了,只能坐大巴,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夫妻倆游玩的興致,隨即夫妻倆就出發了。然而,當車行駛了將近6小時,快抵達終點站的時候,呂小姐突感胸悶胸痛,隨即出現一連串的不適反應,被緊急送往了醫院。
“肺栓塞”?!當醫生把診斷結果告知小夫妻倆時,著實讓他們倆摸不著頭腦,更是被嚇得不輕。醫生詢問得知呂小姐前不久“崴過腳”,難道崴腳也會引起肺栓塞嗎?
(1)年齡與性別。肺栓塞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兒童患病率約為3%,60歲以上者可達20%。肺栓塞以50~60歲年齡段最多見,90%致死性肺栓塞發生在50歲以上。20~39歲年齡組女性深靜脈血栓病的發病比同齡男性高10倍。
(2)與血液高凝狀態、休克、制動、心力衰竭及臥床(超過5天)等有關。
(3)下肢骨折、外傷、偏癱、手術后、重癥心肺疾病及健康人不適當地長期臥床或長途乘車(或飛機),導致肢體活動減少,喪失肌肉的按摩動作,降低了靜脈血流的驅動力,血流軸向運動減慢,血液停滯。連續臥床7天,血流速度減慢到最低點。
(4)妊娠、肥胖、腫瘤、癌癥能增加肺栓塞發生的危險。
(1)腹痛:肺栓塞有時有腹痛發作。
(2)胸痛:約占70%,突然發生,多與呼吸有關,咳嗽時加重。
(3)咯血:提示肺梗死的癥狀,多在梗死后24小時內發生,量不多,鮮紅色,數天后可變成暗紅色,發生率約占30%。
(4)驚恐:發生率約為55%,原因不清,可能與胸痛或低氧血癥有關,憂慮和呼吸困難不要輕易診斷為癔癥或高通氣綜合征。
(5)咳嗽:約占37%,多為干咳,或有少量白痰,也可伴有喘息,發生率約9%。
(6)暈厥:約占13%,較小的肺栓塞雖也可因一時性腦循環障礙引起頭暈,但暈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大塊肺栓塞(堵塞血管在50%以上)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這也可能是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唯一或最早的癥狀。
(7)呼吸困難:肺栓塞最常見的癥狀,約占84%—90%。尤其在活動后明顯,常于大便后、上樓梯時出現,靜息時緩解,有時患者自訴活動“憋悶”。
醫生指出下肢血栓十分常見。血栓可以理解為血流在血管內不正常凝固所形成的“血塊”。由于血液在全身流動,下肢的血栓很可能隨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時脫落進入肺部,栓塞肺動脈,出現肺栓塞,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死。久坐久站,更要警惕血栓形成。
1.久坐時要多飲水,多活動下肢。
2.避免長期應用雌激素等促進血栓形成的藥物。
3.長期臥床的患者要經常按摩下肢,加強下肢的活動,堅持更換體位,促進血液回流。
4.對于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可以使用下肢彈力襪。
5.假期長途旅行或坐車、乘飛機回家的朋友在旅途中要注意每隔一段時間起身走動,久坐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如果條件不允許,無法行走,坐著時也可以嘗試做踮腳或勾腳的動作。
答案:否。
有以下病癥者不得穿用醫療彈力襪:長期臥床的患者,惡性腫瘤引起的水腫,出血傾向,下肢感染,急性靜脈炎,小腿潰瘍的患者,由心、肝、腎等器官疾病引起的十分嚴重的下肢水腫,濕疹,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敏感性皮膚不宜穿用帶有自承式硅樹脂鑲邊襪口的醫療彈力襪、大腿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