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新紅

根據對教師“生命成長周期”規律的分析,一名教師從入職到成熟,其在專業發展上大致經過專業入門、專業達標、專業推進、專業拓展、專業成熟、專業風格這六個階段。組建不同階段的發展梯隊,能使每位教師尋找到最適合自身當前階段的發展團隊,找到自己的上升階梯。
專業入門期的教師一般是新上崗的教師,他們剛走上工作崗位,對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教師比較模糊,需要在學習、效仿、追趕骨干教師的過程中逐步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
專業達標期的教師多為未完成專業達標考核且工作三年以內的教師,他們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善于模仿,樂于學習,開始嘗試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調整和改變,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
專業推進期的教師指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教師,他們具有穩定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班級管理有特色,但缺乏創新意識,缺少積極向上的超越精神。
專業拓展期的教師指具有較強個人特長的教師,他們勇于承擔研究任務,具有較強的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動力,需要不斷給予機會,讓他們勇于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專業成熟期的教師指工作經驗豐富,具有一定學術榮譽的教師,他們刻苦鉆研,能積極彰顯個人特色,在教學方面具有引領作用,有螺旋上升的空間。
專業風格期的教師指具有較強研究和管理能力的教師,他們在團隊合作、學習共同體、自身努力等各方面都有創新,有個人優勢和特色,能引領輻射他人。
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教師專業成長目標的確立,可以引導教育教學管理的方向,引領教師盡快地走向專業成熟。
園部總領、制定幼兒園五年教師發展規劃,明確各梯隊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確立各梯隊教師培養的總體性發展目標,形成各梯隊發展的相應階段要求和細化目標。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使各梯隊教師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各梯隊教師結合成員特點和需求,分解總領規劃,從班級管理、教學研究、課題研究、自我成長等方面,尋求梯隊成員的共性。以自我更新為核心,制定梯隊的發展目標與規劃,并由園部根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進行審核、調整,促使教師在梯隊發展中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
每一位教師都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路徑和期望達到的結果,綜合考慮自己的個人特點和環境因素,并針對本梯隊的發展目標,針對個人信息、總體目標、理念目標、實踐目標、個性目標、困惑問題、措施幫助等方面,制定三年內的發展規劃。通過園部的確認與校正,明確自身的內在潛力和發展方向,實施教師檢測自我、修正自我的策略。
1.骨干先導引領
在層級研訓模式中,骨干引領模式是一種以專家與教師間對話為主的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同伴互助。它融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為一體,具有骨干教師和其他教師互促共進的功效。以骨干教師引領的先導式研訓為核心,通過建立專業創新教師先導小組的方式,生成各層級間教師的專業對話,在研討和實踐的過程中,引發和帶動更多教師進行自覺實踐,實現專業的共同成長。
2.確立層級重點
提供有層次、有梯度的研訓,量身打造梯隊式的研訓內容,既兼顧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針對性,又發揮了專業優勢資源的共享性,有效推動了師資整體水平的提升。
(1)“合格型”教師(專業入門、達標期)
以學習常規、適應教學為導向。以日常教育入門為主,開展技能、技巧考核研訓活動,幫助新入門的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以“青藍工程”為主體,開展幫教活動,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以榜樣引導為主,通過與優秀教師交流和園部領導示范,激勵青年教師形成優良品德。
(2)“發展型”教師(專業推進、拓展期)
以全面發展、培養特色為目標,通過記錄教師個性化成長,強化其自主發展意識,推動其個性化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并將學習內化的結果以顯性方式呈現出來,讓他們在體驗式學習中不斷成長。
(3)“引領型”教師(專業成熟、風格期)
以反思體悟、幫帶引領為主線。引領不同團隊的教師在對話中成長,在團隊交流中獲取新思路;通過骨干教師研訓模式的確立,引領教師集結智慧,尋找策略,提高研訓活動的實效。
3.團隊交叉發展
根據教師專業成長所經歷的不同階段,建立梯隊內與梯隊間的教師研究共同體,成立具有不同價值的研究團隊。不同的組合形式給教師的角色演變以及多角度地剖析自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同一教師,在有的合作團隊內是實踐者,只能為團隊提供素材;而在另一團隊里可能就是引領者,可以評析其他教師的活動。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職責,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綜合能力,為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提供了成長的平臺。
在梯隊式分層研訓的組織建設中,我們強調對各層級人員的角色定位,并進行重新審視,做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每個參與者的主體作用。
1.先導策劃員
以業務園長為首的2~3人是先導策劃員,他們對活動的整體方案進行策劃,共同商討、制定活動內容、形式和程序,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
2.活動主持人
活動主持人是研訓活動的關鍵和核心,他們可以靈活調控活動現場,促進參與者的智慧討論,解答參與者的問題,梳理核心話題,及時提煉經驗策略。
3.現場記錄員
現場記錄員采用現場白描實錄的方式,如實記錄研訓活動環節的過程及參與者的交流內容,為后期評析員的系統梳理和提煉提供真實原始的資料和線索。
4.骨干引領員
骨干引領員在活動中要抓住關鍵詞做及時記錄,協助主持人進行經驗共享,通過自己在實踐中檢驗過的理論來引領活動的其他參與者,運用理論和實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感悟和體驗。
5.活動評析員
活動評析員由業務園長或骨干教師擔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對整個活動進行理性的梳理,并在研訓過程中進行現場點評,對活動中的價值點進行客觀、恰當的分析,并給出合理的解決策略,啟發參與者進行思考。
由各梯隊負責人員組成教師發展考評小組,制定并完善《基于自我更新的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考核方案》,梳理形成各梯隊的考評要求和評價說明,細化考核內容和評估指標,明確考核結果及等級,將考核結果直接與教師年度考核、年終獎金、梯隊調整等掛鉤。力求評價內容多維度、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結果科學化,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作用,促進幼兒園梯隊目標和教師個人規劃目標的統一達成。
各梯隊教師自行根據個人規劃進行成長記錄,梯隊考核負責人督促記錄、定期檢查,保證教師個人電子材料的全面性和及時性。規劃期滿后,完成“個人自評——梯隊查評——園部考評”的層級考評制。首先,由教師對照個人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進行回顧性自評打分,完成自評小結并提供佐證材料;然后,由梯隊負責人根據梯隊教師自評,對教師進行考核初評,并將初評結果及相關材料上報考核領導小組;最后,考核領導小組根據教師自評、梯隊初評情況及相關材料進行綜合審核評定,并確定考核結果。
教師專業發展實質上是教師個人自愿、自覺的行動,“四步走”的成長方式使教師將自我專業發展當作一種新的專業發展方式,并滲透于日常的專業行為中,自由地選擇專業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江蘇省無錫市查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