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與《“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顯示,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02億,占總人口的14.8%,其中失能老人、患慢性病的老人和空巢老人已超過1億人。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55億,占總人口的17.8%,其中≥80歲老年人口以年均100萬的速度增長。根據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對上海醫療費用的影響研究》報告,>60歲老年人人均醫療費用是其他年齡組的6倍,接近20%的老年人消耗了50%左右的醫療資源。未來社會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增長迅猛,但目前關于需求差異化、個性化的研究尚少,尤其是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尚無涉足,本研究旨在以不同年齡階段細分未來的養老護理市場需求,為更好地發展老年護理事業提供依據。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成都市主城區和郊區(縣)的常住人口,包括6個主城區(成華區、金牛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高新區)以及全部的郊區/縣(崇州、大邑、都江堰、金堂、彭州、郫縣、蒲江、邛崍、雙流、溫江、新都、新津),抽樣范圍覆蓋成都市的全部行政區劃。納入標準:(1)目前居住在成都市(成都市行政區劃的主城區和郊區/縣)范圍內。(2)年齡≥50歲(本研究將50~59歲的中年人群對未來養老的需求也進行前瞻性調查。)。(3)意識清楚、語言和思維清晰,能表達和交流。調查對象共2916例,其中男1433例,女1483例,50~59歲790例,60~69歲1383例,70~79歲575例,≥80歲168例;年齡50~96歲,平均(64.69±8.45)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一對一現場調查,調查員為經過統一培訓的醫學類專業在校大學生,教師和學生按片區組成團隊,劃分片區進行調查,調查結束后調查員檢查問卷并簽名。共收回有效問卷2916份。
1.2.2 調查內容:(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居住區域、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等。(2)調查對象的健康狀況如目前健康狀況、目前所患疾病等。(3)調查對象對老年護理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需求。知識維度有16題,能力維度有13題,素質維度有9題,其中最后1題均為開放性問題,填寫調查對象認為除上述問題外還需要補充的需求。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部分每題均有5個回答,按照Likert 5級計分法建立并賦值:非常重要1分、重要2分、無所謂3分、不重要4分、很不重要5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各項目得分;以方差分析進行不同年齡人群組間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 調查問卷的檢驗 (1)信度:采用重測信度檢驗和Cronbach’s α系數檢驗。在第1次測量1周后,對已調查過的226例進行重測,知識、能力和素質各題目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636~0.892,P<0.001,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重測信度;Cronbach’s系數檢驗顯示:知識維度0.895,能力維度0.884,素質維度0.859,整體為0.945,均大于0.7,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在同質性。(2)效度:問卷經過查閱相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設計而成,認為具備較好的內容效度;該問卷Bartlett值=47775.315,P<0.0001,提示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且KMO=0.959,顯示問卷具有很好的結構效度。
2.1 不同年齡階段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掌握知識的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掌握的知識在老年病防治、普通護理、老年病專科護理、急救、中醫學、國家相關政策以及臨終關懷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不同年齡階段認為護理人員應具備能力的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在團隊協作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不同年齡階段認為護理人員應具備素質的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在愿意不斷學習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1 不同年齡階段中老年人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掌握知識的比較分)
續表1:

項目50~59歲(n=790)60~69歲(n=1383)70~79歲(n=575)≥80歲(n=168)FP 普通護理知識1.76±0.801.65±0.731.74±0.881.61±0.864.7260.003 老年病專科護理知識1.72±0.861.64±0.811.73±0.881.60±0.882.7830.039 心理學知識2.15±1.182.10±1.162.11±1.151.98±1.061.0380.374 營養學知識2.03±1.091.97±1.031.97±1.021.88±0.941.2700.283 相關法律法規知識2.18±1.172.12±1.152.22±1.152.09±1.141.2940.275 急救知識1.57±0.791.51±0.701.60±0.811.61±0.662.7170.043 康復護理知識1.86±0.991.84±0.951.90±0.891.77±0.920.9260.427 社會學知識2.42±1.222.38±1.262.55±1.342.42±1.252.3720.069 中醫學知識2.11±1.152.01±1.012.15±1.142.09±1.152.9470.032 國家相關政策知識2.33±1.252.30±1.222.49±1.322.43±1.323.2910.020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2.55±1.302.51±1.302.65±1.372.51±1.321.6690.172 管理學知識2.53±1.312.47±1.252.60±1.322.38±1.202.1420.093 臨終關懷知識2.03±1.101.95±1.072.04±1.141.82±0.982.7980.039

表2 不同年齡階段中老年人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具備能力的比較分)

表3 不同年齡階段中老年人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應具備素質的比較分)
不同醫療衛生機構(如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養老機構等)對老年護理人才知識和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但普遍認為老年護理人才應具備應急處理、重癥搶救、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等核心能力[1-3]。不同研究對象(如醫院、社區和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或臨床一線工作人員等)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也有差異[4-7]。本研究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服務對象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既有差異性,也有共同性。
3.1 不同年齡階段的中老年人群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存在差異 本研究顯示,知識維度有7項,能力維度有2項,素質維度有1項在不同年齡老年人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這些方面的內容是中老年人群對老年護理服務需求的“敏感”方面,也應是人才培養重點關注的內核。知識維度差異主要集中在老年保健和康復、老年疾病的防治和護理、意外事件導致的安全問題以及臨終關懷等方面,其特點均為專業化程度要求較高、具有老年專科特色。其中60~69歲老年人在這7個有組間差異的項目中得分均較低,體現出明確的需求特點,說明剛進入老年階段的老年人對于防止意外、維持健康,以及國家和社會養老發展自己如何獲益等較為關心。≥80歲老年人群在這7個有組間差異的項目中,對老年病防治、普通護理、專科護理以及臨終關懷更為看重,這可能和年齡增長有關,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對老年護理服務的需求增多[8],另外老年人的年齡與自理能力呈負相關,自理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對老年護理服務的需求度越高[9]。能力和素質需求方面的差異性則可能與不同年齡階段的老年人對生活的質量和追求有關。
3.2 不同年齡階段的中老年人群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具備共同性 其中知識維度有8項,能力維度有10項,素質維度有7項。不同年齡階段的中老年人群對老年護理人才的需求差異性體現的是核心,共同性體現的是基礎,差異性體現“專而精”,共同性體現“廣而搏”,素質方面則有很多是“軟實力”的要求,難以界定硬指標。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素質,需求都注重實用性和有效性,對知識維度的需求是先“一般”,后“特殊”;能力維度是多個方面的綜合應用,素質維度主要體現在態度和責任心,各個維度是整體,三個維度也是整體,有機融合不能截然分開。另外,老年人對老年衛生服務有較多需求,希望老年生活豐富多彩,有娛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階段的中老年人群對老年護理服務的需求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差異性。需求體現了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融合,這也符合護理理論對服務對象的理解,提示我們需要根據老年人群需求發展變化的不同來前瞻性地規劃和配置老年護理服務資源,以便更好地、有效地滿足服務對象的合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