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悅 游煜
摘要:現代健康的含義并不僅是傳統所指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是現代關于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同樣,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優秀與否的判斷標準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整體,是綜合素質優異的集大成者。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漸漸成為我國高校極其重要的教育方向。各大高校,基本上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門學科。除此之外,對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輔導員為順應時代的要求“持證上崗”,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數不勝數。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剛剛起步。在歷經30余年的發展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漸漸到達現今高度。高校輔導員作為最基層的學生工作者,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在現今這個時代, 高校輔導員不再是充當“保姆”般的角色,而是要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導師, 因此在我們日常學生工作之中要學會“對癥下藥”,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尋求最適合當代大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已經得到了較大的進步, 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今社會的發展需要,難免還存在一些現實問題。例如:社會發展速度過快,學歷教育的普及化,高校不斷擴大招生。現今的大學生優勢感越來越低,單純的大學生們需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學業競爭壓力、就業競爭壓力,還有日益復雜的人際關系,甚至經濟壓力。因此,能否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情況,并適時采取應對措施,是對新時期輔導員的考驗。
對于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而言,更多的是因為難以適應大學生活而導致心理問題。新生們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經歷、方式,興趣愛好,家庭情況不盡相同,同學之間的交際存在鴻溝,加之剛剛掙脫父母的束縛,自我約束能力、控制能力較差。另外一部分原因來源于父母在家中對子女過分溺愛,導致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抗挫折能力較差,嚴重的甚至導致性格缺失,面對迎面而來的壓力常常選擇逃避,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沉迷網絡虛擬世界,內心的情緒不愿與身邊的同學、老師溝通交流,導致心理問題積壓。極端抗壓能力差的人甚至選擇報復他人,抑或選擇輕生。
曾經我們提起大學,就會聯想到春天的嫩芽,清晨的陽光、滿溢的青春、勃勃的生機。然而,越來越多的高校心理問題事件讓人深思。根據近年來的有關研究和統計結果表明, 盡管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 但是, 仍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存在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在10%~30%之間。
有消息報道,“2017年1月11日,山東大學一女生被發現在出租屋內上吊自殺,被發現時已身亡四天;2月27日,廣西大學一在讀研究生燒炭自殺死亡;3月4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宿舍內上吊身亡;4月11日,廈門華廈學院大二在校女學生因卷入校園貸選擇自殺。”生命的隕落,讓人嘆息。可能因為掛科,又或是因為失戀,或者因為家庭問題抑郁已久,或者一時糊涂,貸款無法償還,卻又苦于無法向親人、朋友開口,壓抑良久最終選擇輕生。這一個個血淋淋、活生生的例子,讓身為高校輔導員的我們深感痛惜。
原本,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高素質的群體,在社會中應該是活躍、健康的群體之一,而如今卻問題頻發。時代的迅猛發展,海量的信息使他們的思想成熟更早,并對社會各種現象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應試教育和家庭的過分寵愛使他們形成了許多既不利于個人發展、又不利于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心理問題。在新形勢下出現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事件,是對我們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驗,同時也賦予了我們更崇高的使命和擔當,也對我們輔導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大學輔導員,我們服務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群“介于成熟與半成熟狀態”的95后甚至00后的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我們的工作職責之一。因此,我們更應該從這些不幸的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防患于未然。在引導過程中,應當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 的工作方針, 即以全體學生為對象, 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或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同時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的治療與行為的矯正。
眾所周知,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離不開穩定、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首先,作為輔導員應該給學生們盡力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班級環境,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時,多組織開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也可以適度轉變原本封閉的心態。其次,要積極發揮校園心理輔導站的作用,適時對大學生進行校內的心理教育培訓,以專業的方式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同時,不斷改進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教育模式,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從課堂內外多角度促進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外,還要針對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對癥下藥。如:學業、就業問題,應當采取積極關注,多方幫扶的方式。加強相關方向指導,從大一入學時,就著手提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針對人際交往的問題,多鼓勵、培養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其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認識自我的能力,在學習中不斷増強自信。除此之外,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多與學生談心談話,了解學生心理情緒變化,適時開導等,也是極好的輔助方式。
大學生心理問題事件頻發,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輔導工作任重道遠。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今后還將面臨更多更嚴峻的新的挑戰。作為“一線消防員”的我們,要做的還很多,在繼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路上,我們仍要努力。只有使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才能預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陳新星.高校輔導員余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2]曹穎,王博.淺談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壓力及其緩解策略[J].教育探索,2014(6).
[3]曹成剛.大學生心理問題應急處理機制探索[N].重慶文理學院報(社會科學版),58-66.
作者簡介:
邱悅(1991-),女,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游煜(1992-),男,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