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俊
摘要:從黑板教學、多媒體教學發展到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推動功不可沒。通過對技術云和教育互動產生的問題和挑戰進行分析,提出了從三個方面加強建設的解決思想。
關鍵詞:云技術;教育
目前, 基于云計算的應用研究已經相對成熟,云教育教學平臺層出不窮,但技術相對單一,我們需要全局分析提出更好的方式來提高技術對教育的推進作用。
一、云對教育產生的影響
1.影響教育的變化因子。
(1)環境因子。從宏觀方面來講,云教育的實踐效果首先受大環境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到政府對教育信息化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這也就直接決定云教育發展的規模;公眾對于云教育的接受程度影響云教育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從微觀上講,學校自身的環境,包括基礎設施、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學校的學習氛圍和已有的教學傳統等等都直接影響著云教育的實踐效果。
(2)學生因子。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內因,云教育的最終作用對象是學生,學習者本身是其個體心理發展的內部條件,任何好的教材教法,任何高質量的教學軟件,離開了學習者本身的條件或是學習者本身的特征,很難充分發揮其潛在的作用。學習者因素主要包括基礎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情況、學習的方式、性別、年齡以及對移動終端操作的熟悉程度等。
(3)教師因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對云教育實踐效果的影響主要通過教師的信息化能力、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教師對于教學知識的把控能力等幾個方面的因素。信息化素養能力較高的教師對于新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快,不用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學習操作上,這樣會極大的提升云教育的教學效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直接影響的是教師對于云教育的態度,積極地態度更利于云教育的實踐。即使是信息化能力較弱但是態度積極的老師依然愿意傾注更多的精力掌握新技術。
2.新環境下產生的問題。
(1)對教學管理帶來的問題。云教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何發揮其所蘊含的能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當前學校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不熟悉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在云教育環境下組織管理教學的經驗;網絡環境(WIFI)建設不能適應云教育發展。學校仍舊習慣性的通過教學進度和學生成績來衡量和評估教師與學生發展,這在理念上就違背了云教育的發展。此外,云教育發展相對于以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對硬件設施的要求降低,但對網絡的要求相對較高。一個教室甚至是一整個學校的師生同時使用自己的移動終端聯網進行上傳和下載東西的,過多的網絡分流也會影響到文件的傳輸速度,從而影響授課效果,這也需要學校對當前的網絡進行改造,加大帶寬來為云教育的發展提供適當的網絡環境。
(2)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的問題。云教育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是明確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要讓學生明確移動終端只是輔助和支持學習和生活,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其次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學校曾明令禁止的移動終端,會極大的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在云教育初步實踐的過程中用平板電腦打游戲、看小說、上網等行為嚴重的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再次,云教育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在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就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需要適應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尋求知識的轉變,學會學習。 形成自我發展的良好習慣。
3.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問題。云教育消解了教師的制度權威,也削減了教師對于制度性權威的依賴。教師如何能夠在當前這種自身權威的消解之下仍然可以構建穩定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加強教師對個人知識和人格修養的提升,改變教師權威“外在依附”為“內在生成”,發展教師、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重塑新型師生關系。
二、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
1.強化主體建設。教師需要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面對云教育這樣的新環境,教師要進行新的教學設計,還要進行科學研究,其負擔就會增加,也會在無形中分散其對于學生和教學本身的關注。因此,教師之間也可以開展協同和合作,建立教研組,共享共建教學資源庫,共同開展個性化教學研究。這樣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強對學生個性和生活的研究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作用對象,研究學生個體差異的形成、表現、影響因素以及改進渠道是首要前提。
2.加強環境建設。要加強師生對云教育的認識,樹立兩個正確的理念:一是不為了使用新技術而使用新技術。云計算技術確實可以推動教育實現變革式的發展,但是技術只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云教育實際產生的效果如何還在于教師和學生。不可以盲目的夸大云教育的作用,最后使云教育流于形式。二是不管是以成績為導向的還是以學生發展為導向的教育,其目標的實現都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學生成績下降以及新的不良習慣的產生,教師和學生在試用和實驗階段未能實現其目標的速成就會對云教育產生一定的質疑和抵觸現象也時有發生,此時就需要教師堅定信念,正確的引導和監督學生,最終實現云教育教學效果的螺旋上升。
3.改進制度建設。我國現行的課程結構較為單一,選修課比重較少且內容不夠豐富,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開設選修課注重其靈活性和多樣性,以及與現實緊密聯系的實際性和應用性。此外,云教育環境下,通過云教學平臺遠程開課,學校與學校之間互通有無,既可以豐富選修課程,也可以很好的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學生要選修其他學校的選修課程也會涉及到學分的轉換。因此,完善學分制度也是學校制度建設中需要改進的部分。
教學評價可以從發展性評價理念、采取多元化評價視角、運用差異化評價尺度、多樣化評價方式等幾個方面改進和完善評價制度。
三、總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新技術推動教育發展是保證教育手段先進性的重要條件。通過分析云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可以更全面的掌握發展方向,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以彌補新技術融入后的一些挑戰和不適。
參考文獻:
[1]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 英毅. 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 2011(01)
[2]云計算技術與教育信息化[J]. 楊炯照,章昊,鄭江艷.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06)
[3]淺談云計算在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J]. 繆曉志.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11(07)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編號:JXJG-15-21-7)
作者簡介:1984年9月出生,江西省景德鎮人。景德鎮學院信息工程系教師,計算機專業講師,于2006年至今從事計算機教學,主要擔任程序設計與軟件開發等的課程,實踐經驗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