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妮娜
摘要:女性參與勞動就業,屬于實現自身價值,保持經濟獨立的展現,也是男女平等政策下的產物,更是社會經濟發展與進步的標志。婦女勞動權利屬于女性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是婦女人權、生存權與發展權得到保障的表現。生育是女性不得不經歷的自然發展過程,女性就業后生育期間勞動權益保障問題成為了21世紀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問題。那么作為企業,應如何做好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勞動權益保護呢?這是本文重點探究內容。
關鍵詞: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再思考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了事業中,女性創業者已于不知不覺中占據了半壁江山[1]。但女性總歸是要組成家庭的,是要為人妻,為人母的,不過現代社會卻可見部分未生育過的或響應國家全面二胎政策打算生育的職場女性面對生育“望而卻步”,大量女性放棄生育,追求職業上的成功,高齡產婦越來愈多,這些均不利于國家優生優育政策標準。而出現這種情況原因關鍵則在于女性在生育期間權益得不到保障,這是值得我國各界人士深思的課題。而本文站在企業角度,對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給出了幾點建議。
一、我國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現狀
我國非常重視女性生育期勞動權益的保護,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還成立婦聯等機構專門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取得了一定成就。不過在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1)產假與生育津貼執行水平參差不齊[2]。2011年底,我國延長了法定的女性職工產假時間,在過去90天的基礎上增加到98天,但國際上大部分國家的產假都定為20周即140天,其中英國的產假更長,有52周,即364天,不難看出,我國產假時間甚至不及國際產假最低水平;(2)生育保險制度方面的問題。因受傳統思想的束縛,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生育保險仍是“小險種”,不少企業或家庭仍對生育保險制度未引起高度重視,發揮的作用不大;(3)企業領導對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不重視,在女職工孕期隨意延長工作時間,或要求其承擔重體力勞動,導致女職工休息時間不足等而流產,死產或畸胎的現象也時常發生,且未將其納入工傷賠償范圍內;
除以上幾點外,女職工權益保障相關法規宣傳力度不足,人們意識不到權益保障的重要性;女職工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低下等原因也直接影響我國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障工作的開展,均需引起重視。
二、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護的幾點建議
(一)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主動承擔責任與義務。
企業需定期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對于女職工的生育費用,應和社會共同分擔、使女職工的生活有保障;并且企業要為生育期女職工供給特殊勞動保護,促母嬰身心健康[3]。對在職懷孕女職工,應保障她們每日都獲得充足的休息時間,且工作時間合理,使女職工的休假權、休息權與產假權均得到維護,如此不但可保障生育期女職工特殊權益,也可提高女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才能留住優秀人才,增強企業競爭力,還利于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二)依靠企業工會與女職工委員會組織,為女職工權益保障發揮作用。
企業需進一步明確與完善工會和女工委組織等代表女職工權益的組織在企業內的獨立地位,或由總工會、勞動部、婦聯等組織共同承擔相應職務,女工委組織、工會等不受企業約束而獨立行使權力[4]。當女職工權益遭受侵犯時,企業工會與女工委組織則發揮價值,通過自己的力量與權威和企業談判,溝通,使得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工會組織還應注重從企業挖掘有工作熱情,充滿干勁的女職工到工會組織或女工委的相關崗位上,真正為女職工辦好事,干實事,爭權益,促女職工權益得到保障。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保護意識。
第一、女職工生育權益的保護離不開各地、相關部門以及基本政策作指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作依據,全面建構展現性別公正制度體系。所以以公會組織為主的相關部門應在企業內加強男女平等理念的宣傳,宣講女職工生育的社會價值,對人類文明進步所作的貢獻,在經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企業內營造關心女職工,重視女職工權益保護的濃厚氛圍;第二、需加大對企業決策層的法規宣傳,并增設法規培訓及宣傳班,促企業決策層知法、懂法且對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相關法規更了解,增強企業領導層的法制意識與性別意識,促企業管理人員知法、懂法、用法;第三、依靠不同宣傳手段,如發放宣傳手冊、張貼宣傳畫、進行公益廣告播放、開通咨詢熱線、開展知識競賽、專題演講、拉橫幅等各類方式,加強女職工權益保障的法規與必要性等的宣傳,對女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有促進作用。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為權益保護保駕護航。
當前專門針對生育期女職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有工資保護制度、用工保護制度、生育保險制度與產假制度等,但關于法律責任追究制度(如生育期用人單位非法辭退女職工,或不發放生育補償、或非法延長女職工工作時間等的懲罰力度)與經濟賠償上方面的制度仍需完善,法規應要求企業賦予女職工哺乳期后恢復勞動關系的選擇權,使女職工產后就業有保障。同時,企業需在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制定滿足實際要求的權益保護制度,約束人員行為,規范管理,對因工作而引起流產或對嬰兒造成傷害的情況均納入工傷賠償范圍,對因撫養嬰兒而自愿辭職的女職工應納入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內,拓寬法律制度的保障范圍,以法規制度為女職工權益保障添油加力。
(五)推行彈性上班制度、保障女職工休息時間。
女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外需工作,回家還扮演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部分女性成為媽媽后則遇到難題,好不容易取得的業績可能會因懷孕而被她人取代,而當媽媽后可能會因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想照顧孩子卻又擔心頻繁請假領導會反感……這讓不少女性犯了難。部分女性直接選擇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一心一意的照顧孩子,這樣做的代價則是犧牲前景好的工作,待孩子長大后出去找工作卻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而部分女性則選擇以事業為主,雖能成為職場女強人,不過錯過了孩子的最好的童年成長期,跟孩子的關系也可能不好,孩子可能會出現感情問題。基于此,企業工會組織可推出并建議給上級領導采用彈性工作制,來實現矛盾的解決。
所謂的彈性工作制即在做好規定工作任務后,員工靈活的、自主的進行工作時間安排,取代傳統固定的、統一的上下班時間的工作模式。這和過去的企業規定的上班時間有一定差異,女職工可結合工作完成情況,在企業領導同意后自行調整上下班時間,還可成功的避開上下班高峰期,為生育期女職工提供了很多方便。自2014年起,韓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率先推出且執行“5小時彈性工作制”,員工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隨后,中國政府也發文倡導與使用彈性工作制,確保女職工生育期晉級、職務等均不受影響,順利度過孕期、哺乳期回歸職場,促女職工心理健康。
(六)加強女職工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主動實現維權。
女職工生育期勞動權益保障屬于系統工作,除了企業內制度的完善,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外,還離不開女職工本身維權意識的提升。但因部分女職工自身素質較低,決定了她們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因而企業工會或女職工委員會組織應注重對女職工進行法律法規知識的宣講,一方面是為了使女職工在法律法規要求的范圍內踏實工作;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促使她們在權益遭受損害時,不是選擇一味忍讓,需是勇敢行動,對企業違法行為說“不”,向工會、婦聯等外界組織求助,或直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才能使自己所處境遇得到改變,只有自我保護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實現維權,方可領悟到為自身權益而斗爭并非僅是嘴巴上說說,還需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付諸實踐。
總之,勞動權益是關系到婦女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女性在職場價值應得到認可,社會價值應得到尊重,勞動權益應得到保障。尤其是生育期婦女為職業,為家庭可能會遭受體能與經濟的雙重虧損,需得到社會各界的傾斜性保護才公正。生育期女職員勞動權益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保障,有賴于企業領導的重視,工會組織與婦聯等的參與,法律法規制度的保障,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只有多方協作,多措并舉,才能讓女性真正撐起商業“半邊天”。
參考文獻:
[1]黨日紅.《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實施問題研究[J].中國婦運,2013(05):34-35.
[2]余穎,曹姍姍.江西省出臺新規:女職工享受更多權益和保障[J].工會信息,2017(13):49.
[3]何亞福.女職工生育成本該由誰來承擔[J].就業與保障,2017(11):51.
[4]陳敕赫.女職工勞動權益的新法解讀[J].人力資源,2012(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