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煙草病毒病害是煙區的最主要病害。由于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煙草病毒病在濰坊煙區發生日益嚴重,已成為阻礙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筆者分析了近年煙草病毒病嚴重發生的原因,并通過試驗和經驗提出了濰坊煙區煙草病毒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關鍵詞:濰坊;煙草;病毒病;防治
近幾年,煙草病毒病已成為濰坊煙區煙草上的第一大病害,每年都會給煙葉生產造成很大損失,常年發生率達5.6%~9.8%,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2000年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煙草病毒病在濰坊煙區煙草上大發生,發生面積達12333hm2,絕產面積達480hm2,經濟損失達4170萬元。筆者分析了濰坊煙區煙草病毒病嚴重發生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
一、近年濰坊煙區煙草病毒病嚴重發生的原因
近年來煙草病毒病在濰坊煙區發生日趨嚴重,究其原因與氣候和農業種植結構等變化有關。氣候的變化影響到毒源植物、蟲媒、毒源數量和煙草的抗病性;農村種植結構的變化提供了大量的毒源植物和蟲媒;而在煙草品種方面缺少抗病品種或不能種植抗病品種是煙草病毒病大發生的根源。
(一)氣候變化對煙草病毒病害發生的影響。氣候變化在濰坊煙區主要表現在氣溫上升和空氣質量的變差等方面。從而導致煙草病毒類群結構、毒源植物及數量、蚜蟲種類及數量、蚜蟲遷飛始期及持續時間、煙草本身的抗病性等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煙草對病毒的抗性。
氣候變化對病毒種類變化的影響。由于氣候變暖使一些病毒種類的越冬寄主在濰坊煙區得以大量存活,從而導致一些原先在該區不發生的病毒種類得以發生,這可能是濰坊煙區近年煙草病毒病種類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
(二)種植結構變化對病毒病發生的影響。首先,農業種植結構變化提供了大量的毒源植物和蟲媒。調查結果顯示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在煙草、馬鈴薯和蔬菜混種的地區發生較重,尤其在馬鈴薯和煙草間作的地塊,危害更為嚴重,受害煙草產量和質量均下降。其次,農村政策的改變形成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使得輪作難以實施,在連作情況下造成毒源積累,病害逐年加重。
(三)煙草抗病品種缺乏是煙草病毒病嚴重發生的又一因素。濰坊煙區煙草以烤煙為主,目前推廣和大面積種植的品種如云煙85、K326、zc-01等均不抗本區的主要病毒病種類;另外,煙草生產本身要求種植高品質的煙草品種,而品種的抗病性特別是對病毒病的抗病性往往與品質性狀是相互矛盾的。在高品質的要求下,勢必要以犧牲煙草的抗病性為代價,在常年種植感病品種的情況下病害只能是逐年加重。
二、病毒侵染特點
(一)普通花葉病毒。主要靠汁液擦傷、帶病土壤和種子傳播。可侵染310種以上植物。在土壤中的病殘體內的病毒,可存活兩年,在干燥的煙葉里的病毒可存活數十年之久,都可導致苗床和大田煙株發病。另外,田間管理或風雨使病、健株摩擦,也容易引起發病。
(二)黃瓜花葉病毒。主要靠蚜蟲(煙蚜、棉蚜)傳播,其次是汁液擦傷傳病。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毒,至少可以侵染865種植物。由于這一種病毒寄生范圍極廣,可在越冬蔬菜及多年生雜草體內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因而村邊、地頭煙株發病早、受害重。煙草自移栽到旺長階段,若遇雨天,溫度較低,蚜蟲數量多,將導致病害流行。
(三)馬鈴薯Y病毒。可通過蚜蟲、汁液摩擦、嫁接等方式傳播。自然條件下仍以蚜蟲傳播為主。介體蚜蟲主要是棉蚜、煙蚜、馬鈴薯長管蚜等,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毒。該病毒可侵染163種以上植物,其中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嚴重。另外,高溫干旱有利于蚜蟲的生長繁殖,間接影響PVY的傳播蔓延。
三、病毒病的防治對策
濰坊煙區在生產實踐中進行了大面積的綜合防治示范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2000年該區在7個縣進行了133hm2的示范試驗,平均防效達到64.5%,上、中等煙比例提高10.8個百分點,平均667m2產量提高16kg,平均每667m2產值提高180元左右。
(一)合理品種布局,杜絕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雖然目前濰坊煙區應用的烤煙品種均不抗主要的病毒種類,但各品種對不同病毒種類的抗性仍然存在差異,多品種合理布局對防止病毒病大面積爆發仍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搞好田間衛生。煙草花葉病毒、煙草環斑病毒可在種子或混入土壤中的碎屑上越冬,成為主要的初侵染源之一,同時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種子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病殘體,在農事操作中及時將頂、杈、低腳葉、拔除的病株等帶離煙田作燒毀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
(三)適時移栽。根據濰坊煙區氣候特點,煙苗最適宜的移栽期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適時移栽,可促使煙苗早發快長,增強抗性。
(四)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煙田,使煙田處于水肥條件好的地方,煙田要遠離村莊、果園、烤房、菜地、油菜田和馬鈴薯田等;不重茬、不連作,合理進行輪作。輪作時只能選用與煙草共性病害較少的作物輪作,如禾本科作物、棉花、蕃薯等,不能與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輪作、前茬也不能是這些作物;避免與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等科作物鄰作、間作,更不能與桃李等果樹間作。
(五)抗病毒劑的篩選及利用。抗病毒劑的應用要體現一個“早”字,從苗期開始施用,苗期1~2次,大田期用藥2~3次,每7~10d施1次,特別在移栽前用1次,以防止接觸傳染。
抗病毒劑的作用以抑制病毒的活性和誘導煙株產生抗性為主,因此,其應用一定要掌握在病毒侵入煙株之前。根據有關抗病毒劑抗性機理研究結果,應采用如下使用程序:苗期用藥1~2次,移栽前1d一定用藥1次以防止病毒在移栽時通過接觸傳染;在移栽后的生長前期施用2~3次。提倡在田間操作前對煙株噴藥保護。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好的抗病毒劑有:菌克毒克250倍、金葉寶400倍、病毒特500倍、植病靈(Ⅱ)號乳油600倍等。
四、結論
病毒病的防治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保方針,突出“預防為主”的原則,充分了解當地的植煙生態以及病害發生現狀,加強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突出農業防治,堅持以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結合化學防治,科學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最優化地組合現行的栽培、植保技術,要注意各種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其防治作用,一定會把病毒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劉延榮,石金開,王承訓等.山東省煙草侵染性病害名錄.中國煙草,1995(4).
[2]王勁波,王鳳龍,錢玉梅等.山東煙區煙草環斑病毒病(TRSV)發生和病原鑒定.中國煙草科學.1999(1).
[3]王勁波,王鳳龍,時焦等.山東省煙草病毒病毒原鑒定.中國煙草科學,1998(1).
[4]謝成頌,劉延榮,王智發等.用血清學方法檢測山東煙草病毒病流行趨勢.中國煙草,1993(4).
[5]韓曉東,李林森,周嘉平,等.山東煙草病毒病鑒定與防治的初步研究.中國煙草,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