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基層民主自治不斷發展完善。盡管如此,在三十余載的村民自治實踐中,人們對村委會選舉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當前農村選舉存在很多問題,危害著村民自治的健康發展,影響著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本文論述農村選舉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并能指出解決方法就顯得尤為迫切。
關鍵詞:村民自治;農村選舉;解決機制
村委會選舉不僅是基層民主化進程的偉大進步,同時對整個國家民主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農村基層民主發展中,我們需要分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村委選舉得到改進和完善,借以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一、突出問題
村干部素質偏低。發展能力弱。有的村干部無一技之長,缺乏雙帶能力,不能帶領群眾致富;做工作本領弱。部分村干部的能力、素質與面臨的形勢、任務不適應,不能適應新形勢對農民做工作;深入群眾的實干作風弱。一些村干部身在基層卻不深入群眾、不體貼群眾,不能對群眾進行全心全意的服務。
農民政治素養有待提高。法制觀念差。一些農民從眼前利益出發,選舉時亂拉關系亂承諾,使部分正直、積極為民辦事的人因不拉關系而落選;民主意識差。有的村民對自己的民主權利不尊重,隨大流,沒有深入思考就作出選擇;參與精神差。有的村民認為黨和政府推進村民自治主要是針對干部,目的在于制止他們大吃大喝,而缺乏真正的、普遍的、持久的參與熱情。[1]
賄選問題。賄選拉票、不公正競選往往是暗箱活動,操作人不露面,知情人不愿作證。在農村選舉中,請客送禮拉選票,送錢送物買選票等案例不斷出現。經濟條件好的村子賄選的金額相對比較高,有幾萬到十幾萬元。一場選舉下來,一些農戶收入頗豐,少則數百,多者幾千。而經濟發展緩慢地區,賄選資金相對較低,只請吃幾頓飯,發幾條香煙。
宗族幫派干涉?!胺欠ㄟx舉”。由于村干部掌握一定權力,在工作中有時傾向于代表自己利益的宗族幫派。因此在換屆選舉時,出現以姓氏、村民小組等為紐帶的幫派走村串戶拉選票、給競爭對手“潑臟水”、許下諾言搞賄選,以“文明”的形式破壞了正常的選舉;“非法干擾”。在少數幫派多、問題較多和經濟落后的村,村委會的換屆選舉常常成為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導火索,換屆選舉一開始,就會出現了少數村民串聯、抵制選舉、做反面工作,以“對抗”的形式破壞選舉。
二、原因分析
法律法規普及率低。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近些年雖有所緩解,但對于法律的認知還有很大欠缺。同時,農村選舉實際上并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法規進行,因為里面有很大的人情和民情相互交叉,彈性很大。而且也并沒有一部完整的法規對選舉的全過程進行調控和指引。很明顯,對某些違法行為,我們的執法主體并不明確,盡管“想為”,但出于某些特殊現狀和利益也會選擇“不為”。
少數黨員干部帶頭不力。部分干部沒有認真學習有關選舉的法律、政策和具體要求,沒有結合農村實際和自身思想認識來學,既不懂理論,又要充行家,既不會正確指導,但又要急于按傳統做法積極“摻和”。更有甚者經不起權力和金錢的考驗,不惜違背黨紀國法也要踩“定時炸彈”。
普通百姓的“死心”。實際上,普通百姓已經給農村干部貼上了“窮百姓、富自己”的標簽,而且根深蒂固,這種思想認知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望而產生的。因此,對于選舉出的村干部,在到底會不會為自己服務等方面答案都是:絕對不會。農民不僅心里厭倦,對選舉的合理性也存在很大質疑甚至是滿不在乎。
缺少強有力的組織者。村委會換屆是一項“自治”性強、程序性強的工作,并通過組成選舉委員會來完成,這就要求加強對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培訓。而實際工作中,大多村的選舉委員會沒有進行正式的培訓,缺少換屆選舉的明白人,導致村級換屆組織乏力,對換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握不準,致使工作組織不夠嚴密,有的村沒有結合村情,只在程序上機械到位;有的村對選舉中出現的問題解釋不清;有的甚至圖省事,走捷徑,不按程序進行。
三、機制對策
重整頓,優化換屆環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那些問題多、矛盾深、班子軟、群眾散、工作難的重點村的換屆選舉工作重點抓,多渠道、多形式地化解各類矛盾,解決各類問題,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逐步把黨委的意圖變成群眾的意愿,保證換屆選舉工作有序進行。
重化解,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由包村干部與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工作組進行檢查和審計,對一些違法違紀嚴重的村,移交有關執法部門進行處理;針對黨員和群眾宗族派性嚴重的,選派人員成立黨建工作隊,抓住關鍵人物,重點瓦解,做到“頭緒上理辮子、思路上順路子、恩怨上解扣子”,引導參選人從群眾利益出發,從大局出發,化解私怨,為換屆選舉工作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
重謀劃,加強換屆選舉分類指導。對宗族家族勢力較強、干群關系緊張、問題較多的極個別村,先做好村民的培訓教育等準備工作,待條件成熟后再進行換屆選舉;對于軟弱渙散、缺乏戰斗力的村黨組織,先進行集中整頓,再進行換屆選舉;對于比較穩定的村,按照組織程序和要求直接進行換屆。同時,引導村黨組織加強與黨員、群眾的溝通聯系,認真傳達上級黨組織的各項決定,推動換屆選舉工作順利進行。
重法規,適當調整選舉程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規,明確鄉鎮與村委會、村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合理、明確地劃分鄉鎮管理和村民自治的權限,選民在村委會換屆時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違規行為執法的主體等等,為推進村民自治營造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2]
搞好村委會選舉是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發展農村生產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證。只要農村的廣大干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切實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堅定信心,不斷進取,認真總結經驗,加強研究指導,就一定能把農村基層民主不斷推向前進,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必定會建設成功。
參考文獻:
[1]佚名.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蓮山課件,2006.
[2]張慧敏.當前農村選舉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原因及對策[J].襄州黨建,2011.
[3]張則銘,進一步完善村委會換屆選舉相關法規的思考,福州黨校學報,2007,第1期。
[4]李增元,解讀基層民主選舉中的癥結:對湖北省村委會選舉的實證調查與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第2期。
[5]李文洪,在情況復雜村開展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的探索,時代農機,2015,第5期
[6]陳萌,搞好村級換屆選舉 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新東方,2008,第2期。
[7]胡冰,國外民愿表達機制與我國信訪制度改革,特區理論與實踐,2003,第12期。
作者簡介:鮑曉聰(1994-),男,漢族,河北新樂市人,河北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學與行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