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旅游業日漸火爆,新穎的電視節目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喜愛,基于此,旅游風光節目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廣大觀眾群體的認可。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在節目中不僅扮演著導游的作用,其還對節目的開展起著導向和烘托作用。因此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必須要充分激活其主體意識,發揮其主體意識的價值內涵,通過自身創作意識的運用給節目帶來更多的看點。本文正是以此為研究內容,從旅游風光節目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外景主持人的主體意識及其價值內涵,探討了外景主持人的創作意識,旨在為外景主持人的節目主持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創作意識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休閑生活內容的逐漸豐富,尤其是近年來節假日的增加,使得旅游業越來越火爆。同時,通訊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等的發展又促使了媒體行業的迅速發展。基于這樣的背景,旅游風光節目應運而生,如湖南衛視的《湘女出行》,浙江衛視的《逍遙游》以及北京電視臺的《好山好水好心情》等等。在這類向觀眾介紹國內外風景名勝的節目中,外景主持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是節目的外景主持人,為觀眾介紹節目內容,其還是充當著旅行導游,節目引導者的角色?;诖耍糜物L光節目外景主持人不僅要充分發揮其主體意識及其價值內涵,更要具有一定的創作意識,能夠在帶領觀眾“游覽”景觀的同時將知識性、服務型、趣味性以及欣賞性融為一體,從而使觀眾獲得更多的視覺和聽覺享受,使旅游風光節目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二、旅游風光節目的特點
旅游風光節目是一種戶外錄制的節目,其目的是在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帶領觀眾足不出戶的觀看和了解國內外風景。與其它類型節目不同的是,其外景主持人需要同時擔任多個角色,因此旅游風光節目具有更多的特點,如題材多、現場感強、手段豐富等等,下文將對旅游風光外景節目的主要特點進行闡述:
1.配合性強。
旅游風光節目包含著大量的圖像資料,在節目中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表現自然風景,而風景畫面與節目內容的搭配就需要外景主持人對自然風景和節目內容進行介紹、解說以及轉折。外景主持人在風景介紹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恰到好處,介紹內容過多會導致觀眾的厭煩,而介紹過少就會導致觀眾的一知半解。而對于不同的節目,外景支持人的工作又不相同,有時需要登山、有時則需要鉆洞,對于不同的自然景觀外景主持人則需要不同形式的介紹,基于此,外景主持人必須要配合環境進行創造式的介紹和講解。同時,外景主持人良好的鏡前狀態有助于其更好的配合節目流程,因此旅游風光節目具有配合性強的特點。
2.準確性高。
觀眾在觀看旅游風光節目時通過外景主持人的行蹤和視線來了解風景,外景主持人在無形之中也就成了觀眾信賴的引導著。外景主持人在進行風景介紹時假如吐字不清、詞不達意或者條理雜亂都會導致觀眾對景區的誤解,外景主持人將逐漸失去觀眾的信賴,旅游風光節目的質量也將下降?;诖?,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必須把握好節目準確性高的特點,做到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內容真實可信,有效地向觀眾傳達景區信息。
3.知識性強。
在旅游風光外景節目中,外景主持人需要對國內外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進行詳細的介紹。而景點的介紹又涉及到大量的地理、歷史、民俗以及宗教方面的知識,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游覽各地給外景主持人帶來刺激的同時也帶來了知識上的挑戰。旅游風光外景主持人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以及強大的應變能力才能做好其工作。
基于此,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在節目錄制前務必要查找相關資料對要介紹的景區進行充分的了解。但事先準備好并不等同于可以現場發揮好,尤其是對于一些有變化的景觀,這就要求著外景主持人必須具有快捷的思維,可以隨機應變于各種場合。
4.服務性強。
旅游風光節目不是傳統的風景宣傳片,不僅僅是需要拍攝大量的風景,還需要對風景以及其背景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使觀眾可以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因此,我們可以說旅游風光節目是服務性的節目,而其服務特性主要通過外景主持人表現。
通常來說,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的工作宗旨是“一切為觀眾服務”,基于此,在旅游風光節目中通常會涉及景區的路線選擇、住宿情況、特色產品、行程安排以及飲食習慣等等。此外,外景主持人不僅要講解自己的所見所聞,還要表達自己在景區游覽時的感受和想法。單純的風光介紹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而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表達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外景主持人感受和想法的表達也會影響觀眾對景區的印象,因此外景主持人在談論自己感受和想法時要做到客觀公正。
5.藝術性強。
通常來說,旅游風光節目每期都要游覽不同的景區,而每一處景區不僅包含著豐富的地理、歷史、民俗以及宗教方面的知識,還有著大量的自然美和藝術美。波瀾浩瀚的湖泊、巧奪天工的建筑、氣勢磅礴的山群以及嘆為觀止的文物都可以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藝術享受。基于此,我們可以說旅游風光節目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其藝術性的表現不僅需要攝影師恰到好處的景色特寫,更需要外景主持人的語言烘托。外景主持人親切自然的話語可以和風景相協調,同時外景主持人與景觀相融的服飾裝扮更能展現旅游風光節目的藝術性,節目的質量也將因此而提高。
三、外景主持人的主體意識及其價值內涵
1.外景主持人的主體意識。
意識可以從多個學科的角度進行研究,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主要研究其與存在的問題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主要研究其實質、性質、發展等內容,總的來說意識就是個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主體意識就是個體在主體的位置上對外界活動的感知。
外景主持人的主體意識就是其能夠明白自身在旅游風光節目創作、傳播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自覺主動的進行創作活動從而發揮自己的主體價值。而外景主持人主體意識的內涵就是外景主持人能夠明確自身在臺詞和受眾群體的矛盾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并起著主導作用。
2.主體意識的價值內涵。
主體意識可以使外景主持人產生自我效應,這種效應可以使外景主持人在面對旅游風光節目中的突發事件時可以保持較好的韌性以及應變能力,從而保證旅游風光節目的質量。主體意識還可以調節和控制外景主持人的行為活動,使外景主持人在旅游風光節目中的表現更加的協調和自然。當然,外景主持人主體意識的形成和強化建立在外景主持人能夠正確認識職業本質、理解價值內涵的基礎之上,這也就要求著外景主持人需要審視自身,樹立職業理想從而真正發揮自身的傳播核心作用。
四、外景主持人的創作意識
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導游的一種,其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充分感受到景點的風景及人文魅力,因此外景主持人如何運用創作意識使得觀眾深切地融入并了解旅游景點是其工作過程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基于此,下文將外景主持人的創作分為構思及傳達兩個部分進行分別敘述。
(一)對節目整體的構思。
所謂構思指的是外景主持人結合旅游景點的特點,對節目的感情特色、具體內容及表達形式等所作出的思考及創作,構思是否新穎合理是旅游風光節目是否受歡迎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具體地來說,筆者認為外景主持人對節目的構思主要可以體現在三個工作環節中。
1.充分熟悉景點,加強情感投入。
由于旅游風光節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得節目的觀眾能夠對旅游景點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欣賞,因此要想使得節目內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觀眾的心理需要,就應當使得外景主持人的情感與旅游地的文化及特色達成高度一致。因此,在節目播出以前,外景主持人應當對旅游景點的山水風光,人文習俗等進行親身體會,并通過與當地群眾的親密交流,盡可能多地了獲知當地得分風俗典故等,并將其轉化為節目的內容。此外,在外景主持人進行游覽的過程中,還應當始終保持著對旅游景點、當地風光民俗的一腔熱情,并將這種感情融入到節目的創作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制作出既能充分傳達旅游景點的秀美山水、淵博文化,又能契合觀眾需求的節目。
2.仔細分析思路,擬定大體框架。
對于一檔旅游風光節目來說,充分熟悉景點并加強感情投入往往只能達到使節目內容充實、節目基調有感染力的目的。而要使得節目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還需要在節目內容的組織及梳理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具體的來說,筆者認為,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通過實地體驗的方式獲得了旅游景點當地的風景人文信息之后,其應當對這些內容進行適當地分析、歸類、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按照節目錄制進程的形式進行框架的組合,由此才能夠使得節目在錄制的過程中更有條理,讓觀眾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例如,筆者在介紹景點中的某一處人文景觀時,可以和與之相關的傳統故事及習俗相聯系,由此既可以將信息有效地傳達給觀眾,又能夠節目內容更具系統性。
3.結合具體內容,確立表現形式。
在完成了素材收集及框架梳理的工作之后,節目的整體構思已經基本完成了,但是要想使得節目效果得到進一步地提升,還需要外景主持人結合節目的框架及具體內容對其表現形式進行考慮和琢磨。這些表現形式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語言的連接方式,由于一般的景點可供人參觀的風光都不止一處,因此本文認為外景主持人在介紹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不同風光之間的起承轉合,以使得節目內容不顯零散。其二是語言風格的確定及把握;在進行風光介紹時,為了使得觀眾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外景主持人往往需要通過不同風格的表達以牽動觀眾的情緒。因此為獲得更好的效果,外景主持人在述說傳統故事時,應當融入合適的情感以使得觀眾具有更強的代入感;而描述自然風光時,則應當加強對細節的描繪,使得觀眾能夠試聽結合,對景點有更強的認同感及向往感。
(二)對創作內容的傳達。
如果說構思是外景主持人觀念的內在認識,那么傳達就是外景主持人創作的外在表現,傳達的實現需要外景主持人調用各種表現元素、表現手法和表現技巧。筆者認為,外景主持人創作內容的傳達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1.親切傳達,傳遞情感。
旅游風光節目是服務性的節目,節目的親切就要求外景主持人需要做到可近、可親,能夠傳遞給觀眾真情實感。真情實感的傳達不是只單純的微笑、華麗的辭藻或者鏡頭前的搔首弄姿而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涌動和交流。外景主持人同樣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表演才能,可以借助自身的文化素養、旅游知識以及肢體語言來引導和感染觀眾,使觀眾能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風景。此外,外景主持人不僅要善于表現,還要善于發現,從而做到觸景生情、撫景動情。
2.雙向交流,掌控情緒。
外景主持人在節目的現場對話中不僅僅是要講完自己的臺詞,還要在臺詞中融入情感,以尊重人、關注人的態度講解臺詞。外景主持人的話語起到了什么作用?外景主持人給了對方或觀眾什么樣的表情和眼神?談話對方有什么樣的感受?這都要求著外景主持人做到察言觀色,從而及時的調整創作和說話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節目氛圍。
3.有效傳達,把握自如。
筆者認為,外景主持人要想做到創作構思的有效傳達和把握自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一是展現個性化風格,在旅游風光節目中,外景主持人根據自身的感受將在景區的“吃、住、行、游、娛、購”有效傳達,可以展現出獨具魅力的主持個性。二是敘述口語化,外景主持人將解說詞消化為自己的語言,運用幽默、風趣的語氣表達不僅有助于觀眾的理解,還可以調節節目的氣氛。三是輔以形體語言,外景主持人通過手勢、表情、身姿等來輔助語言表達更有利于觀眾的理解和解讀,做到每一個姿勢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也將更好的感染觀眾。
五、結束語
近年來,旅游風光節目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而保證旅游風光節目質量的關鍵就是外景主持人充分發揮其創作意識。本文找出了旅游風光節目的特點:配合性強、準確性高、知識性強、服務性強、藝術性強,分析了外景主持人的主體意識及其價值內涵,并從構思和傳達兩個方面探討了外景主持人的創作意識,希望對旅游風光節目外景主持人的節目主持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芳.新聞攝影創作過程中的創新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7(03).
[2]王曉良,王軍穎.“狂熱”背后的冷思考——談獲獎作品《瘋狂的崖柏》創作過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
[3]蘇曉飛.播音主持創作過程的心理分析[J].東南傳播,2012(07).
[4]尹敬媛.樹全新教學觀 塑復合型人才——廣電傳媒學科綜合創作實踐教學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04).
[5]王偉成,張婕.淺談外景主持人靈感問題[J].采.寫.編.2002(04).
[6]劉衛東.論電視劇表現元素在敘事性新聞中的運用[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05).
[7]陳曉海,景兵.運用多點面新聞組合記錄輝煌時刻——《“新北京新奧運”特別節目》創作過程及體會[J].新聞戰線,2002(11).
[8]李冰冰,倪洗聲.以真情實感“直播”[J].記者搖籃,2008(08).
作者簡介:張璋(1985.12-),女,漢族,籍貫云南省昭通市,現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