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爵琳
摘要:高中化學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實施課程的改革,為此我們的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將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能力并存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就新改革下的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在高中階段,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和其他一些文科類學科不同,化學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學科,化學中的很多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生活化能力。目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我近來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傳統化學教學中課堂教學質量低的原因
造成課堂教學質量低的原因很多,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學習被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展,往往是教師“強制”下的一種發展,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發展狀態。這種發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造成學生發展的兩極分化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壓制。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
(二)教學難度極大,教師難以適應
新教材打破了傳統的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結構,注重化學與社會和生活的聯系,以話題切入點開展學習。內容涉及面廣,幾乎涵蓋了高中化學教材中的所有方面,教學要求高,由一維目標、兩維目標到三維目標。內容多,時間又非常緊,一節課可能在多個學習點中進行切換。難度很大,使得很多老師覺得難以把握。
(三)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創新
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絕大多數教師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都已經根深蒂固,對新課程思想、內容體系缺乏了解,仍然在舊課程框架下,用舊的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評價方式來實施新的課程。
二、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堅持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雙方積極活動的準繩,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方式起著決定和制約作用。因此,制訂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問題: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么程度?鞏固哪些知識?為學習哪些知識作準備?要結合哪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內容?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并達到什么程度?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哪些知識、技能的教學來培養?
(二)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體驗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把學生的認知活動集中到化學學習上來并對化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無可非議,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渠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的特有功能,讓學生在實踐操作和感知體驗中進行細致的探究。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驗證,課后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在難點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及時交流信息,盡量做到準確反饋,有意識地使教師的信息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碰撞、交流,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認知程序同步,以達到教與學的互動。
(三)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改變課堂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徹底改變教師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大力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等符合課改精神與要求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加深和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聯系。要充分把握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教學方式的設計要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創造良好的條件。強調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參與,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個突破難題的過程,突破這一步,才可能造就高素質的學生。教師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引進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有問題可以大膽的提出來的精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課堂上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做到有效講授與提問
明確課堂每個環節要完成的任務,是在有效的時間里達到高效是關鍵。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精心設計、妥善處理每個環節,合理分配時間。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出現的一些情況及時調整預案,不提無效問題,避免重復講解。
新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和探究學習,教師的“講授”似乎顯得不重要。但是,必要的“講授”還是不可缺少的。盡管化學課需要教師講授的內容并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處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比喻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較難的知識。當然無論“講授”多么有效,教師的講授都是有限的,教師若想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則需要結合有效地“提問”并“激發”學生討論、思考,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互動”的狀態。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但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提高是要有幫助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總結
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充滿挑戰,呼喚智慧。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淺談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但是教學策略具有動態生成性、選擇性、綜合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等特點,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條件等因素,精心選擇、設計適宜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促進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永明主編.構建和諧課堂的方法與案例
[2]羅偉東.新課程語境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7(2):73
[3]盧永霞.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