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初中階段是一種層次的遞進,與小學的學習不同,初中語文的難度深度都加大了不少。在初中這個時期,如果學生沒有及時調整狀態,轉化思維,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會越來越差,所以初中階段的教學應該及時明白學生情況,讓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能力訓練;培優提高
初中語文是語文學習的轉折點,它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其目的是推出語文的基本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因此,語文的教學不再是像小學那樣,教師讓學生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做,在初中階段,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要求學生自己去完成各項問題,敦促學生去探究問題的本質。因此,很多學生剛剛升入初中存在不適應,他們接受了多年的驅使性的學習,初中這種放養式的教學方法明顯讓很多學生感到吃不消,因此,很多學生在剛剛進入初中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怠慢,學習熱情也提不起來。
在初中的早期階段,教師的首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適應初中的教學,明白初中教學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初中學習語文的技巧。與此同時,初中時期的教學內容難度進一步加深了,學生適應了小學那種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會覺得出初中學習語文的壓力加大,這也加重了學生的不適應。在這樣的過程里,教師應該注意調整教學進度,開始的時期盡量提醒學生,然后再逐步加深難度,而不是一下子給學生帶來一個大的改變,這樣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緩沖,還會造成學生的思想壓力,讓學生失去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深入探討文章內涵
一篇文章該如何學習,在很多初中的教學中,一篇文章就是老師將文章講出來給學生聽的過程。然而,在著重于字詞和句式的小學語文來說,可能并沒有深刻的討論出文章的深層次的含義。例如反映的社會狀況,想要說明的道理,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這些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發掘的東西,并沒有在課堂上得到體現。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們并不是真正的掌握到了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這樣的學習是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初中學生的需要的,所以,在初中的學習中,老師在講述文章時應該把文章主旨作為線索,在最開始的時候多一些深層次的教學,給學生一個緩沖的作用。
然后應該在講課時把握住課堂的主調,拋出一個話題給學生們,讓學生們獨立思考或者團隊討論,加深學生們對于更深層次的思想,主旨的理解,學生們在自己主動去發掘,去思考,去探究一篇文章更深層次的內涵和思想的時候,不僅將文章線索或者是文章內涵理的清清楚楚,更加鍛煉了學生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總結能力。在學習這一類文章,或者是做了這一類文章的閱讀題的時候,更加明白該怎么做,如何找到中心思想。所以,初中語文的文章講學傳授的不僅僅是文章本身,更加是理解文章的方式和方法。學生對于一篇文章存在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們找不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了更深入的探討文章的內涵,教會尋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必要的。
首先,觀察一篇文章一定打找準關鍵詞,像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都可以作為文章的基本定位,有些詞語的輔助,隨之再尋找一些重要的句子,比如說文章的結尾和連接句,都是一篇文章畫龍點睛的部分,只要充分了解了這些東西,文章的含義便就此變得明晰起來。在初中這個階段,不能再局限于探究文章表面的含義了,還要探究深層次的含義,只有把這些東西探究清楚了,文章才能變得裸露,我們從文章之中才能收獲到更多的知識。
二、接觸不同方面的題材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或者是詞句,是遠遠不夠用的。很多時候,特別是文言文的文章講解,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最多就是課堂上的一些字詞的衍生,但也局限于在課堂上已經講述過了的字詞或者是詩句。這樣的課外拓展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講到某一個意象時,如果只專注于去講這一個意象在這首詩詞中的代表或者是理解,就會導致脫離了這個條件之后就不知道這個意象是想表達什么,或者是相同的情景下的其他的意象不知道表現的什么意思。這樣的學習,是沒法應對如今變化多樣的考試的。
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應該多一些課外的知識補充,豐富沒有講述到的意象或者是文言文字詞。然而更多的則是,老師們布置一些課外的文言閱讀,有利于補充課堂上所沒有的一些字詞,一些意象。在老師們的推薦或者是要求下,學生們能更好的,更多的去閱讀一些課外讀物,積累一些課外好的句子,或者是一些字詞,不僅能達到補充課堂的效果,更加可以使得學生在寫作素材的積累上得到提高,脫離無事可寫的狀態。而且學生也會在自主的課外閱讀和學習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讓學生接觸到多方面的內容,擴展學生的見識面,會讓學生的頭腦里充滿內容。但是,畢竟教學時間有限,靠課堂上那點時間,本身的課本內容講解時間都很少,課堂補充的時間就更加局促。所以,教師應該把這項內容布置到學生的平時,學生在課下積累到了多少內容,表現在他們自己的語文能力之中。
三、培養寫作的技巧
培養寫作能力的環節是初中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些學生雖然在小學這個階段也接觸了多年的寫作,但是沒有確切實際的方法,學生越到后階段越不喜歡寫作文,這就是為什么在后期學生的語文成績差距越來越明顯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當多花時間在語文的作文上面,給學生讀一些好的文章,讓學生對不同題材的作文有些基本的感知。然后,在課堂上,多推薦一些與課堂相關的課外內容,補充給學生,學生因此能夠從課堂課下都積累到作文的素材。還有,利用平時的教材文章,也是讓學生接觸作文技巧的好機會,在課本上選擇的文章都是經典的,對學生意義非凡的文章,所以充分利用課本的選材,是達到語文教學高效的途徑。
在日常教學中,對于教材上的好詞佳句的積累,并且對一些特別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進行特別提示。學生在學習了課文之后,仿照課文去仿寫句子,他們對于課文的特點進一步熟悉。此外,提高作文的能力還要讓學生自己在課下去積累其他的東西,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閱讀的作業給學生,并且推薦幾本比較出名的名著,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寫作文自然就變得輕松快樂。
初中語文的教學應該從基礎出發,更多著眼于學生的各項能力。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應該多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并且積累問題,在這些過程之中,學生的能力提高很快,學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識也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