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輝
摘要:雖然我國現在高等教育培養出不少的具有高學歷的教師人才,但當今我國農村物理教學還是處在較為低下的水平,這是因為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們根本就不愿意留在鄉村,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即鄉村沒有吸引力留不住人才。有些鄉鎮中學由于教師資源稀缺,許多物理教師也要作為數學、化學等課程的任課教師,甚至是讓語文教師來帶物理課程,這樣一來必定會影響初中的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是許多學校根本就沒有配備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師,都是由物理教師來兼任,頂多全校配一個物理儀器管理員,這些不利因素均會影響到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一、物理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
首先應該以實驗為基礎,由于實驗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而物理教學中的物理理論又很多,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積極性,要采用通過實驗的方法來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并探索問題,讓學生在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的基礎上探究物理規律原理,提高知識技能;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其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學,由于物理是一門觀察實驗的學科,在教學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來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后得出結論,讓學生形成科學的研究方法。
二、初中物理“密度”教學的目標
初中物理“密度”實驗的教學重難點是:建立起學生的密度概念,并且能夠根據實驗提出假設并設計相關的實驗方案,掌握使用天平、量筒技能,通過實驗學生可以自己分析整理獲取的信息,正確記錄實驗報告。知識技能目標是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對生活中有關物體密度的物理現象進行科學解釋,并且會測量物體的體積和質量;過程方法目標是通過實驗掌握具體的實驗流程方法,能夠采用歸納演繹法和比值法分析實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礎上,體驗實驗的神奇,并且提高自我的認識價值,形成勇于創新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初中物理“密度”教學中實驗探究式教學分析
為了達到物理教學的實驗目標,教師要掌握好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合作的實驗,同時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氛圍下進行物理實驗的學習。以蘇教版為例來進行具體說明。
(一)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針對物體的體積、質量和密度三種變量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假設1:密度不變時,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會有什么影響,以此來進行實驗1的探究,并引導學生分析總結;進行假設2:體積不變時,質量和密度會有什么影響,也以此為條件進行實驗,并通過對兩種實驗的分析,來得出體積、質量和密度之間的關系。并且在進行實驗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分別對實驗進行獨立探究,最后再根據結果分別進行交流討論,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
(二)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用氣味鑒別水和醋、用顏色鑒別來區分銅塊和鐵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礦泉水和自來水怎么辨別?刷上一樣顏色漆的銅塊和鐵塊怎么辨別?
其次,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來提出假設。針對已經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先試著提出用質量來判斷一塊銅比一塊鐵重,這時教師可以質疑:一塊銅就一定比一塊鐵重嗎?可以采用測量大體積的鐵和小體積的銅來否定剛才的猜想。教師再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在比較時要限定物體的體積一樣,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初步提出假設:同體積不同的物質質量一般不會相等,同一物質的物體質量和物體體積有關。
第三,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并設計實驗。在進行試驗時,可以分組,A組確定物體體積一致,B確定同一物質,分別探究兩種假設,然后得出實驗結論,并在兩組的實驗結束后組織兩組互相討論,交流實驗結果,并綜合結果設計出實驗的記錄表格和標準步驟。
第四,根據實驗,記錄相關的實驗數據。學生要詳細記錄在實驗中操作的數據:刻度尺測量銅、鐵的體積數據,天平測的質量數據,量筒、鐵絲和誰測的蠟塊體積以及用量筒測的水的體積,并利用測出的數據計算銅、鐵、水和蠟塊的質量、體積比例,認真記錄到實驗表格中。
第五,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要認真檢查每個組的實驗數據,看是否基本一致,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等,質量和體積比也一般不相等;同一物質的物體,質量和體積成正比例,而且其比值是一個不變量。綜合兩個結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得出:一定物質的單位體積質量是一定的,它是物質的特性,這種特性在物理上用“密度”表示,從而根據這個結論來學習密度的定義和密度公式。
第六,學生會運用密度概念解決一些問題。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做實驗,引導學生自己運用密度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去鑒別體育課上用的鉛球是否是純鉛;如果有一捆纏亂的很長的均勻細鐵絲,可以用一架天平、一臺磅秤和一把直尺,能夠準確而快速的設計出計算鐵絲長度的方案。
物理實驗教學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而實驗也貫穿物理課程的始終,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探究,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并且在輕松的環境里探索問題,與同學交流合作,也在實驗中對物理課程中“密度”的內容有了徹底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
由于我國教育一直處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想一時迅速跳出應試教育的范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作為教師應該以國家政策為方針,堅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把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效率相結合,適當布置作業,且作業的范圍要深思熟慮,要有創新精神,做到題不在多,在于精,既讓學生跳出題海,也可以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