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蘋蘋
采訪提綱
選題:微信、QQ紅包使用情況調查
報道思想:通過全景式調查部分人群的微信、QQ紅包使用情況,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直面采訪等方法入手,從而透析當前人們微信、QQ紅包的使用情況,以更好地了解微信、QQ紅包使用現狀。
一、采訪時間:2015年12月15日至18日
二、采訪地點:六盤水師范學院校內外
三、主要采訪對象:
1.使用微信、QQ的部分人群:學生;在職工作人員。
2.采訪部分年長者。
3.公安、派出所部門
四、采訪方式方法:直面法;電話法;資料查閱法;引用法;網絡微信、QQ采訪法……
五、采訪硬件準備:筆;手機;電腦;本子
六、采訪內容:
1.采訪準備:制作“微信、QQ紅包使用情況”的相關問卷調查,分析問卷調查所生成的數據,透析當前人們使用微信、QQ紅包的現狀;
2.查閱相關資料對微信、QQ使用情況的介紹,全方位了解相對權威人士的看法和見解;
3.采訪使用微信、QQ的部分人群:學生、在職人員,盡量擴大這些人群范圍,且具有代表性;
4.采訪學生、在職人員對使用微信、QQ紅包的看法以及個人認為其存在的不足和建議;
5.采訪公安部門、派出所人員對于微信、QQ使用安全情況的看法和建議:
6.采訪部分年長者對微信、QQ的使用情況的了解以及他們對微信、QQ紅包使用情況的看法:
七、主要問題設計:
1.部分學生:
①您經常上微信、QQ并清楚使用其中的紅包功能嗎?
②您覺得采用微信或QQ這一網絡形式派發紅包是否是一種創新?您喜歡這種形式嗎?
③您參與微信搶紅包的原因是什么 ?
④您搶的紅包一般是從誰那里獲得,你們是什么關系呢?
2.部分在職人員:
①您的收入是多少?您是否參加過這些微信、QQ搶紅包活動?
②您參與微信搶紅包的原因是什么?
③您在使用紅包功能時,搶過或發過多少錢?
④您覺得微信紅包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
3.采訪部分年長者:
①您是否了解微信、QQ紅包的功能使用?
②您認為目前微信、QQ紅包和傳統的紅包哪種形式更好?您是否有排斥微信、QQ紅包的使用?
八、困難預想及備案:
1.部分人員不配合采訪,抗拒接受采訪;
2.采訪公安、派出所部門可能會無途徑進行采訪任務;
年關將至,發紅包習俗又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紅包文化是中國人禮尚往來品質的體現與和諧相處的友好情結的體現。但隨著互聯網事業的高速發展,在中國流傳上千年的紅包習俗已經不再局限于當面互贈的層面,“網絡紅包”已經充斥在人們的周圍。
針對微信、QQ紅包的使用情況,記者面向六盤水師院、安徽各所高校以及記者周圍的同學朋友發放電子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顯示,僅僅只有7.25%被調查人群表示“未參加過微信、QQ搶紅包活動”,92%的被調查人群認為“微信、QQ紅包的使用是一種創新”。
一、網絡紅包已如“雨后春筍”
12月12日,在杭州工作的汪盧生先生給遠在貴州讀書的弟弟發了兩百塊錢的微信紅包,希望弟弟在“雙十二”時添置一件新衣服。記者得知這個消息后,便要來對方電話。“現在微信紅包功能太方便了,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紅包,極大地節省了我的時間和精力”,汪盧生如是說道。
據調查數據顯示,使用微信、QQ紅包的人群趨于年輕化,且更多的被調查者更愿意使用QQ紅包。在記者收集到的69份調查問卷中,55.07%的被調查者使用QQ紅包更多一些。
在談及微信、QQ紅包使用情況時,學院外語系13級同學劉玲玲笑著說道:“我更喜歡使用QQ紅包,我只是最近才開始使用微信這一個聊天工具。他們作為第三方軟件,購票、轉賬都十分方便”。
記者隨即走訪了師院校內的施工人員。從他們的口中得知,只有在休息的時候,他們才會在微信、QQ上上線,一般情況下根本搶不到群里發的紅包。一位年齡和記者相仿的施工人員張某透露,在工作過程中,偶爾也會偷偷拿出手機登微信、QQ。但更多的為了安全著想,他并沒有搶紅包。在一旁休息的李大爺湊過來詢問:“微信紅包是啥玩意”。記者解釋了一遍,李大爺撓著腦袋,滿臉疑惑地表示不解,咧著嘴笑說:“你們年輕人的玩意,和我們說也聽不懂”,于是尷尬地擺擺手走開了。
在本次69份調查問卷中,就“您參與微信搶紅包的原因”這一問題,37人認為“周圍都在搶,熱鬧”;其次,27人認為“微信、QQ紅包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拓寬交友圈”;其中認為“微信、QQ錢包支付便捷”的人群最少,只有9人。
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同學邱江紅針對記者提問,說道:“紅包錢多與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開心。在班級群里,大家都發紅包,班級群瞬間就熱鬧了。這也是促進同學之間友誼的好方法”。而來自安徽省滁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學李美霞大笑道:“每次我同學閨蜜發消息給我,半天不見我回的時候,他們都會用微信、QQ紅包把我‘炸出來的”。
二、網絡紅包與傳統紅包如何取舍?
中國人注重人情往來,紅包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而面對現在網絡紅包使用的頻繁,傳統紅包逐漸隱退。
針對網絡紅包與傳統紅包如何取舍問題,記者在收集到的69份調查問卷中發現,53.62%的被調查者認為“采用微信或QQ派發紅包符合中國的傳統紅包文化”,并且有92%的被調查人群認為“微信、QQ紅包的使用是一種創新”。
“這種方式我還是會謹慎使用。若是親朋好友辦喜事,我一定要親自跑一趟,將紅包送到別人手上,見證這場不可多得的神圣儀式,同時也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45歲的孫實文說道。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人認為:“網絡紅包與傳統紅包并不沖突,我們的觀念要轉變”。速爾快遞蕭山一部經理李清華對記者講述了他回家過節封紅包的經歷,每年回家他都會給親人包紅包。他認為,“面對傳統節日傳統紅包在現實生活中更添喜慶,同時,在農村傳統紅包更加適用。”除此之外,他還會在自己公司所建的群里發金額不均的QQ紅包,祝福員工們節日快樂。
三、搶紅包活動隱患問題頗多
對于微信、QQ紅包隨機算法搶紅包,認為“很好玩” 的被調查者以39.13%居于首位。搶紅包在娛樂的同時,存在的隱患也不容小覷。
微信、QQ紅包有一種“拼手氣紅包”。這種以拼手氣紅包為載體,實行紅包接龍或接力紅包的玩法,讓很多人深陷其中、欲罷不能。對此,滁州學院李美霞笑稱,“這絕對不是愛錢,只是看到了紅包就會忍不住去點開看看到底搶到了多少錢,這完全是出于好奇的”。
針對金額隨機增加參與搶紅包的刺激性和娛樂性,來自學院中文系虎尊顯說,“在班級群里,我們常常會喊‘運氣王發紅包,如此接力搶紅包”。而正是這種讓人上癮的紅包玩法,實際上已不知不覺成為一種變相賭博。
另外,記者還采用微博留言的方式,向六盤水公安取經。六盤水公安相關人士透露,“在使用微信、QQ紅包時,使用者需要綁定銀行卡信息。在第三方移動支付環境下,僅通過姓名、卡號、身份證、手機號就可以完成,而且手機號的短信驗證也被代勞。也正是在此過程中,如果你的手機、身份證、銀行卡同時被盜,犯罪分子有可能利用綁卡進行盜刷。”公安相關人士提醒使用微信、QQ紅包人群:“娛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財產安全”。針對這個問題,外語系13級劉玲玲同學采取的措施是:使用完微信、QQ支付后就取消銀行綁定。“盡管這個辦法麻煩了點,但是為了財產安全我還是愿意這樣做”,來自學院外語系劉玲玲說道。
記者手記:
在本次調查中,記者十分幸運得到了很多同學的幫助,也很感謝所有受訪者對我的支持。遺憾的是,由于時間比較緊迫未能實地面對面地采訪公安、派出所人士。通過微博采訪的形式采訪,盡管記者收到了回復,但是效率和實際效果相差甚遠。
在實際采訪中,由于記者實際操作能力不足,調查式采訪對象的代表性仍有待提高,但收獲了滿滿的感動與激勵。記者認為,微信、QQ紅包的使用對我們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現在社會低頭族人數每日劇增,這也是極大地影響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面對科技發展、互聯網事業的發展,我們本不應該沉迷于網絡,更多的應該走出去,親近自然。記者曾親身經歷,很多子女在網絡上能夠表達對父母的愛,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羞于啟齒。你的愛在網絡世界,父母能看得見嗎?
我們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到處為了什么而出發,莫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要讓網絡侵占了我們的大腦,多讀書看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