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楠
摘要:課堂教學是知識傳輸最主要的陣地,所以針對不同學科知識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是作為教師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本文主要以高中英語這門學科為例,談談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和實際應用,切實提高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對于教師來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備課、上課、課下督導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備課往往是由教師獨立完成的,主要依靠于教師的自身知識素養和教學經驗;而上課則是教師和學生實際交流的過程,是將備課中的理論預設轉化為實踐的過程;而課下督導是教師針對課堂教學反饋進行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對于學生能力提高的查缺補漏。因此縱觀這三方面,上課在知識傳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教學的關鍵環節,而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學科承擔著不同的知識教學任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規劃、有針對性,尤其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好教學模式的選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知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和吸收。
英語是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存在的一門學科,并且不論是在普通教育還是專業教育過程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以高中階段為例,經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知識積累,高中英語在語法和單詞方面不僅僅向著專業方向靠攏,并且針對閱讀和寫作方面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單詞語法綜合運用能力,塑造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進而為學生未來口語和書面語方面的英語自由運用做好準備。上文中已經講到對于知識教學來說,課堂教學最為核心,并且在高中階段學科科目眾多,單科學習時間相對較少的前提下,教師更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教學模式的選擇和創新,提高課堂知識的輸出和學生吸收效率。因此,以下我將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幾個經典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結合高中英語這門學科,談談如何通過創新和改革實現教學模式和英語教學的高契合度,打造高質量的英語課堂。
一、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主要是通過發揮教師課堂引導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來引導學生學科思維的進一步豐富,在問題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方面不斷延伸,從而一步步找到問題答案的一種教學模式。理論上來講,啟發式教學一定意義上更適合于數理化這一類的問題解決型學科,而在英語這一類語言性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則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創新,從而使得教學模式更貼合知識輸出需求。
首先,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好問題的設置。不同于數學等問題性學科,英語知識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方面,是因為英語每個單元本身圍繞的教學重點明確,通常是幾個典型性的語法,所以問題的設置進本圍繞重點展開;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能力和短板是非常明確的,不同于數學等學科知識系統性和連貫性,對于語言學科來說知識相對獨立,所以在問題準備過程中教師不需要考慮太多教學內容以外的關聯性知識點。在問題設置環節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針對基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問題設置,從而讓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有代入感和親切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其次,提到課堂教學參與度,這也是啟發式教學在英語課堂上最現實的一個作用,尤其是知識講解環節。高中階段涉及到很多的復雜語法和文章分析,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分析類講解,學生的聽課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的相對枯燥。而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實時交流的機會,通過問題的準備,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環節有目的性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交流和探討,啟發學生的英語思維,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一直緊跟教師的思維節奏,避免掉隊和走神情況的出現。
二、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所產生的一種各學科通用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同樣適用。
首先,對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通過探究式教學我們營造更為活躍、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探究式教學通常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的,在此過程中教師一般不會有過多的干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這對于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的高中生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鍛煉知識自學能力的機會,更是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思維自由延伸,學習方式自由發揮的舞臺。這種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為課堂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而在環境的影響下也無形中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性。
其次,探究式教學通常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知識探究和學習,目的就在于將課堂還給學生,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這對于高中生來是最為貼合教學需要的,因為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自學能力,而高中之后的教育階段,也更多依賴于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進行知識持續不斷地學習。所以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提早讓學生適應自主學習的節奏和環境,并且從英語教學本身來說,最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而探究式教學模式也給了學生更多交流和討論的機會,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學科思維。
三、分層次教學模式
分層次教學是素質教育“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產物,在實現各層次學生的均衡發展,尤其是避免班級呈現兩極分化現象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對于分層次教學來說,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和其他教學模式進行融合,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尤其是課堂知識講解過程中。例如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結合學生以往的英語知識學習,進行教學重點方面的預估,并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而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我們則要做到“區別對待”,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繼而提高知識學習的動力。
其次,分層次教學模式還應用于課堂中的隨堂練習部分。尤其在講課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生的反饋明確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隨堂練習環節,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題目,做到有針對性的知識鞏固。
總之,以上三種教學模式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啟最為常見也是教學效果最好的三種。希望通過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探究,可以不斷探索出更多實用性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