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玉
摘要:在社會經濟形勢下,學生的個性智慧發展成為當前教育的基本目標。傳統的以教育質量為重點的教學模式正朝向培養學生的智慧發展模式方向轉變。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依然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體,缺乏對學生智慧發展的培養。作為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緊隨新課改的思想,將自己的教學智慧融入進課堂中,為社會培養出智慧型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智慧;轉變;教學智慧;智慧型人才
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依然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課堂上偏向于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個性智慧培養。作為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的智慧、運用自己的智慧,將自己的智慧應用到課堂上,成為一名優秀的智慧型教師,培養出智慧型人才的學生。
一、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智慧的表現
(一)授課內容具有創新性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具備個人獨特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時間的使用,具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會進行科學性的分配,留出充分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其達到新時代下的學生能力標準。教師在忠于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要進行創新性內容的增加,創造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在講課中要融入個人的創新思維,著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巨人的花園》,教師可以在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創新思考,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本內容以外的思考:如果一開始巨人沒有趕走孩子們,還會感覺到春天和冬天的區別么?讓學生進行分組思考“失去和珍惜”的意義。這樣既可以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啟發了其對珍惜生活的感悟。
(二)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
人的潛能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并且對于個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寬松、溫馨的課堂環境,課堂上對學生做到張弛有度,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對其持肯定的態度,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講出來,并根據學生情況進行適當地引導,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激發自己的潛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及時掌握課堂狀態
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對于隱性的、不易察覺的課堂狀態進行及時地捕捉,例如:某些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卻不敢向老師提問。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可以對其采取鼓勵的態度,給予適當地關心,打消其心中的顧慮。因此,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對課堂上的狀況進行全面的掌控。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智慧的培養方法
(一)在知識更新中獲取教學智慧
作為新時代下的教師,要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去進行知識的更新,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在知識中得到教學的智慧。知識的更新是日久天長積累達到的,教師要具備持之以恒的毅力,多讀書、讀好書,借助書本上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培養自己的教學智慧。
(二)在實際工作中提煉教學智慧
教師的教學智慧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它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教師的日常工作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智慧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教學實踐使教師的智慧由淺入深發展到了成熟的制高點,而且在這個發展當中,教師會經常遇到不同的突發情況,處理問題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教學智慧的成長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固守陳舊的經驗,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地處理,要深刻理解“教無定法”的道理。教學智慧是教師通過經驗的積累產生的,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才能達到目標。
(三)在教學研究中提升教學智慧
語文教師除了具備對語言、文字熟練掌握的能力外,還要對自己的綜合能力有更高、更嚴的要求,這樣才能使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研究。教師通過教學研究可以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智慧更加適應當前的新課改要求。教師通過閱讀其他教師教育過程中的事例經驗,對其他教師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對比下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正,這對教師的教學智慧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四)在日常思考中獲教學智慧
思考是人類區別于其它動物的方式。教師要經常對自己的工作做出階段性總結,在思考中分析自己的不足和改正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智慧升華到一個嶄新高度。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就算是有資歷、有能力的教師,在教學中也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由此可見,教師經常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在講課后,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自己的課堂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自己的不足和學生的總體情況。這樣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也能對學生有個客觀綜合的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會使教學智慧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結語
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融入到課堂中,使課堂效果得到有利地提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這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增強課堂教學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智慧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