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尤其面對試卷上出現的閱讀題,目前中小學教學中相當多的學生缺乏解題策略,遇到閱讀問題,往往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著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解題策略
一、找不到突破口的原因
(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壓縮了探索解題途徑的思維過程。
如很少講,是從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是什么地方啟發了思路,解此題的關鍵點是什么,關鍵是如何突破的;一種思路受阻,又是如何想到另種思路的等等。由于教師未提供學生模仿學習的機會,因此學生碰稍復雜的題或情節、內容稍有變更的題就茫然不知所措。一些教師唯恐學生在“新題”面前無所適從,不惜搞精疲力盡的“題海戰術”。要知道任何一類題均存在大量變式,要想窮盡它們簡直是不可能的。前蘇聯的一位心理學家說得好:“能力的培養意味著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物理學家勞厄(Lauwar)也曾指出:“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把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而授予學生解題策略,則可能使學生以一變應萬變,無論題型怎樣變化,也能應付自如,受益無窮。
(二)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雖然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意了滲透相應的方法,但由于教師并未明確地教給學生,絕大部分學生也難于有意識地、自覺地掌握和運用。
一些優生雖然通過揣摩教師的講授及通過自己解題的摸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獲得了有限的一些解題策略,這顯然是不經濟的、不合算的。因此有必要總結解題策略供學生自覺使用,乃至形成思維方式和解題習慣。
長期以來,我們常用的閱讀理解解題方法和技巧基本步驟大致可以概括為:一讀材料;二看要求;三找原話;四想問題;五寫答案。任何閱讀理解的方法都離不開最基本的閱讀,認真仔細地閱讀材料,是做好閱讀理解題的前提和保證。
二、閱讀理解解題策略
(一)“三讀二想一寫”解題策略的五個操作環節。
第一環節叫做“一讀”。所謂“一讀”,就是第一次朗讀全文。這一環節,有兩個達成目標:1、明確內容——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人、事、景、物等怎么樣);2、了解中心——所謂中心,或文章要表達的情感,或要說明的道理,或要總結的經驗教訓等。
第二環節叫做“一想”。所謂“一想”,就是第一次思考文章后面的練習題。這一環節,也有兩個達成目標:①明確文章一共要我們解決幾大題(謹防漏題);②知道這些題是什么類型的題,每道題要解決什么問題,初步思考用什么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環節叫做“二讀”。所謂“二讀”,就是第二次品讀重點句段。這一環節,也有兩個達成目標:①帶著問題仔細品讀重點句段(重點句段——或能概括主要內容,或能反映中心,或與問題密切相關),體驗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一般要品讀的基本是和文章后的練習題密切相關的句段;②用特殊符號(如雙橫線“═”)畫出與問題答案有關的句段。
第四環節叫做“二想”。所謂“二想”,就是第二次思考文章后面的練習題。這一環節,也有兩個達成目標,一是確定相關問題現有答案在文章中的具體位置;二是周密思考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形成答案的問題,在草稿紙上擬寫、修改答案,力求準確、簡潔。特別是第二個目標,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形成答案的問題,一般都是主觀題,也是語文考試中我們最容易失分且失分最多的題。在全面研讀文章、深刻把握重點的基礎上,我們放可動筆擬寫答案,因為全面研讀可以使我們在考試時穩扎穩打,胸有成竹;把握重點則能使我們以較短的時間獲取較大的考試效益,從而保證較高的正確率。
第五環節叫做“一寫”。所謂“一寫”,就是在前面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最后一步寫上比較準確的答案。這一環節,也有兩個達成目標,即三讀與問題答案有關的重點句段,抄寫答案,并且仔細推敲形成性答案,謄寫答案。
(二)解題策略的實施步驟。
根據班級學生原有基礎及其理解接受能力,掌握此解題策略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示范期(3—5篇),階段目標——熟悉解題過程。這一階段,主要是老師示范講讀、演練3—5篇文章,讓學生慢慢熟悉“三讀二想一寫”解題策略的過程,做到眼中有策略。
第二階段——合作期(5—10篇),階段目標——學習解題技巧。本階段,是學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三讀二想一寫”解題策略的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模仿運用,演練5—10篇文章,認真學習解題技巧,做到心中有策略。
第三階段——自主期(5—10篇),階段目標——掌握解題策略。這一階段,就是學生個體自主閱讀、演練5—10篇文章的階段。通過訓練,學生個體能熟練運用解題技巧,真正掌握解題策略,以達熟能生巧之目標。
第四階段——鞏固期,階段目標——養成解題習慣。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綜上所述,養成“三讀二想一寫”解題習慣,讓解題策略爛熟于心,非一日之功,我們須常抓不懈,堅持不懈,方能形成習慣,穩步提高閱讀理解的正確率。
其實,“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具”。漁具,就是捕魚的工具。給人漁具,讓他自己去摸索捕魚的方法,那么這個人將永生收益?,F在的教育方向就是讓學生自己有自己的“漁具”,如果學生能很好的運用漁具的話,那么學生就會收益終生的。
贅述此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一種解題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思維和歸納,做學習的智者,乃至于做未來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