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摘要: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由古至今流傳下許多傳統美德,需要人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學校作為教育教學機構,在開展好教育教學的同時,更應肩負起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我認為教授學生知識之前,先要教其做人。于是,我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德育教育,逐漸培養起初中生的優良品質。
關鍵詞:德育;體育;初中
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了很多優良的思想品質,這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中國人來傳承。作為教師,具有傳承中國傳統美德的責任和義務。
因而,我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加強德育教育滲透,以期培養初中生的優良思想道德品質。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利用制度、規范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學科的特點決定其制度、規范種類較多,要求嚴格。這為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了條件。體育課堂常規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它要求學生上課必須穿運動鞋、運動服;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請假、不無故曠課;認真聽講、刻苦鍛煉、互相保護和幫助、愛護器材等;學生從集合整隊、隊列練習到隊形變換都有嚴格的要求。把體育課堂常規落實到每一節體育課中,可以培養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有利于體育活動的開展。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有布置場地、搬運器材、清掃運動場、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動,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可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養成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習慣。在體育競賽時,可以通過體育競賽規則和制度的約束,培養學生發揚公開、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和尊重對手、遵守規則、服從裁判等體育道德品質。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學生自己制定游戲規則,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戲規則,否則取得的成績無效,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二、利用課堂教學開展德育教育
挖掘《體育與健康》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長跑,側重于毅力和恒心;武術側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類運動側重于勇敢、果斷、自信、堅韌等。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明確德育目標,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中,要經過動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練、協調直至自動化的形成過程。要使學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都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練。教育學生要正視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決心,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課堂教學中為達到一定的練習強度和密度,教師設定了一定的練習強度、次數、距離、組次等,并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練習時,有的同學表現為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有毅力、樂于完成任務;有的同學情緒波動較大,動作反應遲鈍、不協調,難以完成任務;有的同學因膽小、靦腆、動作拘謹而完不成任務。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表現,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保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有的學生耐力素質、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學中往往不能堅持到底,達不到教學的目的。這時,老師可以講一些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也可以講一些優秀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
三、利用體育競賽進行德育教育
開展體育競賽教學是這一學科的最大優勢,也為德育教育創造了機會。體育競賽要求有組織、有紀律、密切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某項活動。學生在練習中常面臨集體主義與個人英雄主義的艱難抉擇,體育課比室內文化課有更多的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機會,抓住時機,加強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競賽中,可以教育學生注意安全,不計個人得失,應從大局出發,養成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執行集體決議,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進行比賽時,參加競賽的同學為了集體的榮譽,力爭上游、努力拼搏;不參加競賽的同學,為本班的同學吶喊助威;勝利后相互致意、互相慶賀;失敗了也不氣餒,總結經驗、分析原因、以備再戰。從而形成為集體榮譽而戰,勝不驕,敗不餒,團結協作,平等競爭的精神。
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增加了人際間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消除了人的精神煩惱,催人奮進,給人愉悅,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發展。例如:學生失敗了,教師及時給予鼓勵,以增強信心,重整旗鼓,以備再戰;學生勝利了,容易驕傲,教師講講驕兵必敗的道理,樹立學生正確的競賽心態。又如競賽中,學生易犯個人英雄主義的錯誤,往往盲目蠻干。這時,老師講安全的重要性,講個人、集體、國家的關系,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四、群體活動不忘德育教育
群體活動也是德育教育的好機會。學校群體活動有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田徑隊訓練和比賽等,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時機,這些活動可以活躍師生生活,陶冶情操,樹立良好校風、學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師要結合學校團委、政教處制定的教育目標,使學校的群體活動與德育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如定期開展運動會、舉辦隊列隊形、廣播體操、跳大繩、拔河等比賽。對課間操進行檢查、評比,并實行量化考核管理,成為評選文明班級的條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種活動中去。這些群體活動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時機。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機會有很多,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一切活動都要通過教師作用于學生。如何把德育寓于體育教學之中,關鍵在于教師。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把德育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