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坤
摘要: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包括小學低年級的說話和寫話,也包括中高年級的習作教學。本文論述了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寫作與聽話、說話、閱讀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作文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意義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作文教學。細致比較起來,寫作教學的范圍則寬泛一些,它包括小學低年級的說話和寫話,也包括中高年級的習作教學。本文中的寫作與作文,基本上是同一個概念。
一、明確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規定:"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肩負著"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任務。
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要實現上述教學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起著集成和展現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具體地說,小學作文教學的總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于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有人說:"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卻問題最多。"這種說法雖不全面,但卻反映出教師和社會對作文教學重要性的關注。
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一)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
(二)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三、應以學生原有的興趣為起點,引導學生學習的
教學中,學生的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過去習得興趣的產物。利用學生已經獲得的興趣,作為建立新興趣的基礎,這是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心理學告訴我們: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素質來講,學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質或物質化的內容內化成為內部的知覺、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覺地、自動地、自主地完成相應的活動。能動性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從其內在需要出發的行為。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挖掘和發揮學生在身心發展上的潛能,把積極的外在影響和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個體素質,使其作為一個主體而主動發展,成為一個接受素質教育的成功者。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語文教學必須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把學習的自主性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并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和弘揚學生的主體個性,使學生成為語文教學活動和自身發展的真正主體,要讓學生主動地學會學習語文,靈活地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追求知識真諦和實現自我價值上產生動力,主動全面地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語文教學要注重讀、寫互動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要的授課內容,掌握它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朗讀,不僅要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表情,讀出抑揚頓挫的情調,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使之服務于閱讀教學。在讀的基礎上,要轉化為書面語言,就要動筆。語文教學既要有對讀書的指導,也要有對寫作的指導,既要有讀的練習,又要有寫的練習,全過程體現讀寫結合,互動互促。我在教《匆匆》這篇課文時,當讀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讓學生反復朗讀后進行仿寫,寫后再讀。通過讀寫結合,學生不僅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還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當讀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讀熟后進行仿寫,通過仿寫,他們明白了時間來去匆匆,故要珍惜時間,利用好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五、以自評自改或者互評互改的方式不斷進步
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如今教師應當以學生自主為主要學習動力,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指點,讓學生自評自改或者同桌、小組等范圍互評互改,在鼓勵同學發現對方優點,做到取長補短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大膽挑毛病,對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根據事物具有兩面性原則,優點和不足都是需要評判的。對于好學生的不足需要指出,對于差生也要尋找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如此自評或互評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不斷修改完善,達到互相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