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覺傳達作為高校設計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在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導之下,我國視覺傳達教學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全面發展的設計型人才,但是就當前高校視覺傳達教學的發展現狀來說,仍存在部分問題制約教學效果的提升?;诖?,本文以視覺傳達的概述為主要出發點,分析當前視覺傳達教學的現狀,并中探討視覺傳達教學的改革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關鍵詞:視覺傳達教學;現狀;改革
前言:高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而視覺傳達作為基礎性科目,是學生獲得學歷證明和資質證明的重要方面。視覺傳達教學本身所具有的引導性、教育性和應用性特征,有效的體現了高校教育的可行性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效性,但是,就目前高校視覺傳達教學的總體情況來說,仍存在部分因素制約其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對此,采取何種積極有效的措施深化高校視覺傳達教學的改革進程,成為相關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視覺傳達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目標定位模糊
高校視覺傳達教學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難以積極有效的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及各項方略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該課程是一項綜合性的科目,集藝術設計和應用表現于一身,具有較強的融合性特征。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高校教師對課程教學的認知程度有待深化,強調學歷教育,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視覺傳達課程實踐教學目標成果略有偏差,不利于高校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學目標落實程度不足。
(二)教學內容設計不科學
就現階段我國視覺傳達教學內容的現狀來說,其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設計不科學這一層面之中,以傳統化的課程講授內容為主,設計專業的內容涵蓋方位相對單一,視覺傳達教學內容的設計難以滿足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客觀需要,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性和時代性,長此以往,這種不科學的教學內容極易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難以將設計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
(三)教學方法單一且死板
高校視覺傳達教學的教學方法單一且死板,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沿用傳統化的教學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往往以死記硬背為主要學習方式,加之課程實踐環節相對較少,學生對視覺傳達中的具體內容難以有效的深入理解。一般情況下,高校以大課教學方式為主,課堂總體教學時間為90分鐘,絕大多數教師以劃重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講解,且占教學時間的75%,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2]。
(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師資建設不足是高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高校在發展中,難以為學生提供專業性教師資源,而教師作為現代教育的領路者,若教師綜合型能力差則將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視覺傳達涵蓋繪畫、制圖、軟件應用、網頁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一般由設計專業教師擔任任課教師,但是絕大多數教師一畢業就直接入校教學,缺乏一定的設計實踐經驗,難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視覺傳達教學經驗[3]。此外,部分教師的學習熱情有待提高,對最新的視覺傳達的相關內容了解學習程度不足,難以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教學指導。
二、視覺傳達教學的改革策略
(一)精準定位教學目標
高校視覺傳達教學要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為課程實踐教學提供科學化和人性化并存的教學指導,從根本上提高視覺傳達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針對該學科的特點,將設計理論能力提升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并以此為主要切入點,通過視覺傳達課程教學模式的調整與改革,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定位于扎實鞏固理論學習、熟知各種軟件的應用方式、強化設計實踐能力等方面,同時側重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空間結構、視覺語言等方面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高校視覺傳達教學改革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對教學資源、內容進行高效整合,進一步優化視覺傳達課程教學結構,提高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效性。高??梢跃鸵曈X傳達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側重點的不同分解成相應的教學模塊,如經典藝術修養模塊、實踐應用模塊、網站藝術設計模塊等,強化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加完整的知識脈絡。此外,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設計創新能力與技能的培養融入其中,加強與實踐環節的聯系,以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為基礎,不斷提升視覺傳達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含量,以此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
(三)創新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方式是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要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引導課程教學改革成果朝著最優化的方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與情景教學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4]。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要逐漸完善教師培養再教育機制,為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教學組織框架,在培養過程中,高校可以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強與校外企業的溝通聯動,為教師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發展空間,讓教師在改革中與學生共同成長與發展。此外,為了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高校也應針對當前實施的機制進行改革,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積極鼓勵教師創新,將教師教學效率與薪資待遇相互結合,以期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養。
總結:綜上所述,高職視覺傳達教學改革要迎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時代發展潮流,從教學目標、內容、方式、師資建設和教學評價五方面入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素的設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永昌.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展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5,15:97-99
[2]孫雪梅.關于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18:39-40
[3]李昱靚.基于“視覺傳達設計+”理念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1:108-111+115
作者簡介:張曉雙(1996.11- )男,河北保定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學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