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鳳茹
摘要: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石作用。首先,教師應該發揮語言的基石作用,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教師應該發揮認知的基石作用,拓寬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最后,教師還應該發揮德育的基石作用,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基石作用
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門基礎教育。小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自己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石作用,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培養,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因為小學語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基石作用,才使得小學語文成為小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本前提。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字,同時還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和整體的語文素養。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石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發揮語言的基石作用,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據相關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在童年階段。對于我國小學生而言,亦是如此。語言文字既是對思維方式的反映,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每一種文字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歷史,有著深刻的意義。要想真正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本質,還應該從該民族的語言開始了解才行。因為語言對于后續的研究和發現都起到了基礎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發揮語言的基石作用,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他們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語文的學習,并非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語言工具,更為實質的一點就是促進“人”的發展。這一目的將語文學習的目標進行了升華,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組第3課“古詩兩首(《山行》和《楓橋夜泊》)”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發揮語言的基石作用,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品讀。因為這兩首詩都是古詩,都遵循了一定的格式和韻腳寫成,文學性和歷史意義都值得探究。教師在對這兩首詩進行講解時,應該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的用語習慣,并使他們理解古詩的語言特點,從而不斷提升自我的語文素養。
二、發揮認知的基石作用,拓寬學生對社會的認識
和行為主義不同的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根據人的理性方面對人的認知環節展開研究,從而對人的心理發展規律形成具體認識。也就是說,人類在進行認知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是外界的刺激直接帶來的結果,而需要人類的內部心理活動和外界的刺激同時進行才能夠實現。教師不僅應該負責講解語文教材中遇到的知識,同時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聯系自身認知結構和所學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發揮認知的基石作用,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并幫助學生拓寬對社會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隨之增強,從而加深對于語文知識的印象。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組第7課“秋姑娘的信”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認識秋天。該部分的課文內容借用擬人手法表達了秋天的“情感”,實質上就是以另外一種角度對秋天進行認識。通過對該篇課文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透過這種特殊的藝術方式,對秋天進行了解。當然,這一過程也結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特點對秋天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發揮德育的基石作用,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
小學語文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各種生詞,同時對于他們的德育教育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德育要求在語文教材中都有所體現。其中有一部分內容還可以促進小學生的德育。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師應該根據這一情況,發揮德育的基石作用,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組第9課“母親的恩情”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蘊含道德教育。因為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和母親相關,學生和母親之間的情感聯系使得他們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會感同身受。當然,學習整篇課文并認識生字不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首要目的。更關鍵的一點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對于“孝”的認識。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也是德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將這部分的內容與德育相結合,可以有效地發揮德育的基石作用,使學生的人格得到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小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自己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注重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石作用,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培養,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發揮小學語文的基石作用。首先,教師應該發揮語言的基石作用,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教師應該發揮認知的基石作用,拓寬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最后,教師還應該發揮德育的基石作用,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通過對這三個方面作用的發揮,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生字,同時還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和整體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