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乃文
摘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文化多元化的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社會潮流,影響了部分校園文化教學。文化多元化對學生思想政治理念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學習好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本文主要通過對文化多元化的概述,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實施原則,提出能夠提升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雖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經將思政教育當成重點教育內容,但是在實際開展相關教學課程的過程中,還停留在表面,無法發揮教學效用。當代社會的發展與文化多元化背景分不開,而正是這種背景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較強的理論與思想基礎。因此,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將其與文化多元化相結合,對提升教育實效性有較大的作用。
一、文化多元化定義
文化多元化是各種文化的總稱,不同的國家、民族及社會都會存在多種不同的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并不僅是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利的文化,部分落后有害的文化也包含其中。由于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之間的結合會導致較大的沖突,因此,就有了先進與落后、傳統與現代等分別。當很多種不同的文化之間相互影響、交織在一起時,就會形成多元化的文化體系,衍生出文化多元化背景。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實施原則
(一)意義
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使得各國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在此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大學生雖然具備較強的自主意識,但是部分學生的心態還是難以調整。利用文化多元化開展思想政治教學能夠讓大學生接觸更多的挑戰,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其從中獲取更多經驗和感受。近年來,我國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不能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并且難以投身到社會建設中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夠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其從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建設。
(二)原則
任何教育工作的開展都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堅持相關的原則。第一,需要堅持方向性原則,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相關內容,提升教育價值。第二,教師要讓教育工作的開展切實體現針對性原則,大學生的個性比較鮮明,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見解,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其個性及教育實際內容,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第三,文化多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對規律性和創新性原則的體現。教師需要按照教育規律,達到教學目標。創新是現代教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找到適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與辦法。
三、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聯系實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強教育實效性。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聯系我國當今的發展狀況,明確社會建設要求,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的意義,并且在實踐中發揮教育價值。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創新一直是各個階段開展教學工作的核心,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代教育的發展,教師就需要借助創新型手段,提升實際教育價值。當前的文化多元化局面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多元化的知識,部分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就需要利用文化多元化的特點,開展創新教育。創新型教學的開展可以借助多媒體實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文字與圖畫、視頻等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更加深入地講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創新不僅在于方法的創新,其對教學評價與考核的突破也有一定的要求。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掌握實際技能,對理論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高校就需要創新考核機制,將理論知識成績與實踐能力結合,衡量學生的思想素質,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三)加強師資建設
雖然現代化教育的開展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對文化多元化的了解不夠深入,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正確引導學生,降低教學效率。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師資建設,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全面考察。在實際教學中,高校還需要對教師的政治覺悟進行考核,增強對教師的管理,組織相關活動,使其能夠從實際上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為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供條件。
(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對提升教育實效性有關鍵性作用。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學生需要主動了解教育內容,并且結合文化多元化背景,充分發揮教育價值。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主動尋找學習的途徑,積極參與相關活動與實踐,在活動中消化理論知識,投身社會建設,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提高教材質量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較高的文學要求,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特點開展教學,因此,就需要通過提高教材質量提升教學實效性。教材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要作用,現代思想政治教材需要將我國的社會建設與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加入其中,能夠反映時代的要求,使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有良好的建設。同時,還需要適當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治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升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綜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及特點,讓學生對教材有更大的興趣,增強教材的教學引導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體現文化多元化特點,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和實施教育工作。高校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加強師資建設和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為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提供基礎條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促進時代教育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一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8):71-73
[2]夏天.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