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起源甚早影響頗深,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在世界文化浪潮中大放異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水墨畫作為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重要作用當然也不能忽視。水墨畫主要是由文人畫發展起來的,相傳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兩代又所發展,作畫講究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技法。
水墨山水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積淀著華夏審美文化的精華。水墨山水畫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它是無數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華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神韻。正是由于有著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積累,水墨山水畫的創作才變的相對復雜,水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有太多的因素需要去考慮,景物的布置、整體的格局、多樣的表現方式、畫面整體意境氛圍等都需要考慮,水墨山水畫創作的每一步都像是在下棋,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因此整個創作過程需要一氣呵成,不能有一絲的差錯,這樣才能保證畫面的完整性、作者主題意向的表達以及畫面意境的表現。
關鍵詞:水墨山水畫;表現技法;發展;創作
一、創作的來源與準備
1.創作的來源。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支結構是組成中國畫體系元素之一。水墨畫就是用毛筆蘸著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繪在宣紙上的一種繪畫形式。水墨畫,即用水作為稀釋劑調和墨色作畫的一個畫種 ,它概括了其區別于其他畫種的主要特征,即“水墨”和“筆墨”。水墨畫更多時候,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水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即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中國水墨畫,從落筆為定到慢慢滲透,產生極其微妙豐富的筆墨變化,運用墨色的變化,強調神韻,用墨“書胸中逸氣”,追求以墨造型,水墨畫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繪畫形式的代表,是因為水墨畫本身就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審美取向,它體現著民族文化的深刻含義,中國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發展到一個相當高度文明時期,伴隨著紙、筆、墨的出現而誕生的。水墨畫起源于唐朝,創始者是唐朝大詩人、畫家王維。水墨畫不用色或少用色,突出水墨互滲所造成的豐富的表現效果,體現出自然的意趣。據考證,唐以來,水墨畫從誕生到不斷地發展、提高、完善,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尤其是文人畫的形成和興盛,使中國水墨畫備受時代的推崇,以致成為衡量東方繪畫藝術水平的標準。這都足以說明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正是水墨畫所獨具的單色繪畫,使它成為繪畫藝術中帶有靈魂的繪畫種類。
2.創作的準備。
創作開始之前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學習水墨山水畫的發展歷程,了解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理論知識,對于古今優秀的山水畫作品多觀察多臨摹,學習其中的精髓,將大師畫作中的精妙之處,適當的吸收到自己的作品當中,做到學以致用。其實要想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其實并不容易,這得靠自己平時多積累多思考,每當自己有新的想法新的構圖時,多動手,將新的想法勾勒成小的圖稿,這么做短期內雖然看不出來什么效果,但是長期堅持下來,我們就在無意間積累下了許多的創作素材,對于以后我們進行水墨畫的創作是十分有好處的,這些豐富的創作素材讓我們的山水畫更加具有獨特性,更加吸引別人的目光。創作出好的水墨山水作品只靠書本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山水畫注重“外師造化”,除了從書本學習之外,我們還需要走進大自然,感受真山真水的魅力,看看真實的云霧、山川、河流是什么樣,自然的事物才最真實,才最具有感染力,通過寫生創作出來的水墨山水畫才最具魅力,因此“師造化”對于水墨山水畫的創作是至關重要的。
二、創作過程
1.構思階段。
在經過了長期的書本的學習以及寫生實踐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水墨山水畫創作的第一步了,這第一步就是構圖,我們需要想出一個新穎并且符合自己喜好的構圖,構圖是整個作品的骨架,有了這個骨架我們前期做的準備工作才有“用武之地”,我們將原來散碎的部分個體通過這個大的框架整合在一起,把從書本和大自然中學到的山石、樹木、茅屋、河流等物象加以改造統一到畫面中,這里所說的統一不是隨意的填圖,而是根據畫面需要有目的放置,圖中每一個物像的擺放都是有講究的,要有聚散關系,不能太散也不能太集中,除此之外,畫面中的山石樹木都要有自己生長的勢,我們不能扭曲了大自然的生長規律,因為那樣的話會使整個畫面很不協調。
畫作中每個單獨物象都是為整體畫面服務的,畫面整體和諧而富有意境才是我們進行創作的最終目的,如果整個畫面安排的不合理,那么無論每個單個物象多么的出彩都沒有了意義,我們必須保證整體畫面的節奏感。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中國畫是講究意境的,它不與西方的風景畫那樣注重寫實,傳統水墨山水畫中的物象可以不講究透視,但它不能不講究意境,意境已經成為了中國畫的一個代名詞了,因此在創作的構思階段,我們必須要明確自己所創作的水墨山水畫的基調,換句話說就是想好自己作品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以之為中心,不斷的向其靠攏,并最終達到預想的效果。
2.創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雖然創作前期我們大家都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是真正進入到創作階段,我們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構圖不合理、畫面局部單個物象畫的不到位、整體意境表現的不突出以及作者內心情感表達的不深刻等。
第一、如果遇到畫面的構圖不夠合理,畫面出現了重心不穩,整體山勢偏倒向一方的情況,我們必須重新開始,因為這是不可逆轉的問題,后面無論怎么挽救都于事無補,我們必須從頭來過,查看以前積累的資料,查閱書籍中古人所留下的作品,觀察生活中的真山真水,比上一次更加謹慎細致的安排布局,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可以攻克這一難題,構造出合理而有富有自身特色的構圖。第二、如果碰到單個物象處理不到位的問題,我們需要用整體的眼光去看我們的作品,如果這點小的缺陷沒有影響到畫面整體氛圍的營造,我們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相反,如果這一點小的缺陷影響到了大的意境,我們就必須加以重視,對于這一類單個的物象需要加以練習,讓自己的作品畫面變的更加完整。第三、假如畫面出現了整體意境表現的不突出以及作者內心情感表達的不深刻的問題,我們則需要回歸到本質,尋找問題的根源,通過“師法古人”和“師法造化”認真學習思考,通過與大自然中的景象以及古人畫作中景象的不斷比對,尋找出問題出現的根源。
綜上所述,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我們雖然會遇到許多的問題,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并不是很難,我們只需要知道兩個方法就可以,一是“師法古人”,二是“師法造化”,無論多么困難的問題,通過這兩種方法我們總是能夠解決它的。
三、創作完成感受
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反復推敲和努力,創作完成一幅具有自身特色的水墨山水畫已經不是難事。在創作完成之后,我們對于自身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其實許多事情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難,一幅富有個人特色的山水畫的完成我們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了解到,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十分具有魅力的,我們應該以身為華夏子孫而感到榮耀,為我們的祖先具有如此的智慧而感到自豪。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了自身責任的重大,我們有義務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畫,使之在世界文化浪潮中做出其應有的貢獻,為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
[2]周益軍,寧丹華.中國山水畫技法[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龐泰篙.山水畫技法解讀[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10.
[4]王伯敏.中國繪畫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5]陳傳席.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馬歡歡,1993年12月,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