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暉
摘要:電影《馬路天使》是一部娛樂性與批判性相結合的電影,它一出現便改變了現代狹隘的電影觀;影片中的角色,上到律師下到妓女小販,改變了現代單調的人物設置。而《四季歌》、《馬路天使》作為音樂本身,高度集成了電影內容,主題和人物。《馬路天使》這部電影,其音樂的使用非常出色。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下的音樂、對白、聲響和歌曲等各個元素已經結合成非常完美的表現手法。而畫面與聲音的組合運用也獨樹一幟。《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這兩首插曲不僅對人物的性格、形象等方面的樹立給予了一定的幫助,與此同時也表達了主題,增添了影片悲中有樂的感情色彩。
關鍵詞:《馬路天使》;電影音樂;左翼電影
20世紀30年代,隨著有聲片的逐漸出現,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音樂的其他功能和電影音樂的特點引起了人們的進一步思考。電影主旨與基調、人物形象與情感等諸多因素再也不用單純的通過人物語言去表達。其中《馬路天使》這部電影,將電影音樂展現的極為突出。
一、影片音樂賞析
(一)《天涯歌女》——黑暗世界里的他們何處覓光明。
《馬路天使》帶有很強的社會風情畫的色彩。每個片斷似乎都包含了比其在因果鏈條中所應有的更廣泛、更復雜得多的含義。一系列的片段,如參觀、唱歌、查報紙、訴訟等,都是以生活為導向的,具有很強的思想能力。在《馬路天使》中,許多情節的處理兼具敘事和象征兩種意義。有的甚至敘事意義很弱.而象征意義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聲音記憶必須從這部電影開始,這在中國電影史上已經形成了一百年的不成文規定。《天涯歌女》這首歌曲是每一個不了解過去歷史的國人都最耳熟的一首老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因為影片《馬路天使》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千古留名的,流傳到現在。
《馬路天使》這部影片拍攝于1937年,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上赫赫有名。影片不僅介紹了漂亮的周璇和帥氣的趙丹隔著窗相互瞭望的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還有膾炙人口的電影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涯歌女》。許多年以后,世界上悲慘的歌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璇的名字,這個女人的名字,讓我們想起了一個純潔的少女,含淚吟唱著《天涯海角》。在電影中,小紅演唱了兩次《天涯歌女》,她第一次唱這首歌的時候,是本部電影最溫馨的畫面: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小紅在窗邊給小鳥喂食,小陳被一陣陣鳥啼聲叫醒,他來到窗前,彈起胡琴,小紅便跟著琴聲歌唱,一部和諧又溫馨的場景應運而生,人物情緒由歡快變為悲傷。兩次演唱的《天涯歌女》,不僅令影片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而且推動了影片情節的發展,使電影在音樂的串聯下順利完成。
1.推動情節發展。
流氓古成龍不懷好意,想要霸占小紅,于是他想盡各種辦法,大獻殷勤,不僅給小紅買漂亮的衣服,還請小紅吃飯,小陳知道以后十分生氣,醋意大發,兩個人的感情第一次出了這么大的危機。一天,在茶館里,小紅觸景生情,含淚 演唱了《天涯歌女》,場景看了令人十分同情。小陳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當初小紅為他隔窗演唱的場景,心里不免受到了強烈地震撼。家鄉被占領,身在異地求生之時,如果沒有小紅的愛支撐著他,沒有這份愛的依靠,他怎么可能撐到現在?二人說好要攜手一起走過難關,如果這份感情如此經受不起考驗,這樣就打擊二人的信心,那以后該怎么辦?小陳聽到小紅帶著哭腔的《天涯歌女》,心疼極了,直到這個時候,小陳才真正明白歌詞中所唱的“患難之交恩愛深”這句歌詞的內涵,同時,這也就為之后電影的情節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鋪墊,在流氓古成龍買通了琴師,想進一步實施他的計劃時,小陳毫不猶豫地選擇和小紅并肩承擔危機,最后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小紅拜托魔爪,重獲自由。
2.刻畫人物形象。
小紅和小陳兩個人在窗前演唱《天涯歌》,畫面充滿心靈相惜的默契及青春的活力,小紅是一個美麗單純的少女,在與小陳的朝夕相處中,二人萌發了愛情的小火花,但她太單純了,以至于她未能識破古成龍賣乖討好的小心思,接受了他流氓古成龍的追求,這完全提現了小紅單純、沒有受到人世間世俗玷污的特征。在茶館里,唱者委屈、流淚,聽者痛苦難受。通過兩次《天涯歌女》的演唱,充分展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立體、更真實。
(二)《四季歌》 ——殘酷與碾壓,命運如螻蟻。
影中講的是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對從東北逃難到上海的孤女小紅(周旋飾)、小云姐妹(趙慧深飾),由于缺乏資金被賣到了江湖琴師和妓院老鴇夫妻倆手里。從此以后,小紅無奈每天都要與江湖琴師(王吉亭飾)去酒樓里賣唱掙錢,而小云每晚都要站在大街拉客人成為妓女。在她們居住的小貧民房子里,小紅與他的鄰居吹鼓手的小陳(趙丹扮演),兩個人每天隔著窗戶玩耍打鬧,并且成為了好朋友,漸漸就日久生情了。沒想到,小流氓古成龍看上了每天在酒樓里賣唱的小紅,想霸占小紅為自己的女人,并且找到琴師倆夫妻商議這個事情,最后,迫于無奈,琴師夫婦只能決定將小紅賣給流氓古成龍。小云知道這個事情后,立即將這個壞消息告訴了小紅,讓小紅在他們發現之前趕快逃走。在小陳和他的兄弟,報紙銷售商老王和理發師的幫助下,小紅成功逃脫,與小陳、老王和理發師他們生活在一起。沒過多久,小云也跟隨他們逃了出來。可令人心痛的是,他們發現了小紅逃走的行蹤,帶著流氓古成龍去抓小紅,想要把她抓回來,而心地善良的小云為了保護小紅,能讓她順利逃走,自己卻深陷重傷。等這個風頭過去了之后,小王和小陳等人這才趕到了他們居住的地方,搶救被刺成重傷的小云。但不幸的是,因為他們沒有錢,傷口感染,沒有錢請醫生治療小云,小云只能在悲慘的哭泣、指責社會的黑暗和邪惡聲中,最終離他們而去。
具有歌詞簡易、樸質、通俗易懂,樂律美好,婉轉動聽特點的《四季歌》,富于江南的韻味,美不勝收。歌曲是以少女懷念故鄉的四個季節風景不同的形式,有內涵地表達了當時東北淪陷之后,那些背井離鄉的東北受災受難的人民,身在他鄉,對被日寇攻陷的美麗家鄉的想念。
這首《四季歌》的樂律將悲喜很好地拼接起來,曲調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歌詞雖婉轉動聽,但卻含有豐富的內涵神韻,在電影敘事過程中承載著下列作用:
1.暗示性。
本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女主人公小云、小紅姐妹二人,由淪陷的東北被騙來到這里,因此,二人生活沒有著落,正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姐姐小云為了保護妹妹,逼迫做了妓女,小紅年紀因為比較小,而且唱歌很好聽,便只能隨琴師每天去茶樓賣唱。影片隨著《四季歌》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轉變,來暗示故事發生的背景。《四季歌》這首歌中所提到的“大姑娘”,不僅是出身凄慘的小云、小紅姐妹,更是千千萬萬凄苦流離百姓的真實寫照。
2.象征性。
《四季歌》“微”“商”,“羽”三種調式相互糅合,在愉快的旋律中夾雜著沉重的怨氣和凄慘之情。這種手法既能展現小紅小云等年輕人,他們當時由于國家危難而不幸的遭遇,也表現出他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小紅,小云二人失去了自己的家鄉紅塵,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騙去一個賣身一個賣唱,令人心疼不已。他們每分每秒都在遭受著侮辱,每天過著不盡人意的日子,在死亡的邊緣線垂死掙扎著。同時,這三種調式相互交叉著,也象征著中國革命的未來和祖國的可憐的命運。雖然東北的三省被日寇攻陷,但中國人民并沒有因此而屈從,然而他們一直以各種形式,進行著不同程度反抗斗爭。歌曲中所唱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的交替,看似是無法逆轉的自然界規律,其實象征著中國革命戰爭在經歷了八年堅固卓絕的抗戰后,最終迎來了全國的獨立和解脫,這種在蜿蜒曲折中不斷前進的發展軌道,同樣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方向。
歌詞是以更替的四季的不同自然景觀為“線索”,描述的主人公在局勢動蕩不安環境下,被逼無奈遠走異鄉、與所愛的人殘忍分開的遭遇,抒發了主人公內心離家的悲痛和對國家戰爭無比的痛恨以及對故鄉的深刻思念。《四季歌》經常被誤認為是一首現代流行音樂,許多作者在描述中國近代的流行音樂的時候也會提到這個歌曲。就憑他當時以及現在的影響可以看得出他的確是近代中國流行歌曲中的非常經典的一個作品。
(三)代表性歌曲的共鳴感。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歌都由賀綠汀根據姑蘇民歌做出的改編,錄制之后就在全國火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前前后后共出現了三次,都與電影的情節進展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四季歌》是隨著小紅在影片中第一次的出場而出現,對劇中主人公的刻畫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紅的身世和所處的地位,天真爛漫的性格和流亡生活給她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她對家鄉的向往,都是通過這首歌來展現的。第一次在電影中演唱《天涯歌》的時候,畫面表現出活潑歡快的氣氛和基調,并在演唱過程中穿插了喂鳥、縫紉、拋切水果等動作。小紅與小陳的關系在兩個人的互相交流中得到了細致地體現。第二次歌曲出現是由于小陳生氣了,強迫小紅出去唱歌。整個音樂的節奏是以前的兩倍。這是悲傷的,變成了一場真正的哭泣。同樣是一首歌,唱兩種不同的音調,或在不同的情境下演唱,產生不同的情感,強烈的對比,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兩首歌曲就像上世紀三十年代很多優秀電影歌曲一樣,他們不僅在本部影片中有一定的地位,在音樂歌曲中也有重要地位。
這個電影刻畫了賣唱女小紅、吹鼓手小陳、報販老王、理發師等社會底層軟弱無產階級的人民群眾的形象,用他們的社會底層群體像贊揚了他們活潑、快樂、積極、正義、無畏,團結的正能量的一面,也用妓女小云的悲苦形象來描繪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無奈與一生悲慘命運。它批判了當時黑惡的社會勢力對底層人民的壓迫和欺凌,運用了蒙太奇、視覺對比、長鏡頭刻畫、音樂插曲等常用技術手段,將影片的批判性和震撼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二、影片音樂的現實意義
這部影片成功地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中國底層群眾的苦難生活,同時,也贊揚了他們的仁慈,抨擊了整個黑暗的社會,通過明顯地正反兩面的對比,給觀眾以較強的視覺及心理沖擊,從而更好地達到整部影片的主題思想。影片以明快詼諧的藝術手法處理悲劇,以不同尋常的描述手段來對當時的社會進行批判和嘲諷。從藝術表現上看,該影片很好地發揮了電影的特征,影片中的音樂也作為一種串座元素來描寫環境,刻畫人物和烘托氣氛。《馬路天使》最大的價值是生命的清新氣息,所謂市井生活。賈樟柯提到他最喜愛的電影時也特別提到了《馬路天使》:“我國早期電影《馬路天使》里曾有過那么活潑的市井生活的描繪,可惜在中國電影史之后的日子里,很少有這樣的珍寶了。”《馬路天使》的主旨主要是描述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它充分調動了各種聲畫關系。電影將音樂與人物背景聯系起來,展示了時空變化和人物表現的關系。例如《四季歌》,這首歌曲是通過女主人公的演唱來反映人物離家悲慘經歷,同時,也強烈表達了戰爭對國家的憂愁,以及對人民的苦難,在當時戰爭的大環境下,基層群眾的內心。在影片中,小紅兩次演唱《天涯歌女》,不僅推動了當時的取材——蘇州民間小調,同時這首歌曲的旋律與基調與影片中賣唱歌女的人生有著異曲同工的契合,將主人公的身世、背景展現的淋漓盡致。從一個角度說,影片的確證明了中國流行音樂誕生于此,《馬路天使》和《四季歌》這兩首音樂一上映,便成為中國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喜歡的歌聲。兩首歌曲都是30年代中國底層社會的反映,越是這種質樸無華的影片卻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我看來,在電影《馬路天使》中,作者用巧妙的輕音樂來解釋每一個角色的獨特之處。與此同時,這部電影也成功地體現了中國電影聲畫藝術的成熟程度。影片開頭使用自上而下的搖鏡頭處理,既有環境交代的功能也有隱喻作用。
《馬路天使》這部影片創作的那個時期,恰好是中國無聲的電影向有聲的電影轉變,我國有聲電影的藝術經驗正在不斷進步摸索的時期。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開創了我國有聲電影的先河,導演袁牧之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如此熟練地運用了歌曲和配樂來架構影片,使音樂不僅能夠描述人物性格,還能從中描述事情發展,為我們以后研究影片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實在是不容易。即使是同一首歌曲,在不盡相同情境下演唱這首歌,從而產生了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和情緒的對比,同時也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喜愛。
參考文獻:
[1]李少白.影史概略[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2]路海波.中國電影名片快讀[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3.
[3]周星.電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皮埃爾·貝托米厄.電影音樂欣賞[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5]周安華.電影藝術理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6]姚國強,孫欣.審美空間的延伸與擴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
[7]唐偉,章連啟.中國音樂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皮埃爾·貝托米厄,楊圍春,馬琳.電影音樂賞析[J].中國音樂教育,2005(9).
[9]熊瑩.電影文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10]劉暢.當代電影[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