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瑛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影響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主要問題,以參加農村幼兒教師成長助力研修以及農村幼兒園優秀青年教師專項培訓的部分幼兒園教師為例,提出了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發展策略:推動農村師資隊伍供給側改革;滿足農村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組建農村幼兒教師工作坊。
關鍵詞:農村;教師勝任力;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幼兒園虐童事件頻發,且以農村無證幼兒園居多。表面上看,幼師虐童是個別幼兒教師師德嚴重缺失所引發的個案,但其背后暴露出的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和勝任力水平偏低的現實卻不容忽視。本文運用網絡文獻檢索,于2017年4月20日通過以“教師勝任力”為主題在中國知網(CNKI)中用搜“篇名”進行檢索2001~2017年的全部信息,根據對結果進行的分析統計,共搜到483篇論文,其中“幼兒教師勝任力”為主題的相關論文共15篇,僅占研究總數的3.15%,沒有搜索到與“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為主題的論文。整體的研究數量與其他教育比較嚴重偏低,特別是相對于高校教師,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研究更顯得尤為薄弱。研究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厘清幼兒教師應有的勝任力特征,對于農村幼兒教師隊伍持續、穩定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勝任力”是197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McClelland在其“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中正式提出了這一科學概念。借鑒McClelland的概念,學界將教師勝任力定義為能將教師工作中績效優秀者與一般者區分開來的知識、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等多個潛在個人特征的組合,它隸屬于教師的個體特征,對教師的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與結果分析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為全面了解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勝任力發展水平,獲取較為可靠的數據。依托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展中心平臺,對來自陜西省10地市、14個縣的參加農村幼兒教師成長助力研修以及農村幼兒園優秀青年教師專項培訓的共計11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10份,實際回收107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得到有效問卷105份,問卷有效率95.45%。為了彌補問卷調查法的局限,研究者還訪談了10位參訓教師。最終調查數據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本研究以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為主,參照美國Hay公司的勝任力編碼詞典和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及徐建平博士(2004)提出的教師勝任力模型,提取期間出現頻率較高的特征項目,編制《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調查問卷》。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農村幼兒教師進行的人口學基本調查,內容包括性別、教齡、是否優秀教師等;第二部分是對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調查,內容涵蓋個人修養與行為、職業理解與認同、關注學生、專業能力、建立關系、溝通與合作、信息搜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師資隊伍結構依然不合理。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的主體,決定著農村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在新型城鎮化的社會大背景下,農村地區學齡人口密度逐漸變小,城鎮地區學齡人口密度不斷加大,師資隊伍結構也在隨之變化。在接受調查的幼兒教師中,23.64%的作答者為男性教師,女性教師為78.09%。男女教師比例是1:4;教齡方面,5年以下教齡的老師占全部樣本的28.04%,6~10年教齡教師為41.12%,11~15年教齡教師占全部樣本的19.63%,16年以上教齡占11.21%。從此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幼兒教師的年齡結構以年輕教師和中年教師為主;專業技術職稱方面,具有小教一級職稱的教師占全部樣本的8%,具有小教二級職稱的教師占31.6%,具有小教三級職稱的教師占12.2%,無職稱占47.9%;最高學歷方面,中專以下占全部樣本的35.6%,職高占35.8%,大專占22.5%,本科及以上占6.1%。以上數據反映出,農村幼教師資隊伍存在性別、年齡、職稱方面結構的不合理。
2.農村教師專業素質較低。專業素質主要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調查發現,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整體偏低。如在“為什么從事教育事業”,有79.4%的人是被家長強迫或者是找不到工作不得已而為之,有80.5%的人表示,如果有機會就想換做其他工作。被調查的農村教師中,師范類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僅占3.7%,大多數是高中畢業或者是初中畢業后,沒有接受過任何學前教育方面的專業教育直接進入農村學校做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來源于教師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更高層次的追求。由于農村學校教師沒有享受應有的正式崗位編制,沒有相對公平的職稱評聘,所以,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只是把教育工作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還沒有把這項工作作為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業,造成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較低的現狀。
3.對學生關注度不高。據調查,農村幼兒教師往往一個人同時承擔了幾個人的教育保育工作,時間和精力的有限使其不得不將兒童的情感教育擱置一旁。還有很大農村幼兒教師是教學、農耕“雙肩挑”,只能完成正常的一日生活安排,很少能有暇顧及其他。由于資金不足,學校無力給兒童提供必要的活動設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深與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發展策略
基于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調查結果,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以此梳理出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理性化認識。
(一)推動農村師資隊伍供給側改革
農村師資隊伍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指,改變傳統的鄉村師資培養方式和招聘方式,根據鄉村學校和鄉村學生的特定需求定向培養一批了解鄉村實際并且具有鄉村情懷的優秀教師。“按需設崗、按崗招聘、精準補充”的原則,建立省級統籌規劃、統一選拔、嚴格標準、精準招考、優中選優的貧困地區鄉村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著力破解結構性矛盾,重點補足配齊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
(二)滿足農村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
著力改進農村教師培訓方式,針對貧困縣農村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以“點菜式”培訓為主,采取送培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網絡研修等多種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集體培訓和平時不間斷的學習,得到知識、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提升,進而充分發揮幼兒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幼兒教師將重新審視教育、教學、兒童發展,這些觀念的更新都會左右著她們的教育行為,最終促進農村幼兒教師勝任力的提升。
(三)組建農村幼兒教師工作坊
以工作坊的形式開展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優秀幼兒教師的專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一定時間內,城鎮優秀的幼兒園教師與農村幼兒園教師組建若干主題工作坊,對一個階段內坊員反映強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評估診斷,提出改進建議,推進優秀、骨干教師引領農村貧困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的常態化研修,進而提升農村幼兒教師的勝任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