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臘梅
摘要:教師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狠抓誦讀、背誦,結合課文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樂趣。
摘要:教好;古詩文
在教學過程中,讓語文教師感到頭疼的是古詩文教學。不是老師學問淺,而是學生沒興趣。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知難而上,積極改革創新,摸索出了一條古詩文教學的路子。
一、教師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為課堂教學打基礎
古詩文這種文體的使用早已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可古詩文本身所蘊涵的文化積淀又那么博大精深,再加上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文言句式等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多困難。如果不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只是讀這一關就很難過。尤其像初中課本里現在收錄的長篇文章《魚我所欲也》、《出師表》等,還有一些文言議論文,就更難讓我們教得得心應手。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預習文言文的習慣呢?第一,必須讓學生明確預習古詩文的任務:它包括文學常識、作者簡介、時代背景、朗讀課文和疏通文意。前兩項只要求了解,后兩項必須讓學生落到實處。第二,老師要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細讀課文下面的注釋,因為注釋里有一些重點字和容易讀錯的字的讀音,還有一些解詞。先要讀準字音,更重要的是正確斷句。老師還要檢查學生的預習結果,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二、狠抓誦讀、背誦,提高古詩文旳語感
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基礎,讀是學習文言文第一大法。初中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讀不出文言語感,文字生疏,沒有停頓斷句常識,將文言文視作是“天書”,深奧難懂,學生望而生畏。所以,要讓學生學好文言文,“讀”是第一良策。
2.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很多,可以個人讀、集體讀、男生女生分讀、領讀、范讀、分角色讀等。可以朗讀,也可以默讀。開可以舉行古詩文誦讀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
3.在讀的過程中,教師的范讀是不可缺少的。古詩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與現代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老師的范讀,以加深記憶。如《論語六則》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中的“說”讀”yue”;又如《馬說》中“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段如果老師不范讀,學生會讀錯的。這樣的例子在文言文中不勝枚舉,這些異音字,使老師的范讀更顯必要,通過范讀,能讓學生把握好音節停頓,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時可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注解進行默讀,讀懂后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這樣教師既可以驗收和評價讀的效果,又可以讓學生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
4.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課文讀的次數多了,讀熟了,就能理解大意。多積累,勤朗讀,多背誦,特別是名篇積累知識,學以致用,充分運用于寫作之中。
三、培養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古詩文。如,問優秀生當你有不會做的題時,老師又不在跟前,只有幾個平時學習成績不如你的同學,你想起了《論語》中那句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當有位同學要轉到外地上學時,你想起了古人哪句詩?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當你看到老師們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地工作時,你想到了那句古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當你看到你的爺爺奶奶退休后仍然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你想到了那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李杜 ),其中,李白被稱為(詩仙 ),杜甫被稱為(詩圣 )。杜甫的三吏三別是什么?(《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唐宋八大家是那些人?(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四書五經是什么?(《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四、結合課文講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猴王出世的故事,楊修之死的故事......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教師要不拘一格,用多種方法教好古詩文
如在學習曹操《岳陽樓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造一個優秀的開場,比如截取影視的片段或者制作一份動畫,再現范仲淹創作《岳陽樓記》時的境況,以較為新穎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授學生古詩文知識時,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輸,而應該留下充足的時間,指點學生進行朗讀。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朗讀古詩詞的音視頻,讓學生跟讀,隨后進行古詩詞朗讀節奏感的講解,不管是四言絕句、五言律詩還是七言律詩都有其獨特的節奏,需要進行有節奏的斷字,才可以朗讀出韻味。以《岳陽樓記》為例“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在斷句后,讓學生再次朗讀,感受與第一次朗讀的區別,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加深練習,可以開展一次課堂小組朗誦比賽,以此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參考資料:
[1]閆傳生;閆鵬.初中文言文課內外鞏固與拓展 八年級[M].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08.
[2]郁賢皓.中學古詩文鑒賞辭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