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麥麥提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童話教學,不僅能夠很好的滿足小學生對于童話教學的好奇心理,同時還能夠顯著的提升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小學生實踐、表達和想象力。所以本文嘗試分析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并就其中的問題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問題;措施
童話故事存在大量的美妙的幻想,其能夠為小學生帶來無限的驚喜,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童話故事這一文學形式深受小學生的喜愛。通過對小學生開展童話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了解童話文學,同時還能夠顯著提升小學生的表達欲望。而作為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述童話故事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學生適當的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來達到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將童話教學環節增加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得小學生深刻的感受到童話故事所具有的情節、表達以及文學方面的美感,顯著提升小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童話的特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組成成分之一,它作為一種文體區別于其他文體的特點。童話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以幻想為主要表現手法,以故事為主要敘述內容,這就是它的最本質的特征。兒童是童話最原始也是最廣泛的瀏覽對象,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關童話的文本,低年級學段的童話文章數量較多,篇幅相對較少,故事情節簡單易懂,這是因為低年級學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小學低年級學段的童話選文數量較多,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一年級共有童話22篇,占據絕大部分,但是故事簡單易懂;而高年級的童話選文篇幅則相對較長,故事情節也略有起伏,童話選文情節會相對復雜,這是由于中高年級學段的孩子身心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理解一些相對復雜的情節,人教版語文課本中六年級僅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到了初中高中階段,童話選文的數量明顯減少,這是因為初高中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水平,可以很輕松地理解相對復雜的文學作品,有很強的自制性和學習主動性,相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需要用大量的童話作品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看來,小學語文童話選文主要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選編的,主要是針對兒童階段的學生,以兒童為閱讀學習對象。
二、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童話選文內容偏重說教。
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童話故事其原著普遍都較長,但是因為小學課本本身版面限制及課時教學要求,所以導致課本編寫人員需要改寫童話選文。但是對選文的改寫過程中卻未能尊重童話的原汁原味,使得部分主觀色彩被添加到其中,而且所刪減的內容不夠合理,違背作者本意、偏離原文主旨,所改寫出的童話故事內容也更加側重道德說教。童話故事本身其主旨多是贊揚主人公的機智、善良、堅強的優秀品質,所以小學課本在選擇童話故事的時候本身就看重其德育教育功能,但是在教材編寫人員刪減后以及教師的刻意引導,使得童話教學中通篇都是德育教育和說教,如此嚴重違背了童話本質,不僅阻礙了小學生的童心發展,還逐漸使得小學生的成長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最終成長為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
2.童話教學過度重視人文性和分數。
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童話教學持忽視態度。如果其不屬于考試范圍,則大部分語文教師就不對其進行講解。盡管童話本身極強的想象力和充滿童趣的文字使得其最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對于小學生而言,童話本身也是培養其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徑。但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師不注重童話教學,其對于童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古板,導致小學生無法從童話教學中獲得樂趣,更加無法借助童話發展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且當前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過度看重人文性,忽略了童話本身的工具性,使得童話教學的作用失衡,無法起到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
3.童話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過度側重講授和求實。
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童話素養決定了其童話教學能力,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完善的童話知識以及創造力和想象力,則其勢必無法充分詮釋童話課文的含義。甚至部分教師自身完全沒有童話知識的儲備,導致其在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只能夠把所有的重點都集中在知識教學上,過度偏重說教和講授,而沒有結合童話自身的特點開展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逐漸由傳統的課堂主導者和灌輸者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單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其對于童話的教學都是以成人的角度進行,未能結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先入為主的設定教學目標,導致學生的特點和主觀能動性被忽視。但教師自身在童話教學方面也缺乏明確的目標,過度注重求實和相關的知識講解與訓練,錯誤的認為童話教學也是需要完成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等教學任務,未曾真正從兒童角度開展童話教學,導致學生在學習童話中,被限制了創造力和想象力。
4.小學童話教學中缺乏學生主體性。
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所以盡管小學語文課本上出現童話相關課文,但是小學生很少會在課外自主閱讀相關書籍,導致其無法真正了解童話以及起源和真諦,更無法懂得童話世界的美感,更加沒有深度的思考和體會書本中童話故事的精髓。因為學生無法從學校、社會和家長方面獲得相關的書籍,所以導致其無法接觸童話的原著書籍,小學中的童話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屬于被動的學習童話,盡管其在課堂學習中對于童話教學充滿興趣,但是其關注點只是此篇段落中童話的有趣內容,忽略了教師教學的意義和自己對童話的體會。盡管新課程改革中要求不斷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童話教學存在學生缺失主體性的情況。童話本身充滿幻想,但是小學生沒有主動的參與到童話幻想中去,導致童話自身美感被忽略,被動接受知識,不愿主動思考。
三、提高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1.盡量尊重童話原文。
童話在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刪減過多而影響學生對于童話故事的理解。教材編寫人員在選擇童話的時候盡量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但是部分童話故事本身盡管沒有教育意義,但卻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類童話故事也應當盡量被添加到小學語文教材中去。對于被選中的童話故事,應當在確保篇幅和適應教學的前提下,盡量保證原文內容的結構、詞語、句子以及人物塑造方面不做改動,保留童話的寓意和主旨。對于部分篇幅過長、字數太多的經典童話,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其增加到小學語文教材中去。例如可以將故事較長的情節分成兩個連續的課文,其中一篇作為講讀,另一篇作為自讀文章,如此能夠有效保持原著內容,第一篇用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篇用來為學生作為課外閱讀內容,通過第一篇的激發興趣能夠使得學生更加認真的開展課外閱讀;還可以從原著中選擇部分連續的精彩情節,通過這些選段來組成新的童話教學文章,以此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人員,應當按照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和特點確定最為合適的童話故事講完內容,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童話故事的選擇應當偏重簡單易懂,對于中高年級小學生而言,則應當選擇經典且篇幅較長的原著童話,甚至選擇童話劇或童話詩。在小學語文童話的選擇上,應當盡量保證較多的種類,通過多個角度啟發小學生,提高其知識量,培養小學生對于童話故事的學習興趣。
2.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變當前的教學方法,并且深入理解童話的精髓。
童話是充滿想象的故事,辭藻簡單具有對話性,借助童話的學習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能力。童話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文體,教師需要依從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辦法,著力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塑造活潑生動的教學氛圍,改善教學效果。
在童話教學中聽、說、讀、寫都非常重要。在童話的聽說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表演童話的方式,由學生來說童話,通過聽說引導學生進入童話世界。相對于聽說童話而言。讓學生讀童話能夠使得其從美麗的童話世界中領略童話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在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同時調動嘴巴、眼睛、耳朵以及大腦,如此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會促進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寫作中缺乏足夠的素材,童話作為兒童的啟蒙讀物,小學生對于童話的閱讀量還是較多的,所以小學生在開展童話寫作的時候可以模仿所閱讀過的童話故事,同時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獲得靈感素材。并且由于小學生善于幻想的特點,童話寫作則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幻想的展示空間,有效解決小學生寫作困難的問題。
3.積極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優化童話教學。
小學生童話教學的質量直接受到教師自身童話素養的影響。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開展童話課堂教學只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教學整體偏重講授,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融合到課堂教學中來。想要引導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中去,則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水平,深刻了解掌握文化知識。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瀏覽童話教育學、兒童文學以及心理學等相關書籍,結合小學生的心理情況理解感悟童話,并且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童話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的通過學習反思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此才能夠使得童話教學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和理念。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素質才能夠有效發揮領導作用。只有對當前的童話教學進行優化,才能夠吸引學生對于童話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還需要懂得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童話知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解《烏鴉取水》童話的時候,在這篇童話中,烏鴉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才從瓶子里喝到水的,所以老師可以在課前先準備一杯水,以及石頭、沙礫和海綿,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到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同時讓學生自己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材料可以幫助烏鴉喝到水。通過這樣的實際教學,能夠顯著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升學生對于童話教學的興趣。
4.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童話,并保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對于小學生的自主寫作,教師應當盡量為其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有利條件,盡可能減少對于小學生寫作的限制,引導小學生有創意和自由的表達,對于其想要寫作想象中的事物,教師應當予以鼓勵,同時要改進作文的命題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選題。如此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緒,同時還能夠幫助小學生逐漸掌握寫作的遣詞造句和文章結構,幫助小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提升寫作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童話可以顯著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幫助其完善人格。小學生在產生了閱讀童話的興趣后,會自主尋找童話書籍進行閱讀,進而逐漸步入童話世界。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學生的心理狀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解讀童話故事,在童話教學中,學生本身對內容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應當始終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好奇心與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童話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和閱讀童話。
四、總結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童話教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教學階段之一。童話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文字描繪奇幻的故事,為兒童創建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因此,兒童對于童話的喜愛是成人所無法理解的。兒童對教師童話教學是充滿期待的,他們通過童話更加有興趣學習文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自發的接受童話傳達的人生道理,進而通過童話認識世界,提高認知能力,通過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主人公”了解人世間的道理,促進其思想品德的發展,規范行為舉止,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他們鑒賞美的能力。目前的童話教學尚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教師教學并不能讓兒童滿意,從而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當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質量,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快速發展和不斷創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童話教學,尋找當前童話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引入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使得童話教學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切實達到真的完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體系的目的,更好的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國芳.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
[2]劉秀池.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06).
[3]馬慶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