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一次語法課上,老師讓我們分析“從這到那共七步。”這個句子的句子成份。開始以為這個問題太簡單不過了,可真正劃分時卻感到有點困難。下面暫且不急著分析此句,讓我們來談談與此句的語法結構有關的一些問題吧!
眾所周知,“從……”到“……”都是介詞結構。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從……到……”連用一回到底還是不是介詞結構呢?正如“上街”是動賓結構,“購物”是動賓結構,“上街購物”連用一回還算是動賓結構嗎?其實連動結構和“從……到……..”結構是很相似的。比較“離北京赴西安”和“從北京到西安”,可以看到它們的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將“從……到……”看作是聯合結構,但“從……”和“到……”這兩個部分之間不是橫的聯合關系,不是平面上的并列;而是縱的聯合關系,具有時間上、空間上或某種邏輯關系上的并列性。
作為聯合結構,從詞性來說,這種結構是體詞性的,即它表示一段距離中所包容的形成系列的人、事物、情況、時間、地點和數量等。如“從老人到孩童”、“從大江兩岸到長城南北”、“從小學到中學”;表示人、地點、事物;“從早到晚”、“從頭到尾”,表示時間和位置;“從發展到滅亡”、“從幾歲到幾十歲”表示狀況和數量。這種結構充當句子成分的功能,跟它在意義上所具有的人物性、時空性、數量性等有很大的關系。比如,表示人或事物的可以充當主語,且表人的容易成為施事主語,表物的容易成為受事主語。試比較下列各句:A1:教師們都熱烈發表意見;A2:從青年教師到老教授發表意見。B1:各類學校都在興建;B2: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興建。可見,“從青年教師到老教授”和“教師們”性質相當;“從幼兒園到大學”和“各類學校”性質相當。
又如,表示時間處所的“從……到……”結構也可以充當主語,但和一般表時間處所的詞一樣,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如謂語用“是”,用形容詞或表示被動關系等。試比較:C1:廣場周圍是一條柏油馬路;C2:從廣場到護城河是一條柏油馬路。E1:廣場周圍很干凈;E2:從廣場到護城河(的路上)很干凈;F1:廣場周圍都被打掃干凈了;F2:從廣場到護城河都被打掃干凈了。由此可見,在謂語為“是”、形容詞或表示被動關系的句子中,“從廣場到護城河”和“廣場周圍性質相當。
再如,表示數量的“從……到……結構,跟一般的數量結構相當接近。如數量結構可以作謂語,表示數量的“從……到……”也可以作謂語。試比較:G1:每班學生一般二十多個;G2:每班學生一般從二十五到三十個。
至于“從發展到滅亡”“從小到大”之類的句子,雖然聯合項是動詞形容詞,但整個結構已不具有謂詞性。它表示有系列性的一些情況,即“從發展到滅亡”,“從小到大”這一時間段或階段內所發生的事,因而也有體詞性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從……到……”結構是聯合結構,在關系上具有系列性,在詞性上具有體詞性。與介詞結構不同的是,它可以表示人或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充當各種各種的主語。我們姑且將這種結構稱為“介詞結構的復合”和“連介結構”。
弄懂了這一問題,那么我們現在回歸到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句子中,則可知,在“從這到那共七步”中,“從這到那”就是一個表位置的連介結構,可以充當主語。但接下來,我們又會遇到另一個問題:主語有了,那么該句的謂語是什么呢?好像應該是“共”吧,但就我們一起所學的語法知識而言,能作謂語的只能是動詞或相當于動詞性質的語或詞組。顯然,“共”在此處是作為副本來使用的。所以,分析此句,還要研究一下副詞修飾名詞的問題。
一般而言,副詞是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相當于動詞、形容詞性質的詞和短語,但并不能排除副詞修飾名詞的情況存在,只不過前者是普遍現象,后者是特殊現象。特殊現象也是一種存在,而“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以說副詞修飾名詞也是一種合理的現象,只是副詞修飾名詞是要有一定條件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副詞都可以用來修飾名詞。一班而言,副詞修飾嗎,名詞的現象,有下面幾種類型:
1.名詞都是帶數量詞,要是去掉數量詞,就會講不通。如在“只兩尺布”“僅三個人”、“共電影”、“恰好一個年頭”“再一個問題”等句中,就不能沒有數量詞而說成“只布”、“僅人”、“共電影”、“恰好年頭”、“再問題”。可見,副詞修飾的不單單是事物,而是事物及其數量。在事物及其數量已很明確時,方可有如下說法:“只小明自己”、“就老王一家”,其實,在上述句子中,“自己”就是“一個人”的意思;“就老王一家”是“除老王家之外無第二家”的意思;數量是很明顯的。這些例子中的副詞起兩種作用:第一,限定事物及其數量的范圍;第二,表示同一數量的事物出現的頻率。如“又一個人”,“再一個問題”等。一般來說,名詞帶上數量詞,都可以受這種副詞的修飾。至于能直接修飾“小明”之類的名詞的副詞,卻又限制,一班是表示范圍的“只”和“就”。
2.事物名詞可以受副詞“凈”或“光”的修飾。但要求共同用在處所詞后邊,以表明某一地點普遍存在著某種事物。如“岸邊凈雜草”、“院里光樹”等句,總是包括處所、副詞、事物名詞三部分,且這三部分之間互相依賴,有著緊密的關系。
3.時間名詞。在單獨作謂語,直接對某個時間加以表述的時候,可以受某些表述時間遲早、頻率的副詞修飾。例如,在“今天已經星期六了”、“今天才星期五呢”、“后天又八月中秋了”這類句子中,作主語的是時間名詞,它直接表述前面的時間詞,指出具體的時間。副詞“已經”、“才”、“又”之類用來修飾作謂語的時間名詞的。在這類句子中,用了這些副詞,就表明某一時點出現的遲早或頻率。如“已經星期六”,表明說話人認為遲了;“才星期五”表明說話人認為還早;“又是星期日”表明星期日的再一次出現。可以說,都賦予了說話人的一些主觀態度。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時間名詞,總是在單獨作謂語、直接起表述作用的時候,才能受“已經”、“才”、“又”之類表示遲早、頻率的副詞的修飾。
4.許多方位詞和一部分具有方位意義的名詞,可以某些副詞的修飾。如“最前”、“最南邊”、“最底層”、“最前線”等。
通過以上各種分析,我們基本可以弄清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那個句子“從這到那共七步”的句子結構和成分了。在這一句中,聯介結構“從這到那”作主語;“共七步”是句子的謂語,其中心語是“七步”,“共”是作為副詞來修飾中心語的,可以將著作為狀語。
可見,我們在分析句子成分時,一定要細心,要將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在分析時,一定要多方求證,做到有憑有據,不能想當然。有些句子結構雖然簡單,但其涵蓋的語法知識卻是非常復雜的,對此,我們更要小心,力求不要在分析句子成分時犯語法錯誤。
參考文獻:
[1]邢福義.邢福義學術論著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5.
[2]邢福義.邢福義選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