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力·毛拉
摘要:我國自身是農業大國,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但是農業缺乏創新力,并且整體科技水平較低。傳統的粗放式農業依然是主導地位。而文化創意產業屬于新興產業,以文化創意改造當前的農業,可以顯著延長農業的產業鏈,使得農業附加值大大提高,促進我國城市化發展。本文介紹文化創意農業概念,分析當前我國創意農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且尋找有效的促進我國創意農業發展的措施,更快更好的構建規模、低碳、生態、創新的現代農業體系。
關鍵詞:創新;農業;文化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發展方式,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各國經濟持續發展。創意農業是將創意產業的發展思維方式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是創意產業在農業領域的深度延伸。創意農業為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視角,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創新舉措,逐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轉變,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文化創意農業定義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產業集群,深度集合創意、文化和科技三個產業,其中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易特征是知識產權的實現與消費,該產業具有低消耗、高附加值和無污染的特點,屬于朝陽產業。具體是借助文化的力量深層次提煉挖掘諸如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美化裝飾、修身養性以及文教娛樂等功能,以滿足提升農業效益和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的變化。文化創意農業的發展能夠提升農民的收入、完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豐富農民知識。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發達國家創意農業而言,我國在此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成熟的創意農業發展體系而言,還存在較大差距。
1.科技對農業貢獻率較低。
發展創音工業的主要基礎條件是較高的科技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超過70%后才興起創意農業,而我國盡管當前的城市化水平超過50%,與發達國家相比卻依然存在較大差距。而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對農業的貢獻率超過60%,我國在科技方面對農業的貢獻率僅為35%,進步空間較大。
2.沒有戰略發展規劃引導。
當前我國的創意農業發展還局限于休閑農業和郊區觀光的模式,主要活動也只有休閑、觀賞和采摘等,尚未形成真正的第一、二和第三產業融合互動的產業體系。未能有效發揮農業生產活動、科技創新以及文化創意的綜合效能,田園風光表現為較重的人工痕跡,導致鄉土文化氣息、民俗風情以及農村人文環境都在逐漸的消失。而且各地的創意農業互相間存在嚴重的同質化情況,不注重體現當地特色,更不注重有機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跡、傳統民間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傳說以及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現有產業。農業文化資源很難有效轉化為商品,不注重深度經營當地特色、節慶以及旅游方面的文化資源,不注重文化品牌的戰略策劃和運作。
3.高素質創意型人才缺失。
我國農民整體缺乏較高素質水平,所以不注重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導致各種聲名遠揚的民俗藝術家以及民間工藝都缺乏高素質的繼承者,出現文化和人才斷層的情況。而且當前城市工作環境遠優于農村,所以大學生畢業后拒絕回到農村工作,使得農村缺乏掌握創藝技術同時又懂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此外,農村文化產業經紀人較為匱乏,普遍存在有景點無游客、有資源無創意的情況。
三、促進我國創意農工業發展的措施。
1.對文化創意產業和農業進行科學的規劃。
首先政府需要在農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增加文化創意產業,并且加強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將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提高創意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要了解當地特色農業文化資源,定位產業發展,結合國外成功案例,對地方文化內涵充分挖掘,有機結合農業發展、旅游、文化以及餐飲等產業,促進現代農業替代傳統農業,統一經濟、生態和環境三效益;其次注重地區間的合作交流。實現地區間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切實將科技應用到農業的種植、生產、加工、運輸、儲存以及銷售等環節,使得產業鏈延長,促進創意農業的發展。
2.通過文化創意內涵提升農業的品牌價值。
品牌是農產品競爭和生命力的體現,相對于鄉村旅游而言,創意農業在生態、科技和綠色方面更為看重,其注重應用生態、科技以及綠色以豐富自身文化內涵,提升自身產品品質,為產品附加文化品位和時代氣息,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具體可以與地方院校以及科研究機構長期合作,通過綜合規劃、產品設計、技術研發以及組織管理等確定和宣傳本地區標志的創意農產品品種,積極注冊原產地表示和地理標識,善用行業協會等促進創意農業的商業開發、產業發展、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最終提升農業的品牌價值。
3.加強對創意人才的培養。
首先需要注重培養農民文化知識,通過提高文化素養促進其轉型為新型農民。對于農村的文化工作者、民間藝人、專業文化工作者以及綜合執法管理人員等要加強文化方面的培養,提高農村文化人才的創新能力。同時積極與當地院校合作,實現人才的定向培養,為廣大農村輸送大量的文化專業人才,并且在創意農業發展方面要予以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從而促進農村人才隊伍向著高水平、創新型和高素質方面發展。
4.創新角度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首先需要從產品形態進行創新,除在產品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環節加強創新,以此來提升游客消費量之外,還需要注重以文化豐富產品內涵,同時讓產品能夠反映時代面貌,在游客旅游觀光的同時,還能夠充分的感受到鄉村文化,同時能夠了解產品的文化;其次要創新發展模式,創意農業應當形成農民自營、農民和投資商合作經營、農民占股經營以及政府綜合開發等形式,引導鄉村文化旅游和休閑農業向著規模、綠色、低碳和創新的角度發展;第三,對農業結構進行創新。產業布局上杜絕功能重復、資源散亂的情況,推進規模經營和專業化協作。以資產為紐帶,采取聯合、重組和兼并的方式打破地區和部門的壟斷分割,合理配置人才、技術和資本,形成跨地區、跨部門的創意農業集團企業,對文化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提升核心競爭力,獲得更多消費者認可。
四、總結
創意農業是基于創意產業的思維與發展理念,結合農村資源、新創意和新思想,提升農業經營層次。將農村的生活、生態資源和生產用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新的思維、創意和理念,根本上顯著提升農村的農業收益,促進農業的增產和增值。
參考文獻:
[1]王思明.農業文化遺產的內涵及保護中應注意把握的八組關系[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2]趙伊娜.創意農業發展戰略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現路徑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農業經濟,2016(11).